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口腔科用开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7563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儿童口腔科用开口器,属于儿童口腔医疗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第三模块,其特点是:所述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第三模块之间依次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模块上设置有安全绳及安全环,在所述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上分别设置有通孔,在所述第三模块上部设置有圆柱形凹槽,在其侧面设置有防雾口镜。该开口器解决了现有开口器易滑脱、医护手指易被咬伤、无法有效观察患儿病灶、医生视野过小及患儿舒适度的问题。医生视野过小及患儿舒适度的问题。医生视野过小及患儿舒适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童口腔科用开口器


[0001]本技术属于儿童口腔医疗
,特别是涉及一种儿童口腔科用开口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儿童口腔医疗领域普遍使用的开口器,多为医生手指不介入口腔内,在口外由医生固定。这种开口器不易固定,患儿口水易造成开口器滑脱,除了有误吞误咽的风险外,滑脱过程也极易造成患儿的二次伤害。而能介入到患儿口腔内的开口器,缺少安全装置,既不能保证开口器的固定,又不能保证医生手指不被咬伤。且目前临床使用的开口器,只具备撑开口腔的功能,如果医生想查看病灶部位,还需同时在患儿口腔内放置口镜,大大减少了口腔的可操作空间,同时愈发导致患儿的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儿童口腔科用开口器。该开口器解决了现有开口器易脱落、医生手指易被咬伤、无法有效观察患儿病灶、医生视野过小及患儿舒适度不佳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童口腔科用开口器,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第三模块,其特点是:所述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第三模块之间依次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模块上设置有安全绳及安全环,在所述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上分别设置有通孔,在所述第三模块上部设置有圆柱形凹槽,在其侧面设置有防雾口镜。
[0005]优选地,所述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第三模块均采用可高温高压橡胶材料制成。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之间通过第一软管连接,第二模块与第三模块之间通过第二软管连接;在所述第二软管上设置有旋转扣,所述第三模块能够绕旋转扣旋转。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的通孔内壁及第三模块的圆柱形凹槽内壁均设置有横向防滑螺纹。
[0008]优选地,在所述安全绳上设置有安全绳卡扣,在所述安全环上设置有安全环卡扣。
[0009]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第三模块的外角均采用圆钝的倒角。
[0010]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第三模块左右两个侧壁采用向内凹陷的弧面,在所述弧面上设置有横向防滑螺纹。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1、由于本技术的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第三模块之间依次活动连接,使得医生介入到患儿口内的手指可以灵活的摆动,且可以根据牙位旋转第三模块,可有效观察患儿口内病灶部位;
[0013]2、由于在本技术的第一模块上设置有安全绳及安全环,可防止本技术在医生操作时脱落而导致患儿误吞误咽的危险;
[0014]3、本技术可以根据医生手指的粗细尺寸设置不同型号,按照手指周长划分,
手指周长50.5~55.5mm为小号,56.5~59mm为中号,61~64mm为大号;
[0015]4、本技术在第三模块的侧面设置有防雾口镜,将普通开口器和口镜的作用合二为一,扩大了医生视野,便于医生观察病灶部位,减少患儿口腔中的器械使用,增加患儿舒适度;
[0016]5、在本技术的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的通孔内壁及第三模块的圆柱形凹槽内壁均设置有横向防滑螺纹,可有效防止医生操作过程中通孔内手指滑脱而致开口器脱落;
[0017]6、在本技术的安全绳上设置有安全绳卡扣,在安全环上设置有安全环卡扣,可通过安全绳卡扣和安全环卡扣调节安全绳和安全环的长短,避免了因不同医生手臂长短不一而产生佩戴不便的问题;
[0018]7、本技术的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第三模块的外角均采用圆钝的倒角,可有效防止开口器棱角划伤患儿口腔,增加患儿舒适度;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第三模块左右两个侧壁采用向内凹陷的弧面,增加了开口器在口腔内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儿童口腔科用开口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安全环,2—安全绳,3—安全绳卡扣,4—安全环卡扣,5—第一模块,6—第一软管,7—第二模块,8—第二软管,9—第三模块,10—防雾口镜,11—旋转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2]如图1所示,一种儿童口腔科用开口器,包括第一模块5、第二模块7和第三模块9,所述第一模块5、第二模块7和第三模块9之间依次活动连接,医生介入到患儿口腔内的手指可以灵活的摆动,有效观察患儿口内病灶部位;在所述第一模块5上设置有安全绳2及安全环1,在所述第一模块5和第二模块7上分别设置有通孔,在所述第三模块9上部设置有圆柱形凹槽,可防止本技术在医生操作时滑脱而致患儿误吞误咽的危险;在第三模块9的侧面设置有防雾口镜10,其作用为便于医生观察及治疗患儿口中病灶部位。防雾口镜10的设计,将普通开口器和口镜的作用合二为一,减少了患儿口腔中的器械使用,扩大了医生视野,减少了患儿的不适。
[0023]本技术可以根据医生手指的粗细尺寸设置不同型号,按照手指周长划分,手指周长50.5~55.5mm为小号,56.5~59mm为中号,61~64mm为大号。
[0024]所述第一模块5、第二模块7和第三模块9均采用可高温高压橡胶材料制成。
[0025]所述第一模块5与第二模块7之间通过第一软管6连接,第二模块7与第三模块9之间通过第二软管8连接,在所述第二软管8上设置有旋转扣11,所述第三模块9能够根据牙位绕旋转扣旋转11。
[0026]所述第一模块5和第二模块7的通孔内壁及第三模块9的圆柱形凹槽内壁均设置有横向防滑螺纹,可有效防止医生手指滑脱,开口器脱落而致患儿误吞误咽的问题。
[0027]在所述安全绳2上设置有安全绳卡扣3,在所述安全环1上设置有安全环卡扣4,可通过安全绳卡扣3和安全环卡扣4调节安全绳2和安全环1的长短,避免了因不同医生手臂长短不一而产生佩戴不便的问题。
[0028]所述的第一模块5、第二模块7和第三模块9的外角均采用圆钝的倒角,可有效防止开口器棱角划伤患儿口腔,增加患儿舒适度。
[0029]所述的第一模块5、第二模块7和第三模块9左右两个侧壁采用向内凹陷的弧面,在所述弧面上设置有横向防滑螺纹,可有效防止开口器滑脱。
[0030]使用时,首先根据医生手指的粗细尺寸选择合适的型号,医生将手腕伸入本技术的安全环1内,并通过安全绳卡扣3和安全环卡扣4调节安全绳2和安全环1的长短,以适应使用者的尺寸。医生将手指伸入第一模块5和第二模块7上的通孔和第三模块9内部的圆柱形凹槽内,这样医生介入到患儿口内的手指可以灵活的摆动,有效观察患儿口内病灶部位;并可通过防雾口镜10观察及治疗患儿口腔中不易被观察的病灶部位,同时避免了再次使用口镜,不但扩大了医生视野,而且大大提高了患儿的舒适度。
[003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扩展等,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口腔科用开口器,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第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第三模块之间依次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模块上设置有安全绳及安全环,在所述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上分别设置有通孔;在所述第三模块上部设置有圆柱形凹槽,在其侧面设置有防雾口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口腔科用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第三模块均采用可高温高压橡胶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儿童口腔科用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之间通过第一软管连接,第二模块与第三模块之间通过第二软管连接;在所述第二软管上设置有旋转扣,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