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7849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速降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一端面上开设有两个绳孔,其中穿设有速降绳;壳体中设置有用以缠绕速降绳的绕绳组件和用以对速降绳的滑移速度进行控制的限速组件,壳体的一端开设有通孔;所述绕绳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第一连接柱有两个,其设置在壳体内远离绳孔的一端;第二连接柱设置在壳体中靠近绳孔的一端,其位于两个第一连接柱的对称线上;限速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壳体内的限速块和设置在壳体上用以对限速块进行调整的调位组件;限速块与两个第一连接柱配合对速降绳进行夹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保证下降过程的稳定性,能够较为方便的对速降绳受到的夹紧力进行调整,减少出现下降过快而出现危险的情况,提高了安全性。提高了安全性。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速降器


[0001]本技术涉及安全防护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速降器。

技术介绍

[0002]在一些高层建筑中发生火灾时,高层房屋中的人员疏散和救援难度较大,一般在高层建筑中设置有辅助装置用以在出现危险时帮助内部人员逃生以及在对内部人员进行救助时起到帮助作用,一般设置的辅助装置为速降器、逃生滑道或逃生梯等设备,因为速降器的体积较小且成本较低,一般选择设置速降器作为辅助装置。
[0003]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9529933U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高楼逃生速降器,其包括外壳、滑轮、预调装置、速降绳和四片来令片,所述外壳的底部面板上开设有两个绳孔,每个绳孔内都安装两片来令片,两个绳孔之间设置滑轮,且滑轮通过支架安装在外壳内部的底部面板上,速降绳的圣体设置在滑轮上,其与滑轮的滚轮台面滚动接触,速降绳的两端分别穿过绳孔后留置与外壳外部,外壳一侧的底板上设置有预调腔体,预调腔体连通其中一个绳孔,预调腔体内设置为来令片提供预应力的预调装置,其包括螺杆、弹簧和顶块,弹簧和顶块放置在预调腔体内,弹簧为顶块提升弹力,顶块位于预调腔体与绳孔连通的一侧,且顶块与连通孔处的来令片相接,螺杆有外壳侧面穿入预调腔体并穿过弹簧和顶块,螺杆顶在预调腔体与绳孔连通处的来令片上。
[0004]在使用该速降器时,速降绳的两端分别从两个绳孔中穿出,在下降的过程中,速降绳的较长的一端向较短的一端的方向移动,实现下降,通过对螺杆进行调整,能够调整绳孔中的来令片对速降绳的夹紧力,能够对速降绳在其中滑动的摩擦力进行调整;在下降的过程中,速降绳上的摩擦力仅有来令片与速降绳之间的摩擦提供,且通过螺杆对其夹紧力进行调整,来令片对速降绳的阻力不稳定,使用速降器的人员体重一般较大,难以对其提升足够的阻力,通过螺杆不方便对其夹紧力进行调整,容易出现下降速度过快的情况,容易出现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速降器,通过对速降绳的缠绕方式和对速降绳进行夹紧的结构进行设置,在使用该速降器进行下降时,能够保证下降过程的稳定性,能够较为方便的对速降绳受到的夹紧力进行调整,减少出现下降过快而出现危险的情况,提高了安全性。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速降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一端面上开设有两个绳孔,其中穿设有速降绳;壳体中设置有用以缠绕速降绳的绕绳组件和用以对速降绳的滑移速度进行控制的限速组件,壳体的一端开设有通孔;所述绕绳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第一连接柱有两个,其设置在壳体内远离绳孔的一端;第二连接柱设置在壳体中靠近绳孔的一端,其位于两个第一连接柱的对称线上;速降绳从一个绳孔中穿入,其绕过与该绳孔对应的第一连接柱,之后绕过第二连接柱,
在绕过另一个第二连接柱,从另一个绳孔中穿出;限速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壳体内的限速块和设置在壳体上用以对限速块进行调整的调位组件;限速块与两个第一连接柱配合对速降绳进行夹紧。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该速降器时,通过调位组件对限速块的位置进行调整,能够较为方便的对限速块的位置进行调整,即调整对速降绳的夹紧程度,能够控制速降绳的滑动速度,能够较为方便的对下降的速度进行控制,另外,通过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对速降绳的摩擦,通过限速块进行调整,将其滑动至两个第一连接柱之间的位置,对速降绳进行夹紧,较为稳定,能够保证对速降绳足够的夹紧力,不容易出现下降速度过快而出现危险的情况,提升了安全性。
[000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连接柱截面远离绳孔的一侧为半圆形,靠近绳孔的一侧为半椭圆形,半圆形与半椭圆形之间平滑连接;限速块截面呈三角形,其侧面与两个第一连接柱配合对速降绳夹紧。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速降绳的滑移速度进行调节时,通过调位组件对限速块位置进行调整,使之向朝向或远离两个第一连接柱的方向滑动,限速块的两侧侧面与两个第一连接柱朝向绳孔一侧的侧面能够较好的贴合,对速降绳的夹紧效果更好。
