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介入手术用的头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7861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神经介入手术用的头托装置,属于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该装置主要包括底端设有安装板以及上端设有调节板且所述调节板上端设有置头圆槽的头托主板、设于所述置头圆槽处的头托调节件;医护人员通过拉动两个操作杆,可使挤压调节套在置头圆槽内相向滑动,同时配合颌托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挤压调节套、颌托与患者脸部贴合度高,不易发生移动,固定牢靠;通过设置微型电动伸缩杆可对调节板的高度进行微调,同时,当出现对造影剂过敏或者手术中出现头晕呕吐时,可通过承接筒对患者的呕吐物进行盛接,避免对手术床体造成污染。避免对手术床体造成污染。避免对手术床体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介入手术用的头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神经介入手术用的头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介入技术和内科技术、外科技术一起并称为三大医学技术;相对于后两者,它是一门年轻的技术,既独立于内外科技术之外,又和它们交叉并存,协同发展,介入技术以其所涉及的专业领域不同而分为心脏介入、外周介入和神经介入三大类。
[0003]神经介入技术顾名思义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的支持下,采用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通过选择性造影、栓塞、扩张成形、机械清除、药物递送等具体方法,对累及人体神经血管系统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它是一种新兴的微创临床技术,为许多脑与脊髓血管疾病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治疗途径,既可以独立解决许多脑血管疾病,又可以和传统的开放手术、放射治疗等巧妙结合,使原来无法或难以治疗的疾病得到满意疗效。
[0004]在神经介入手术中,基本上都采用局部麻醉或者静脉麻醉,由于患者对麻醉药的耐受程度不同,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头部移动会造成脑血管造影图像质量下降,增加误诊和漏诊的风险,加大手术操作的血管损伤或者穿孔的风险,因此,需要头托装置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
[0005]现有的头托装置存在以下缺陷:1)与患者头部或者脸部贴合度不够,易发生偏移,造成固定效果不佳;2)当患者不适呕吐时,不能够及时的盛接,易造成床体污染,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固定效果好、贴合度高以及操作方便的神经介入手术用的头托装置。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神经介入手术用的头托装置,主要包括底端设有安装板以及上端设有调节板且所述调节板上端设有置头圆槽的头托主板、设于所述置头圆槽处的头托调节件;
[0008]所述置头圆槽内沿圆弧方向侧壁设有调节滑动槽一,所述调节板上端沿置头圆槽圆弧方向设有贯穿所述调节滑动槽一的调节滑动槽二;
[0009]所述头托调节件包括一侧设有穿入孔且内部设有竖直固定板的两个挤压调节套、贯穿调节滑动槽一且分别通过对应穿入孔与对应的竖直固定板垂直连接以及远离竖直固定板一端设有卡接环的两个T型杆、贯穿调节滑动槽二且与卡接环卡接的两个操作杆、通过弹性带与两个挤压调节套底端连接的颌托,每个 T型杆与对应的竖直固定板的连接处设有压缩弹簧。
[0010]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挤压调节套相对一侧以及颌托内均设有海绵软垫,且所述海
绵软垫为可拆卸结构,通过海绵软垫增加患者舒适性,避免较硬材质的挤压调节套和颌托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0011]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板底端设有与安装板固定连接的微型电动伸缩杆,通过微型电动伸缩杆微调调节板的高度,以满足不同患者的使用。
[0012]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板底端两侧设有安装柱,且每个所述安装柱上分别贯穿设有安装卡孔,两个安装柱之间设有通过所述安装卡孔活动卡接的承接筒,通过承接筒及时承接对造影剂过敏或者手术中出现头晕呕吐患者的呕吐物,避免患者不能及时呕吐,造成误吸使患者出现窒息。
[0013]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底端设有与外部手术床体固定连接的多个真空吸盘,通过真空吸盘将安装板与外部手术床体固定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14]本技术的头托装置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具体工作过程为:
