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8473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电连接结构,包括内设第一接触件的第一壳体和内设第二接触件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分别对应设有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靠近时互相吸合的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中还设有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靠近时在磁体吸合力作用下使第二接触件的端部伸至第二壳体外以与第一接触件接触导通而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分离后使第二接触件的端部缩回至第二壳体内的弹性复位件。该导电连接结构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且便于擦拭维护。护。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电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导电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导电连接结构是一种将A产品与B产品相连以实现导电的连接装置,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结构是,导电连接结构的其中一接触件设置在A(或者B产品)上,其采用弹簧针设计,另一接触件设置在B产品(或者A产品)上并采用凹面柱设计,通过弹簧针与凹面柱的接触实现A与B的电连接。同时,为了保证有效连接,两接触件间多会通过磁力或者卡扣方式使触点接触良好。
[0003]但是该种导电连接结构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由于弹簧针和凹面柱都是导电材质,凸出产品表面的部分若接触到其他导电材质,则很容易引起产品漏电或短路,这轻则使得产品损坏,重则可能引起火灾或者触电,造成人身财产损失;其次,由于弹簧针与凹面柱通常是固定在相应产品上,这势必造成弹簧针或者凹面柱凸出于产品表面,从而导致凸出的部分极易因碰撞等原因而损坏;再次,该凸出的部分造成产品表面不平整,造成产品表面异物拭除不便,保养维护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且便于擦拭维护的导电连接结构。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导电连接结构,包括内设第一接触件的第一壳体和内设第二接触件的第二壳体;
[0006]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分别对应设有在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相互靠近时互相吸合的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其特征在于:
[0007]所述第二壳体中还设有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靠近时在上述第一、第二磁体吸合力作用下使第二接触件的端部伸至第二壳体外以与第一接触件接触导通而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分离后使第二接触件的端部缩回至第二壳体内的弹性复位件。
[0008]进一步的,为了确保第二接触件移动时的平稳性,所述第二壳体中设有可供第二接触件和第二磁体设置其上的基板,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在基板与第二壳体内壁之间;
[0009]所述第二壳体内还设有可供基板沿第二接触件长度方向滑动以带动弹性复位件动作的导向部。
[0010]进一步的,为了便于组装,所述导向部为成型于第二壳体内壁上的导柱,所述基板上设有可供导柱端部伸入其中的通孔,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套设于导柱外周且两端分别与基板和第二壳体内壁相抵的弹簧,所述导柱端部中设有可与基板相抵的紧固件。
[0011]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二接触件移动的平稳性,所述基板上设有用以固定第二接触件和第二磁体的基座架,所述第二壳体内壁设有朝向基板方向延伸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围合形成可供基座架伸入其中并可使基座架随基板运动而在其内往返运动的腔体。
[0012]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为与导柱端部螺纹连接的螺钉,且该螺钉的螺帽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直径以使所述基板能与螺钉的螺帽相抵。
[0013]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板的自由端在第二接触件与第一接触件接触时与基板相抵,以防止第二接触件过度移动。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磁体的下端直径大于上端直径,所述基座架上形成有直径与第二磁体相适配的安装孔,所述基座架上还设有横向贯穿安装孔以对第二磁体下端进行限位的隔板,以便于组装、限位。
[0015]进一步的,所述基座架与腔体的接触面之间设有相互配合并沿基板运动方向延伸的导向条和导向槽。通过导向条和导向槽的配合,更有利于基座架的平稳移动。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中设有固定架,所述第一接触件及第一磁体设置在固定架上。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触件为凹面柱,所述第二接触件为弹簧针。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弹性复位件,使第二接触件在不使用时隐藏在第二壳体内,避免了第二接触件外露带来的触电风险,提高了导电连接结构的安全性,同时也防止了第二接触件外露造成的磕碰,延长了导电连接结构的使用寿命,除此之外,还方便对第二壳体进行擦拭维护;而导向部的设置使得第二接触件在使用时避免晃动或偏移,增加了接触导电稳定性,同时,通过基座架与导向板的配合,进一步提高了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0020]图2为图1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二磁体与基座架相固定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如图1至4所示分别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种导电连接结构包括内设第一接触件11的第一壳体1和内设第二接触件21的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中分别对应设有在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相互靠近时互相吸合的第一磁体12和第二磁体22,第二壳体2中还设有弹性复位件,该弹性复位件的作用是:当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相互靠近时,在上述第一、第二磁体吸合力作用下使第二接触件21的端部伸至第二壳体2外以与第一接触件11接触导通;而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互分离后,使第二接触件21端部缩回至第二壳体2内。
[0025]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可以是多领域产品,比如插头、插座等,在本实施例中,附图所示第一壳体1为一手电筒外壳、第二壳体2为充电器的外壳,也即附图以
手电筒充电为例,示出了手电筒采用充电器进行充电时的结构图。
[0026]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中设有可供第二接触件21和第二磁体22设置其上的基板23,弹性复位件设置在基板23与第二壳体2内壁之间;为了使第二接触件21伸出或缩回第二壳体2时的移动更加稳定,减少晃动,第二壳体2内还设有可供基板23沿第二接触件21的长度方向滑动以带动弹性复位件动作的导向部,本实施例中,导向部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二接触件21的两侧,相应的,弹性复位件也有两个,以使基板23及第二接触件21和第二磁体22的动作更加平稳。
[0027]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该导向部为成型于第二壳体2内壁上的导柱24,基板23上设有可供导柱24端部伸入其中的通孔231,弹性复位件为套设于导柱24外周且两端分别与基板23上侧和第二壳体2内壁相抵的弹簧25,导柱24端部(即图示中的下端)设有可与基板23下侧相抵的紧固件。当然,导向部还可以设置为其它形式,比如套设于弹簧25外周的套筒等。上述紧固件可以设置为多种形式,比如销钉、螺钉等,本实施例中,紧固件为与导柱24下端螺纹连接的螺钉26,且螺钉26的螺帽直径大于所述通孔231直径,以使所述基板23下侧可与螺钉26的螺帽相抵。
[0028]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二接触件21移动的稳定性,第二壳体2内壁设有朝向基板23方向延伸的导向板27,基板23上设有用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连接结构,包括内设第一接触件(11)的第一壳体(1)和内设第二接触件(21)的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中分别对应设有在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相互靠近时互相吸合的第一磁体(12)和第二磁体(2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中还设有于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相互靠近时在上述第一、第二磁体吸合力作用下使第二接触件(21)的端部伸至第二壳体(2)外以与第一接触件(11)接触导通而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互分离后使第二接触件(21)的端部缩回至第二壳体(2)内的弹性复位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中设有可供第二接触件(21)和第二磁体(22)设置其上的基板(23),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在基板(23)与第二壳体(2)内壁之间;所述第二壳体(2)内还设有可供基板(23)沿第二接触件(21)长度方向滑动以带动弹性复位件动作的导向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为成型于第二壳体(2)内壁上的导柱(24),所述基板(23)上设有可供导柱(24)端部伸入其中的通孔(231),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套设于导柱(24)外周且两端分别与基板(23)和第二壳体(2)内壁相抵的弹簧(25),所述导柱(24)的端部中设有可与基板(23)相抵的紧固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23)上设有用以固定第二接触件(21)和第二磁体(22)的基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振铭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煜昌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