[001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连接柱的侧面的中部向内侧收拢;第一连接柱侧面上与速降绳相贴的部分向内侧凹陷。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速降绳位于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侧面上的中部位置,减少出现速降绳在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上滑动的现象,保证了下降过程的稳定性。
[0012]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调位组件包括设置在限位块朝向第二连接柱方向的侧面上的连接块,水平设置且与连接块螺纹连接的螺杆、设置在壳体上用以驱动螺杆转动的驱动杆和分别设置在驱动杆和螺杆上且相互啮合的锥齿轮;驱动杆的一端位于壳体外侧,其位于壳体外侧的端部上设置有转动盘。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速降绳的滑移速度进行控制时,通过旋转转动盘,带动转驱动杆转动,通过两个锥齿轮带动螺杆转动,进而带动连接块和限速块滑动杆,能够控制限速块插入两个第一连接柱之间或是从两个第一连接柱之间抽出,对限速块的位置的调节较为方便,将其调节至一个位置后,能够保证限速块保持在原位置的稳定性,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固定,操作较为方便。
[0014]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动盘的侧面上开设有多个指槽。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该速降器时,使用者一般带有手套,通过设置的指槽,对转动盘的转动更加方便,较为省力。
[0016]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个绳孔朝向壳体外侧的一侧分别设置有转动辊,速降绳分别与两个转动辊侧面抵接。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速降器时,速降绳与绳孔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偏斜,即速降绳会与壳体的侧壁抵接,在速降绳滑动的过程中,速降绳容易出现磨损,通过设置转动辊对速降绳一定的承托,在速降绳滑移过程中,带动转动辊转动,能够减少速降绳出现磨损的现象。
[001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速降绳不受力的一端所在的绳孔的一侧设置有压紧辊,速降绳从压紧辊与对应的转动辊之间穿过;压紧辊和转动辊中部向内侧收拢。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速降绳处在自然状态下的一端在绳孔中容易出现晃动的现象,与通孔四周的侧壁抵接,容易对速降绳产生磨损,通过压机辊和转动辊配合对速降绳的位置进行限定,能够减少出现速降绳的自然端在绳孔中晃动的现象,减少出现对速降绳产生磨损的现象。
[002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壳体包括本体和后盖;后盖的绳孔所在的侧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紧固螺栓,通过紧固螺栓将后盖固定在本体上;后盖上通孔所在的一端位于本体的内侧,本体上通孔所在的端部设置有卡固块,卡固块与本体侧边之间形成有固定槽,后盖端部嵌在固定槽中。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内部进行操作时,将其中一个紧固螺栓拧下,将另一个紧固螺栓拧松,转动后盖,使得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速降器,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一端面上开设有两个绳孔(13),其中穿设有速降绳(2);壳体(1)中设置有用以缠绕速降绳(2)的绕绳组件(3)和用以对速降绳(2)的滑移速度进行控制的限速组件(4),壳体(1)的一端开设有通孔(14);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绳组件(3)包括第一连接柱(31)和第二连接柱(32);第一连接柱(31)有两个,其设置在壳体(1)内远离绳孔(13)的一端;第二连接柱(32)设置在壳体(1)中靠近绳孔(13)的一端,其位于两个第一连接柱(31)的对称线上;速降绳(2)从一个绳孔(13)中穿入,其绕过与该绳孔(13)对应的第一连接柱(31),之后绕过第二连接柱(32),在绕过另一个第二连接柱(32),从另一个绳孔(13)中穿出;限速组件(4)包括滑动设置在壳体(1)内的限速块(41)和设置在壳体(1)上用以对限速块(41)进行调整的调位组件(42);限速块(41)与两个第一连接柱(31)配合对速降绳(2)进行夹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柱(31)截面远离绳孔(13)的一侧为半圆形,靠近绳孔(13)的一侧为半椭圆形,半圆形与半椭圆形之间平滑连接;限速块(41)截面呈三角形,其侧面与两个第一连接柱(31)配合对速降绳(2)夹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柱(32)的侧面的中部向内侧收拢;第一连接柱(31)侧面上与速降绳(2)相贴的部分向内侧凹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降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宝
申请(专利权)人:沃迪克北京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