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酶制剂处理秸秆的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17965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循环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酶制剂处理秸秆的循环系统,包括酶解罐、发酵罐、蒸馏设备、废液罐,所述酶解罐上端设有第一进料口,所述酶解罐下端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酶解罐内有酶制剂,所述酶解罐内壁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酶解罐底端设有第一加热元件,所述发酵罐上端设有第二进料口,所述发酵罐下端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发酵罐内壁上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发酵罐底端设有第二加热元件,所述发酵罐内有酵母,所述废液罐上端设有第三进料口,废液罐右端设有出气口,所述废液罐内有厌氧活性污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酶制剂对秸秆进行发酵分解,得到乙醇和沼气,沼气燃烧后得到的水蒸气循环利用,起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酶制剂处理秸秆的循环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循环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酶制剂处理秸秆的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农作物秸秆总量大,燃烧热值高,若能装运收储,作为生物质电燃料的效果非常可观,更重要的是可以替代粮食来生产生物质能源,生成清洁可再生能源乙醇,但现有情况中,秸秆大多采用就地焚烧的方式处理,不仅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还浪费了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酶制剂处理秸秆的循环系统,利用酶制剂对秸秆进行发酵分解,将发酵生成的沼气燃烧后,得到的水蒸气循环利用。
[0004]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酶制剂处理秸秆的循环系统,包括酶解罐、发酵罐、蒸馏设备、废液罐,所述酶解罐上端设有第一进料口,所述酶解罐下端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酶解罐内设有酶制剂,所述酶解罐内壁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酶解罐底端设有第一加热元件,所述发酵罐上端设有第二进料口,所述发酵罐的进料口与所述酶解罐的出料口之间用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管道内设有第一阀门,所述发酵罐下端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发酵罐的出料口与所述蒸馏设备上端的进料口之间用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之间设有第二阀门,所述发酵罐内壁设上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发酵罐底端设有第二加热元件,所述发酵罐内设有酵母,所述废液罐上端设有第三进料口,废液罐右端设有出气口,所述废液罐内设有厌氧活性污泥,所述出气口与沼气处理设备连接,所述沼气处理设备通过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一出料口连接,所述第三通道内设有第四阀门。
[0005]进一步地,所述酶解罐外壁设有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包括蜂鸣器和警报灯,所述报警装置与控制器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废液罐内设有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和控制器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为电磁阀,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与控制器相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口内设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为电磁阀,所述第三阀门与控制器相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厌氧活性污泥内有活性炭。
[0010]进一步地,所述酶解罐和所述发酵罐内pH值为3.5—5。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整体上的工艺方法简单、易操作,能够实现产业化大规模的生产,实现了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使用酶对秸秆发酵,生成清洁能源乙醇和沼气,再将沼气生成的水循环利用,不仅保护环境而且节约能源,同时可以达到清洁生产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15]实施例1
[0016]如图1-2所示的一种酶制剂处理秸秆的循环系统,包括酶解罐1、发酵罐2、蒸馏设备3、废液罐4,所述酶解罐1上端设有第一进料口11,所述酶解罐1下端设有第一出料口12,所述酶解罐1内设有酶制剂13,所述酶解罐1内壁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4,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4与控制器连接,所述酶解罐底端设有第一加热元件15,所述发酵罐2上端设有第二进料口21,所述发酵罐2的进料口21与所述酶解罐1的出料口11之间用第一管道连接16,所述第一管道16内设有第一阀门17,所述发酵罐2下端设有第二出料口22,所述发酵罐2的出料口22与所述蒸馏设备3上端的进料口31之间用第二管道26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之间设有第二阀门27,所述发酵罐2内壁上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24,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4与控制器连接,所述发酵罐2底端设有第二加热元件25,所述发酵罐内设有酵母23,所述废液罐4上端设有第三进料口41,所述废液罐4右端设有出气口42,所述废液罐4内设有厌氧活性污泥45,所述出气口42与沼气处理设备5连接,所述沼气处理设备5通过第三管道51与所述第一出料口11连接,所述第三通道内设有第四阀门52。
[0017]采用PLC型号s7-300作为控制器,采用型号为NTC10k3950作为第一、第二温度传感器,采用型号为LEFOO-T1700作为气压传感器,采用电热丝作为第一、第二加热元件。
[0018]所述酶解罐1外壁设有报警装置18,所述报警装置18包括蜂鸣器181和警报灯182,当废液罐内气压过大时,发出警报并灯亮,避免发生事故。
[0019]所述废液罐4内设有气压传感器43,所述气压传感器43和控制器连接,气压传感器43将罐内气压信号通过PLC自带的数模转换模块,再传给PLC控制中心,当气压超过一定值时,PLC控制报警装置报警。
[0020]所述第一阀门17、所述第二阀门27为电磁阀,所述第一阀门17、所述第二阀门27与控制器相连接,可有有效控制液体的流动。
[0021]所述出气口42内设有第三阀门44,所述第三阀门44为电磁阀,所述第三阀门44与控制器相连接,防止罐内气压过大,起到安全效果。
[0022]所述厌氧活性污泥45内有活性炭46,活性炭46可以加速废液的分解。
[0023]所述酶解罐1和所述发酵罐2内pH值为3.5—5,有利于保持酶的活性,使发酵效果更好。
[0024]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将秸秆碎片化后和水混合的初始物料从酶解罐1的第一进料口11倒入后,第一温度传感器14感知罐内温度,将信号传送给PLC控制器,PLC通过信号控制第一加热元件15,第一加热元件15加热使酶解罐内温度保持为50度,36h后,PLC控制第一阀门17打开,物料流入发酵罐2,第二温度传感器24感知罐内温度,将信号传送给PLC控制器,PLC通过信号控制第二加热元件25,第二加热元件25加热, 第二加热元件25加热使酶解罐内温度保持为40度,72h后,PLC控制第二阀门27打开,物料流入蒸馏设备3,蒸馏,得到乙
醇和废液,将废液从废液罐4的第三进料口41倒入,通过厌氧处理后生成沼气,打开第四阀门52,沼气进入沼气处理设备5燃烧后生成的水蒸气通过第三管道51回到酶解罐,可循环利用于初始物料的产生,气压传感器43检测废液罐内气压变化,当压强超过1.5个标准大气压强时,信号传送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将第三阀门44打开,将气体放出,同时PLC控制器控制报警装置18工作,蜂鸣器181发出蜂鸣并警报灯182亮。
[002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酶制剂处理秸秆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酶解罐、发酵罐、蒸馏设备、废液罐,所述酶解罐上端设有第一进料口,所述酶解罐下端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酶解罐内设有酶制剂,所述酶解罐内壁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酶解罐底端设有第一加热元件,所述发酵罐上端设有第二进料口,所述发酵罐的进料口与所述酶解罐的出料口之间用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管道内设有第一阀门,所述发酵罐下端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发酵罐的出料口与所述蒸馏设备上端的进料口之间用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之间设有第二阀门,所述发酵罐内壁设上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发酵罐底端设有第二加热元件,所述发酵罐内设有酵母,所述废液罐上端设有第三进料口,废液罐右端设有出气口,所述废液罐内设有厌氧活性污泥,所述出气口与沼气处理设备连接,所述沼气处理设备通过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一出料口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沃斐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