[0015](1)通过安装板底端的多个真空吸盘使该头托装置与外部手术床体固定,然后将患者平躺于上述外部手术床体上端,并将患者头部放置于置头圆槽内,通过调节头托调节件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
[0016](2)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时,医护人员通过拉动两个操作杆,使对应的T 型杆向挤压调节套外部反向滑动,同时,T型杆压缩压缩弹簧,使挤压调节套在置头圆槽内被压紧的力度减小,拉动操作杆使两个挤压调节套在置头圆槽内相向靠近滑动,当颌托与患者下巴紧贴时,松开两个操作杆,此时,压缩弹簧压缩弹性释放,挤压调节套被对应的置头圆槽和操作杆夹紧,此时,通过两个挤压调节套和颌托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
[0017](3)当患者出现对造影剂过敏或者手术中出现头晕呕吐时,可通过微型电动伸缩杆对调节板与安装板之间的高度进行微调,从而完成患者头部高度的调节,同时,可通过活动安装的承接筒对患者的呕吐物进行盛接。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神经介入手术用的头托装置,医护人员通过拉动两个操作杆,可使挤压调节套在置头圆槽内相向滑动,同时配合颌托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挤压调节套、颌托与患者脸部贴合度高,不易发生移动,固定牢靠,同时,挤压调节套、颌托之间还设有海绵软垫,增加患者的舒适性;通过设置微型电动伸缩杆可对调节板的高度进行微调,以满足不同患者的使用,同时,当出现对造影剂过敏或者手术中出现头晕呕吐时,可通过承接筒对患者的呕吐物进行盛接,避免对手术床体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挤压调节套在调节板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T型杆与操作杆的连接图。
[0022]其中,1-头托主板、10-安装板、100-真空吸盘、11-调节板、110-置头圆槽、111-调节滑动槽一、112-调节滑动槽二、113-微型电动伸缩杆、114-安装柱、 1140-安装卡孔、115-承接筒、1150-安装卡孔、2-头托调节件、20-挤压调节套、 200-穿入孔、201-竖直固定板、21-T型杆、210-卡接环、211-压缩弹簧、22-操作杆、23-颌托、24-海绵软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如图1、2所示的一种神经介入手术用的头托装置,主要包括底端设有安装板10以及上端设有调节板11且调节板11上端设有置头圆槽110的头托主板1、设于置头圆槽110处的头托调节件2;
[0024]置头圆槽110内沿圆弧方向侧壁设有调节滑动槽一111,调节板11上端沿置头圆槽110圆弧方向设有贯穿调节滑动槽一111的调节滑动槽二112,调节板11底端设有与安装板10固定连接的微型电动伸缩杆113,通过微型电动伸缩杆113微调调节板11的高度,以满足不同患者的使用,安装板10底端设有与外部手术床体固定连接的十个真空吸盘100,通过真空吸盘100将安装板10 与外部手术床体固定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调节板11底端两侧设有安装柱114,且每个安装柱114上分别贯穿设有安装卡孔1140,两个安装柱114之间设有通过安装卡孔1150活动卡接的承接筒115,通过承接筒115及时承接对造影剂过敏或者手术中出现头晕呕吐患者的呕吐物,避免患者不能及时呕吐,造成误吸使患者出现窒息;
[0025]如图2、3所示,头托调节件2包括一侧设有穿入孔200且内部设有竖直固定板201的两个挤压调节套20、贯穿调节滑动槽一111且分别通过对应穿入孔 200与对应的竖直固定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介入手术用的头托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底端设有安装板(10)以及上端设有调节板(11)且所述调节板(11)上端设有置头圆槽(110)的头托主板(1)、设于所述置头圆槽(110)处的头托调节件(2);所述置头圆槽(110)内沿圆弧方向侧壁设有调节滑动槽一(111),所述调节板(11)上端沿置头圆槽(110)圆弧方向设有贯穿所述调节滑动槽一(111)的调节滑动槽二(112);所述头托调节件(2)包括一侧设有穿入孔(200)且内部设有竖直固定板(201)的两个挤压调节套(20)、贯穿调节滑动槽一(111)且分别通过对应穿入孔(200)与对应的竖直固定板(201)垂直连接以及远离竖直固定板(201)一端设有卡接环(210)的两个T型杆(21)、贯穿调节滑动槽二(112)且与卡接环(210)卡接的两个操作杆(22)、通过弹性带与两个挤压调节套(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旭付云鹏付涛
申请(专利权)人:铜仁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