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8454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弹性测量装置,属于测量装置技术领域,插针弹性接触机构包括内弹性组件和顶针,内弹性组件固定安装在固定座上,顶针可拆卸安装在内弹性组件上;外壳弹性接触机构包括外弹性组件和工装基准挡块,外弹性组件固定安装在固定座上,工装基准挡块可拆卸安装在外弹性组件上,顶针插设在工装基准挡块内,顶针的下表面与工装基准挡块的下表面重合;百分表与内弹性组件固定连接,可随顶针一同移动,百分表位于固定导向筒外,且量杆与顶针平行设置,侧头与工装基准挡块的上表面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量结果较为准确,测量精度高,连接器的装配精度可以得到保证。到保证。到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性测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测量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弹性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DF系列和7/16系列的连接器产品,在装配完成后,需要测量插针到外壳端面的尺寸,即:测试产品ΔL的值是否满足装配要求,ΔL如下图1所示;由于插针位于外壳内,使用传统的直线测量工具很难精准的测量出ΔL的值,连接器的装配精度不能得到保证,且测量时间较长,产品出厂检测的时间较长,产品的检测效率较低。
[0003]若使用传统的测量孔深或槽深的测量装置进行测量时,测量出的ΔL值包含壳体的高度公差值,ΔL不完全是插针到外壳端面的尺寸,连接器的装配精度仍然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使用传统的直线测量工具很难精准的测量出ΔL的值,连接器的装配精度不能得到保证的问题,提供一种弹性测量装置。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弹性测量装置,包括:
[0006]固定座;
[0007]插针弹性接触机构:所述插针弹性接触机构包括内弹性组件和顶针,所述内弹性组件固定安装在固定座上,所述顶针可拆卸安装在内弹性组件上;
[0008]外壳弹性接触机构:所述外壳弹性接触机构包括外弹性组件和工装基准挡块,所述外弹性组件固定安装在固定座上,所述工装基准挡块可拆卸安装在外弹性组件上,所述顶针插设在工装基准挡块内,所述顶针的下表面与工装基准挡块的下表面重合;
[0009]百分表:所述百分表与内弹性组件固定连接,可随顶针一同移动,所述百分表位于固定座外,且量杆与顶针平行设置,侧头与工装基准挡块的上表面接触。
[0010]本技术的弹性测量装置,在使用时,将待测产品固定在本技术的正下方,使工装基准挡块与待测产品同轴设置,推动固定座向下移动本技术,工装基准挡块的下表面与外壳上端面接触,记录此时百分表的读数A;工装基准挡块与外壳接触时,外弹性组件起到缓冲作用;继续向下移动本技术,工装基准挡块在外壳的限制下无法向下移动,外弹性组件被压缩,顶针、内弹性组件和百分表在固定座的带动下继续向下移动,工装基准挡块限制百分表的侧头向下移动,百分表的数值发生变化,待顶针与插针接触后,停止移动本技术,记录此时百分表的读数B,用读数B减去读数A即为被测产品的插针到外壳端面的尺寸ΔL
B-A
,将ΔL
B-A
与校准件的ΔL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被测产品的安装精度是否符合标准。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量前,顶针的下表面与工装基准挡块的下表面重合;测量时,工装基准挡块的下表面与外壳的上端面贴合,顶针的下表面与插针的上端面贴合,百分表测量顶针下表面与工装基准挡块下表面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完全为被测产品中插针到外壳端面的距离,测量结果较为准确,测量精度高,连接器的装配精度可以得到保
证;仅需推动固定座即可实现工装基准挡块的下表面与外壳的上端面贴合,顶针的下表面与插针的上端面贴合,操作简单,测量时间较短,测量效率较高;内弹性组件和外弹性组件的设置可更好的保护被测产品免受本技术的撞击,更好的保护了本技术;顶针可拆卸安装在内弹性组件上,在测量不同的被测产品时,便于对顶针进行更换;工装基准挡块可拆卸安装在外弹性组件上,在测量不同的被测产品时,便于对工装基准挡块进行更换。
[0011]在本技术下移的过程中,工装基准挡块与外壳同轴设置,工装基准挡块可准确的与外壳接触,被测产品中,插针与外壳同轴设置,为了使顶针也可以更准确的与插针接触,最好是将顶针与工装基准挡块同轴设置,为了使顶针与工装基准挡块始终同轴设置,所述固定座为导向筒,所述内弹性组件固定安装在导向筒内,所述顶针滑动卡设在导向筒内,所述顶针与导向筒同轴设置,所述外弹性组件固定安装在导向筒外,所述工装基准挡块与导向筒同轴设置。顶针与导向筒同轴设置,工装基准挡块也与导向筒同轴设置,那么顶针与工装基准挡块必定是同轴设置的,顶针可沿导向筒内壁移动,工装基准挡块可沿导向筒外壁移动,导向筒可保证顶针与工装基准挡块在移动的过程中也始终同轴设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内弹性组件包括内弹性元件和滑杆,所述滑杆滑动卡设在导向筒内,所述内弹性元件的一端与导向筒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杆固定连接,所述顶针可拆卸安装在滑杆上。
