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木制柱体底部截断更换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7680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10
一种建筑木制柱体底部截断更换支撑架,其用于布置在木柱底部,起到替代支撑的作用,方便对木柱底部进行截断更换,包括固定压板,固定横板,固定底板,横螺杆,纵螺杆,顶帽,固定压板的前后两侧设置有螺孔,螺孔内能够穿入横螺杆将两道固定压板紧贴固定到木柱左右侧面上,固定横板固定设置在固定压板的外侧,固定底板的前后端部位上侧面上设置有螺管,纵螺杆的下端旋转插入固定在螺管内,纵螺杆的顶端顶靠到固定横板的前后侧端部位,控制纵螺杆使其略微向上移动,从而给固定横板带来向上的顶起力,形成有效支撑,便可将木柱底部在固定压板下方被腐蚀的部位锯切截除并更换,施工快捷方便。施工快捷方便。施工快捷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木制柱体底部截断更换支撑架


[0001]本技术涉及木制建筑修缮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木制柱体底部截断更换支撑架。

技术介绍

[0002]木材在建筑结构中应用较多,尤其是古建筑结构,大部分结构部件均是木材加工而成,通过各种金属连接件以及榫卯手段进行连接和固定,其加工技术较低,取材方便,且抗震性良好,所以我国古代木制结构的建筑应用比较广泛,直至近代以后才逐渐被混凝土结构以及钢结构取代,即使在现代,仍有很多仿古建筑,景观建筑,室内庭院结构会采用木制材料。
[0003]但是木材本身相比混凝土结构以及钢结构等耐腐性差,容易被水渍侵蚀,造成结构部件腐烂,尤其是木建筑中的柱体结构与地面承接的部位,由于地面经常容易受潮,含水量大,导致木柱体的底部最容易发生腐烂,所以很多木柱体结构的底部经常需要修缮,但是由于柱体结构需要承受支撑建筑物的重力,对木柱进行截断更换时会造成失去支撑力,无法保证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需要设计方便更换的木柱底部支撑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木制柱体底部截断更换支撑架,其用于布置在木柱底部,起到替代支撑的作用,方便对木柱底部进行截断更换;具体包括固定压板,固定横板,固定底板,横螺杆,纵螺杆,顶帽,所述固定压板,固定横板,固定底板均为矩形状金属板结构,所述固定压板的内侧设置有大量突刺,所述固定压板的前后两侧设置有螺孔,所述螺孔的内径大于横螺杆的外径,所述横螺杆的两端配套设置有紧固螺母,使用时,通过两道固定压板左右贴附在木制柱体的下方左右侧面上,螺孔内穿入横螺杆,并旋拧紧固螺母能够将两道固定压板紧贴固定到木柱结构的左右侧面上。
[0005]所述固定横板固定设置在固定压板的外侧,且固定横板与固定压板保持垂直关系,所述固定底板处在固定横板的下方,固定底板的前后端部位上侧面上固定设置有螺管,所述螺管的内径等于纵螺杆的外径,纵螺杆的外壁与螺管的内壁存在对应的螺纹,所述纵螺杆的下端旋转插入固定在螺管内,且纵螺杆能够通过旋转控制其沿螺管上下移动,所述顶帽为金属柱状结构,顶帽固定设置在固定横板的下侧面上与螺管正对的位置,即顶帽与螺管位置正对,所述顶帽的内部存在固定柱腔,所述固定柱腔的下方与外部连通,固定柱腔的内径大于纵螺杆的外径,所述纵螺杆的顶端插入在固定柱腔内,另外,固定柱腔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圈凸边圈,所述纵螺杆的顶端部位外壁设置有一圈对应的凹陷槽,所述纵螺杆顶端插入进固定柱腔内的同时,凸边圈卡入在凹陷槽内,且凸边圈能够在凹陷槽内转动,从而不影响纵螺杆的转动,通过该一系列设置,将固定压板,固定横板,固定底板以及纵螺杆连接到一块,另外,所述纵螺杆的中部位置固定设置有调节螺母,方便通过扳手对调节螺母进行旋转,从而控制纵螺杆转动。
[0006]本技术使用时,采用两道固定压板,与其相连的各部件也均配套采用两组,先通过横螺杆以及紧固螺母将固定压板紧固到木柱结构的下方外侧,而由于固定压板内侧面存在突刺,则固定压板与木柱外壁之间会形成很大的摩擦力,与此同时,固定底板支撑在地面上,之后通过旋转控制纵螺杆使其略微向上移动,从而给固定横板带来向上的顶起力,由于固定压板紧贴木柱外壁,且摩擦力很大,则本技术会对木柱结构上方部位形成有效支撑,在本技术支撑结构安装完成后,便可将木柱底部在固定压板下方的部分锯切截除,即将木柱底部被腐蚀的部位截除,更换新的木柱底部结构,新的底部结构更换完成后,便可拆除本技术,整个操作不对建筑的整体承重造成影响,施工快捷方便。
[0007]具体的,所述固定横板与固定底板的前后向长度显著大于固定压板的前后向长度,则纵螺杆不会紧挨到木柱结构的底部,从而不影响对木柱结构的底部进行锯切。
