钢管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8584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连接结构,包括沿管体轴向分别设置在其两端的外套管头和内套管头,所述外套管头和内套管头自由端开放,在外套管头内设有多个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固定块、夹杆、第一螺孔和夹持螺栓,所述固定块设置在外套管头的内圆周壁上,所述夹杆一端铰接在固定块上,夹杆另一端向内套管头延伸,所述第一螺孔开设在外套管头侧壁上,使用时,旋转夹持螺栓使其自由端贯穿第一螺孔,夹持螺栓自由端挤压夹杆,使夹杆挤压内套管头外侧壁,所述钢管连接结构还包括用于锁紧内套管头的锁紧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钢管连接结构,通过设置在钢管两端的外套管头、内套管头和夹持螺栓的配合连接钢管,使用方便。用方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管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具体是钢管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钢管广泛应用于现有工程作业中,例如作为工程作业的支撑结构。目前钢管连接的连接有两种:法兰盘连接和焊接,这两种方式都要采用焊接方式将两根钢管连接,焊接连接的钢管由于具有稳定性好、安全性好、密封性好、抗变形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而广泛用于各行各业。但由于多根钢管连接时需要焊接连接,管件的连接速度慢,导致安装效率低;焊接工序需要专门的焊工操作,对安装人员的要求较高;焊接过程中容易出现虚焊或漏焊现象,进而影响管件本体与接头体连接处的稳固性。尤其是在处于野外的高压输电线路工程上,采用这两种连接方式都有其不可克服的缺点——焊接连接,在野外作业条件中常不具备焊接条件,焊缝质量也不能得到保证,采用连接件成本高,不易保证安装精度,容易造成焊接质量缺陷,安装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在野外的高压输电线路工程中,难以具备采用法兰盘连接和焊接连接钢管不足,提供了一种钢管连接结构,通过设置在钢管两端的外套管头、内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钢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管体(1)轴向分别设置在其两端的外套管头(2)和内套管头(3),所述外套管头(2)和内套管头(3)自由端开放,在外套管头(2)内设有多个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固定块(402)、夹杆(401)、第一螺孔和夹持螺栓(403),所述固定块(402)设置在外套管头(2)的内圆周壁上,所述夹杆(401)一端铰接在固定块(402)上,夹杆(401)另一端向内套管头(3)延伸,所述第一螺孔开设在外套管头(2)侧壁上,使用时,旋转夹持螺栓(403)使其自由端贯穿第一螺孔,夹持螺栓(403)自由端挤压夹杆(401),使夹杆(401)挤压内套管头(3)外侧壁,所述钢管连接结构还包括用于锁紧内套管头(3)的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支撑块(7)、支撑杆(501)、弧形顶杆(502)、斜孔(601)、第三螺孔(602)和锁紧螺栓(603),所述支撑块(7)设置在外套管头(2)位于夹持组件和外套管头(2)之间的内侧壁上,所述支撑杆(501)一端固定在支撑块(7)靠近夹持组件的侧壁上,另一端向夹持组件延伸,所述弧形顶杆(502)中部铰接在支撑杆(501)上,且其中部向远离夹持组件的方向弯曲形成优弧,所述弧形顶杆(502)和支撑杆(501)的铰接处设有扭簧(503),所述斜孔(601)开设在外套管头(2)的侧壁上,且其位于锁紧组件和夹持组件之间,斜孔(601)指向支撑块(7)的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书亮白阳川姜通宋超朴恩昊陈远严谭清张春兰宋容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煜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