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松丽专利>正文

一种水土保持护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7622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土保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土保持护坡结构,包括地基;所述地基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坡体,所述坡体的前侧横截面呈直角体型状,所述坡体顶端的斜边上设置有种植层,所述种植层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开设有若干种植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排水管b,便于下雨时,使得雨水通过凹槽进入排水管b,而落到种植层上的雨水则受到限位板的限制,极大部分都顺着限位板流走,极少部分落到种植层,同时排水管b内的少量雨水也会顺着进水管a和进水管b进入到种植层内,浇灌种植层,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将水土限制在限位板下,有效提高了现有技术的防水土流失的效果,较为实用,适合广泛推广和使用。适合广泛推广和使用。适合广泛推广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土保持护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水土保持
,具体为一种水土保持护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形成了大量无法恢复植被的岩土边坡,传统的边坡工程加固措施,大多采用砌石挡墙及喷混泥土等护坡结构,且平铺在斜坡面上,在排出流经护坡结构上多余的水分的同时,也带走了泥沙,防止水土流失的能力不强,而随着水土流失,岸边植被的生长环境将受到影响,植被一旦无法良好生长,将导致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导致河岸边淤泥堆积,甚至堵塞各个管道,增加了维护清理成本,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开挖边坡形成以后,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
[0003]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现有技术中,已有对斜坡或边坡采用人工种草护坡结构,通过人工在边坡坡面简单播撒草种的一种传统边坡植物防护措施,多用于边坡高度不高、坡度较缓且适宜草类生长的土质路堑和路堤边坡防护工程,该结构施工简单、造价低兼,但是由于草籽播撒不均匀,草籽易被雨水冲走,种草成活率低等原因,往往达不到满意的边坡防护效果,同时,雨水与土的接触面较大,导致了水土流失量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土保持护坡结构,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土保持护坡结构,包括地基;
[0006]所述地基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坡体,所述坡体的前侧横截面呈直角体型状,所述坡体顶端的斜边上设置有种植层,所述种植层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开设有若干种植孔;
[0007]所述地基的顶端内壁固定安装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的底侧中端固定安装有排水管a,所述坡体的顶端左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排水管b,所述排水管b的底端贯穿于地基的顶侧且与排水通道的顶侧连通,所述排水管b右侧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水管a和进水管 b,所述进水管a和进水管b的右侧均延伸至种植层的内部。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水管a和进水管b的左端下侧均固定安装有导流块。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凹槽的底侧固定安装有导流座,所述导流座内圈的右侧置于导流块左端的右上侧。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凹槽的顶侧和排水通道的顶端右侧均设置有滤网。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排水通道的右侧置于坡体的右下侧。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一种水土保持护坡结构,通过设置的排水管b,便于下雨时,使得雨水通过凹槽进入排水管b,而落到种植层上的雨水则受到限位板的限制,极大部分都顺着限位板流走,极少部分落到种植层,同时排水管b 内的少量雨水也会顺着进水管a和进水管b进入到种植层内,浇灌种植层,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将水土限制在限位板下,有效提高了现有技术的防水土流失的效果。
[0014]2.本技术一种水土保持护坡结构,由于进水管a和进水管b的左端下侧均固定安装有导流块,便于导流雨水,使得雨水顺利流到进水管a和进水管b内。
[0015]3.本技术一种水土保持护坡结构,由于凹槽的顶侧和排水通道的顶端右侧均设置有滤网,有利于避免水土流到排水管b和排水通道。
附图说明
[0016]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水土保持护坡结构的主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水土保持护坡结构的限位块俯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种水土保持护坡结构的进水管左端立体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一种水土保持护坡结构的导流块俯视图。
[0021]图中:地基1,导流块2,坡体3,排水管b4,种植孔5,凹槽6,导流座7,进水管a8,限位块9,进水管b10,种植层11,滤网12,排水管 a13,排水通道14。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本技术中提供的用电器的型号仅供参考。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更换功能相同的不同型号用电器,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土保持护坡结构,包括地基1;
[0026]所述地基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坡体3,所述坡体3的前侧横截面呈直角体型状,所述
坡体3顶端的斜边上设置有种植层11,所述种植层1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9,所述限位块9上开设有若干种植孔5;
[0027]所述地基1的顶端内壁固定安装有排水通道14,所述排水通道14的底侧中端固定安装有排水管a13,所述坡体3的顶端左侧开设有凹槽6,所述凹槽6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排水管b4,所述排水管b4的底端贯穿于地基1的顶侧且与排水通道14的顶侧连通,所述排水管b4右侧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水管a8和进水管b10,所述进水管a8和进水管b10的右侧均延伸至种植层11的内部。
[0028]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设置的排水管b4,便于下雨时,使得雨水通过凹槽6进入排水管b4,而落到种植层11上的雨水则受到限位板9的限制,极大部分都顺着限位板9流走,极少部分落到种植层11,同时排水管b4内的少量雨水也会顺着进水管a8和进水管b4进入到种植层 11内,浇灌种植层1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将水土限制在限位板9 下,有效提高了现有技术的防水土流失的效果。
[0029]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进水管a8和进水管b10的左端下侧均固定安装有导流块2,便于导流雨水,使得雨水顺利流到进水管a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土保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基(1);所述地基(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坡体(3),所述坡体(3)的前侧横截面呈直角体型状,所述坡体(3)顶端的斜边上设置有种植层(11),所述种植层(1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9),所述限位块(9)上开设有若干种植孔(5);所述地基(1)的顶端内壁固定安装有排水通道(14),所述排水通道(14)的底侧中端固定安装有排水管a(13),所述坡体(3)的顶端左侧开设有凹槽(6),所述凹槽(6)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排水管b(4),所述排水管b(4)的底端贯穿于地基(1)的顶侧且与排水通道(14)的顶侧连通,所述排水管b(4)右侧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水管a(8)和进水管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松丽苏长芳
申请(专利权)人:赵松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