[0013]进一步的,所述外弹性组件包括外弹性元件和外部滑动套,所述外部滑动套滑动套设在导向筒外,所述外弹性元件的一端与导向筒的外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外部滑动套固定连接,所述工装基准挡块可拆卸安装在外部滑动套上。
[0014]为了安装百分表,使百分表可随顶针一同移动,所述滑杆上固定安装有限位杆,所述导向筒上开设有可供限位杆移动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沿顶针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导向孔的长度所述导向孔沿顶针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导向筒外滑动套设有表座固定环,所述限位杆穿过导向孔后与表座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百分表固定安装在表座固定环上。滑杆移动带动限位杆在导向孔内移动,顶针也同滑杆一同移动,限位杆带动表座固定环移动,表座固定环最终带动百分表移动,从而实现百分表与顶针的同时移动。
[0015]当顶针与插针接触后,为防止内弹性元件被过度压缩,需及时停止移动本技术,为了能够较为及时的停止移动本技术,所述导向孔沿顶针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限位杆在导向孔内的移动量略大于校准产品中插针到外壳端面的距离。测量前,限位杆位于导向孔的最下端,测量时,随着导向筒向下移动,限位杆逐渐向导向孔的最上端移动,限位杆在导向孔内的移动量略大于校准产品中插针到外壳端面的距离,当顶针与插针接触后,导向筒再向下移动很小一端距离后,限位杆位于导向孔的最上端,插针限制滑杆继续向下移动,滑杆限制限位杆继续向下移动,限位杆限制导向筒继续向下移动,从而避免了内弹性元件被过度压缩。
[0016]7/16公头直型产品的插针为台阶型,在测量时,应将台阶面作为测量基准,即:测量台阶面到外壳端面的距离,那么所述顶针的下表面同轴开设有盲孔,盲孔的设置是为了能够容纳阶梯型插针的端部,使顶针的下表面能够与台阶面重合。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量前,顶针的下表面与工装基准挡块的下表面重合;测量时,工装基准挡块的下表面与外壳的上端面贴合,顶针的下表面与插针的上端面贴合,百分表测量顶针下表面与工装基准挡块下表面之间的距
离,该距离完全为被测产品中插针到外壳端面的距离,测量结果较为准确,测量精度高,连接器的装配精度可以得到保证;仅需推动固定座即可实现工装基准挡块的下表面与外壳的上端面贴合,顶针的下表面与插针的上端面贴合,操作简单,测量时间较短,测量效率较高;内弹性组件和外弹性组件的设置可更好的保护被测产品免受本技术的撞击,更好的保护了本技术;顶针可拆卸安装在内弹性组件上,在测量不同的被测产品时,便于对顶针进行更换;工装基准挡块可拆卸安装在外弹性组件上,在测量不同的被测产品时,便于对工装基准挡块进行更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插针弹性接触机构:所述插针弹性接触机构包括内弹性组件和顶针(1),所述内弹性组件固定安装在固定座上,所述顶针(1)可拆卸安装在内弹性组件上;外壳弹性接触机构:所述外壳弹性接触机构包括外弹性组件和工装基准挡块(2),所述外弹性组件固定安装在固定座上,所述工装基准挡块(2)可拆卸安装在外弹性组件上,所述顶针(1)插设在工装基准挡块(2)内,所述顶针(1)的下表面与工装基准挡块(2)的下表面重合;百分表(3):所述百分表(3)与内弹性组件固定连接,可随顶针(1)一同移动,所述百分表(3)位于固定座外,且量杆与顶针(1)平行设置,侧头与工装基准挡块(2)的上表面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为导向筒(4),所述内弹性组件固定安装在导向筒(4)内,所述顶针(1)滑动卡设在导向筒(4)内,所述顶针(1)与导向筒(4)同轴设置,所述外弹性组件固定安装在导向筒(4)外,所述工装基准挡块(2)与导向筒(4)同轴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弹性组件包括内弹性元件(5)和滑杆(6),所述滑杆(6)滑动卡设在导向筒(4)内,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金盛听兴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安费诺福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