[0008]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压板上存在多道固定孔,可以通过固定钉或者螺丝钉穿入固定孔内将固定压板直接固定到木柱底部外壁,使得固定压板与木柱底部外壁之间的接触固定更牢靠,该改进在施工完成后会在木柱底部外壁留下固定眼,不过也只需要重新打磨刷漆即可。
[0009]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压板的外侧面与固定横板的上侧面之间排列固定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为直角三角形状,能够避免受力很大时固定横板相对固定压板发生弯折。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部件分离状态截面示意图及局部放大图。
[0012]图3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0014]一种建筑木制柱体底部截断更换支撑架,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压板1,固定横板2,固定底板3,横螺杆4,纵螺杆5,顶帽6,所述固定压板1,固定横板2,固定底板3均为矩形状金属板结构,所述固定压板1的内侧设置有大量突刺11,所述固定压板1的前后两侧设置有螺孔12,所述螺孔12的内径大于横螺杆4的外径,所述横螺杆4的两端配套设置有紧固螺母41,使用时,通过两道固定压板1左右贴附在木制柱体的下方左右侧面上,如图3所示,螺孔12内穿入横螺杆4,并旋拧紧固螺母41能够将两道固定压板1紧贴固定到木柱结构的左右侧面上。
[0015]所述固定横板2固定设置在固定压板1的外侧,且固定横板2与固定压板1保持垂直关系,如图2截面图所示,所述固定底板3处在固定横板2的下方,固定底板3的前后端部位上侧面上固定设置有螺管31,所述螺管31的内径等于纵螺杆5的外径,纵螺杆5的外壁与螺管31的内壁存在对应的螺纹,所述纵螺杆5的下端旋转插入固定在螺管31内,且纵螺杆5能够通过旋转控制其沿螺管31上下移动,所述顶帽6为金属柱状结构,顶帽6固定设置在固定横板2的下侧面上与螺管31正对的位置,即顶帽6与螺管31位置正对,所述顶帽6的内部存在固定柱腔61,如图2截面图所述,所述固定柱腔61的下方与外部连通,固定柱腔61的内径大于
纵螺杆5的外径,所述纵螺杆5的顶端插入在固定柱腔61内,另外,如图2中局部放大图所示,固定柱腔61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圈凸边圈62,所述纵螺杆5的顶端部位外壁设置有一圈对应的凹陷槽51,所述纵螺杆5顶端插入进固定柱腔61内的同时,凸边圈62卡入在凹陷槽51内,且凸边圈62能够在凹陷槽51内转动,从而不影响纵螺杆5的转动,通过该一系列设置,将固定压板1,固定横板2,固定底板3以及纵螺杆4连接到一块,另外,所述纵螺杆5的中部位置固定设置有调节螺母52,方便通过扳手对调节螺母52进行旋转,从而控制纵螺杆5转动。
[0016]本技术使用时,采用两道固定压板1,与其相连的各部件也均配套采用两组,先通过横螺杆4以及紧固螺母41将固定压板1紧固到木柱结构的下方外侧,如图3所示,而由于固定压板1内侧面存在突刺11,则固定压板1与木柱外壁之间会形成很大的摩擦力,与此同时,固定底板3支撑在地面上,之后通过旋转控制纵螺杆5使其略微向上移动,从而给固定横板2带来向上的顶起力,由于固定压板1紧贴木柱外壁,且摩擦力很大,则本技术会对木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木制柱体底部截断更换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压板(1),固定横板(2),固定底板(3),横螺杆(4),纵螺杆(5),顶帽(6),所述固定压板(1),固定横板(2),固定底板(3)均为矩形状金属板结构,所述固定压板(1)的内侧设置有大量突刺(11),所述固定压板(1)的前后两侧设置有螺孔(12),所述螺孔(12)的内径大于横螺杆(4)的外径,所述横螺杆(4)的两端配套设置有紧固螺母(41);所述固定横板(2)固定设置在固定压板(1)的外侧,且固定横板(2)与固定压板(1)保持垂直关系,所述固定底板(3)处在固定横板(2)的下方,固定底板(3)的前后端部位上侧面上固定设置有螺管(31),所述螺管(31)的内径等于纵螺杆(5)的外径,纵螺杆(5)的外壁与螺管(31)的内壁存在对应的螺纹,所述纵螺杆(5)的下端旋转插入固定在螺管(31)内,且纵螺杆(5)能够通过旋转控制其沿螺管(31)上下移动,所述顶帽(6)为金属柱状结构,顶帽(6)固定设置在固定横板(2)的下侧面上与螺管(31)正对的位置,所述顶帽(6)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市飞龙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