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石气化灰渣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7733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石气化灰渣处理装置,包括第二舱室、进料舱及第二底板,其特征在于,第二舱室的顶端与驱动电机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舱室顶端的一侧与进料舱的一端固定连接,进料舱的顶端与机盖的一端轴动连接,进料舱的底端一侧设有挡板,挡板的顶端与链接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链接装置的另一端与第一舱体内壁固定连接,驱动电机的底端与绞龙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舱体顶端的另一侧与进液管的顶端管道连接,进液管上等距与连接块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块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舱体和第二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排液管的一端安装有滤网,第二舱体的内壁与隔热绝缘层粘接,第二舱体的一端与电频控制箱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操作方便。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石气化灰渣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煤气灰渣处理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煤矿石气化灰渣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煤气化灰渣是煤高温高压气化以后的残留物,是煤化工领域量最大的固体废物,主要成分为SiO2、Al2O3、CaO和残余碳等,通常约70-80%的成分为无机的无定形铝硅玻璃体,约10-30%的碳残留,其他为少量铁、碱金属等杂质。煤气化灰渣与粉煤灰不同,碳含量高很多,通常湿度也比较大、灰渣粒度也较大。煤气化灰渣经常为多孔结构,比表面积较大,具有做吸附剂的良好潜质。但目前在煤化工行业这种气化灰渣通常都是作为固体废物进行堆放或填埋处置的,不仅花费巨大,而且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为此充分利用炉渣本身特有的化学成分或物理化学特性,生产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产品,变废为宝,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具有巨大的意义。
[0003]目前煤气化灰渣的综合利用还主要停留在建材领域,在水处理剂领域的应用大都要通过酸碱以及其他无机材料改性,不仅工艺复杂,而且容易产生二次污染。而且因受其粒度小的限制,具有耐受性差,易被水流冲走,沉降产生淤泥造成堵塞等缺点,严重影响其处理效能,导致其在工程化应用中存在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石气化灰渣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石气化灰渣处理装置,包括第一舱体、进料舱及第二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舱体的顶端与驱动电机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舱体顶端的一侧与进料舱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料舱的顶端与机盖的一端轴动连接,所述进料舱的底端一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顶端与链接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链接装置的另一端与第一舱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底端与绞龙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舱体顶端的另一侧与进液管的顶端管道连接,所述进液管上等距与连接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舱体和第二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舱体的底端一侧安装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一端安装有滤网,所述第一舱体的底端设有排料口,所述排料口的底端与机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机体的底端与第二舱体管道连接,所述第一舱体的底端四周分别与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与第一底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板的四周等距安装有螺栓,所述机体的中间部位安装有轴杆,所述轴杆上安装有输送滑梯,所述轴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二舱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舱体的内壁安装有加热线圈,所述第二舱体的内壁与隔热绝缘层粘接,所述第二舱体的一端与电频控制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舱体的底端与排料板管道连接,所述第二舱体的底端四周分别与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底板的顶
端固定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绞龙位于所述第一舱体的中间部位。
[0007]进一步的,所述排液管与所述排料口安装有电气阀门。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舱体通过所述螺栓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线圈与所述电频控制箱电性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底板周围安装有螺栓。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可以让煤气化产生的灰渣在第一舱体内进行溶液反应处理,处理后的废渣在第二舱体内进行干燥处理,极大减少了煤矿石的资源浪费,装置相比以往的灰渣处理设备更加简洁和高效。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一种煤矿石气化灰渣处理装置的整体截面示意图;
[0015]图2是一种煤矿石气化灰渣处理装置的烘干室截面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
[0017]1、驱动电机;2、绞龙;3、进液管;4、机盖;5、进料舱;6、链接装置; 7、挡板;8、排液管;9、滤网;10、排料口;11、连接块;12、连接杆;13、机体;14、第一底板;15、螺栓;16、轴杆;17、电频控制箱;18、第二舱体; 19、隔热绝缘层;20、加热线圈;21、输送滑梯;22、排料板;23、支撑板; 24、第二底板;25、第一舱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部”、“底部”、“一侧”、“另一侧”、“前面”、“后面”、“中间部位”、“内部”、“顶端”、“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0]请参阅图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煤矿石气化灰渣处理装置,包括第一
舱体25、进料舱5及第二底板2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舱体25 的顶端与驱动电机1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舱体25顶端的一侧与进料舱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料舱5的顶端与机盖4的一端轴动连接,所述进料舱5的底端一侧设有挡板7,所述挡板7的顶端与链接装置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链接装置6的另一端与第一舱体25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的底端与绞龙2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舱体25顶端的另一侧与进液管3的顶端管道连接,所述进液管3上等距与连接块1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1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舱体25和第二舱体18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舱体25的底端一侧安装有排液管8,所述排液管 8的一端安装有滤网9,所述第一舱体25的底端设有排料口10,所述排料口10的底端与机体13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机体13的底端与第二舱体 18管道连接,所述第一舱体25的底端四周分别与连接杆12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2的底端与第一底板14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板 14的四周等距安装有螺栓15,所述机体13的中间部位安装有轴杆16,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石气化灰渣处理装置,包括第一舱体(25)、进料舱(5)及第二底板(2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舱体(25)的顶端与驱动电机(1)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舱体(25)顶端的一侧与进料舱(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料舱(5)的顶端与机盖(4)的一端轴动连接,所述进料舱(5)的底端一侧设有挡板(7),所述挡板(7)的顶端与链接装置(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链接装置(6)的另一端与第一舱体(25)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的底端与绞龙(2)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舱体(25)顶端的另一侧与进液管(3)的顶端管道连接,所述进液管(3)上等距与连接块(1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1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舱体(25)和第二舱体(18)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舱体(25)的底端一侧安装有排液管(8),所述排液管(8)的一端安装有滤网(9),所述第一舱体(25)的底端设有排料口(10),所述排料口(10)的底端与机体(13)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机体(13)的底端与第二舱体(18)管道连接,所述第一舱体(25)的底端四周分别与连接杆(12)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2)的底端与第一底板(14)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板(14)的四周等距安装有螺栓(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正张振甲薛克娟于立安杨齐董立健齐春昊王宝立秦晋垣
申请(专利权)人:中云芯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