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海雁专利>正文

一种包含两个导丝穿行管的球囊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7421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01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包含两个导丝穿行管的球囊组件,其包括:球囊导管、设置在所述球囊导管上的球囊,第一导丝穿行管,和设置在所述球囊外侧的支架,还包括第二导丝穿行管,所述第二导丝穿行管具有第二导丝穿行腔,所述第二导丝穿行管的远端设置于所述支架内侧并且具有与所述第二导丝穿行腔联通的开口,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支架所覆盖的位置。在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采用本申请公开的球囊组件能够在主支支架植入后使分支导丝穿过主支支架网眼,从而能够在植入主支支架后,根据实际需求,沿着分支导丝迅速导入分支球囊或植入分支支架,有效应对分支闭塞风险。对分支闭塞风险。对分支闭塞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含两个导丝穿行管的球囊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包含两个导丝穿行管的球囊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指冠脉主支、分支部位分别或同时存在狭窄的病变,占所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15%-20%,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难点。目前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包括单支架和双支架两种基本策略,其中,单支架策略仅在主支植入支架,无法应对分支闭塞风险,双支架策略可采用一次植入分叉支架或分别在主支、分支植入单支架,其中,分叉支架结构复杂,植入难度大,而分别在主支、分支植入单支架时,在主支支架完成植入后,易引发术中分支血管闭塞,需要紧急处置,由于导丝不容易从主支支架网眼穿过进入分支血管,会带来致命风险。由此可见,如何植入分支支架解决分支病变狭窄或者不可预见的术中分支闭塞,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关键。一些公开的现有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植入分支支架的方案,但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CN 101378708 A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血管分叉处病变的系统,其包含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球囊、第二球囊,结构复杂,操作中需要将连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离并引导到第一支血管和第二支血管,操作繁琐。CN 105726175 A公开了一种用于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特型主支球囊支架系统,其分支通道从主支球囊本体中的主支球囊导管引出,并通向球囊表面,即分支通道穿过球囊本体,在实际操作中,球囊扩张时内部压力可升至20个大气压,这样的设置使得球囊本体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系统存在固有风险。CN 106166093 B公开了一种可扩张分支血管的带侧孔的双球囊支架,其包括相互有交错的主支球囊和边支球囊,相互连接的大外径可扩张压缩支架和小外径可扩张压缩支架,同时包含主支球囊导管和边支球囊导管,相当于并行植入主支支架和边支支架。总之,现有技术公开的方案,均延续了双支架策略的思路,在主支、分支同时植入支架,至少是在主支架植入的同时进行分支球囊扩张的植入方案,主支支架的植入均依赖于分支球囊或分支支架的导入,这样显著增加了组件的结构复杂性和操作难度,但是在有些病例的治疗策略中,分支血管既不需要支架植入,也不需要球囊扩张,只需植入主支支架即可,只要能够解决植入主支支架后有可能会引发的分支闭塞问题,其结构和操作都能得到简化。而现有技术均基于同时植入双支架的策略,无法应用仅在主支植入支架的单支架策略,更无法解决主支架植入过程中预料不到的分支闭塞风险。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同时适用于单支架策略和双支架策略,并有效应对分支闭塞风险的球囊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设置了穿主支架网孔的第二导丝,以解决潜在的分支闭塞问题,可以说,本专利技术基于单支架策略,同时保留了双支架治疗的可能性,灵活应对,是其较现有技术的第一个区别。同时,本专利技术采用依次植入主支支架和分支支架的思路,避开同时操作,降低了手术难度,这是第二个区别所在。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包含两个导丝穿行
管的球囊组件,其用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包括下列实施方式:
[0004]实施方式1、一种球囊组件,其包括:球囊导管、设置在所述球囊导管上的球囊,第一导丝穿行管,所述第一导丝穿行管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球囊导管内,和设置在所述球囊外侧的支架,还包括:第二导丝穿行管,所述第二导丝穿行管具有第二导丝穿行腔,所述第二导丝穿行管的远端设置于所述支架内侧并且具有与所述第二导丝穿行腔联通的开口,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支架所覆盖的位置。
[0005]实施方式2、根据实施方式1所述的球囊组件,其中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中部,即所述支架的纵向前1/4处至纵向后1/4处之间。
[0006]实施方式3、根据实施方式1所述的球囊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导丝穿行管的远端设置于所述球囊和所述支架之间,通过所述支架的压紧作用非固定地结合在一起。
[0007]实施方式4、根据实施方式1所述的球囊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导丝穿行管的近端与所述球囊导管固定连接。
[0008]实施方式5、根据实施方式1所述的球囊组件,其中所述与所述第二导丝穿行腔联通的开口为所述导丝穿行腔的远端开口,所述远端开口从所述支架的中部探出。
[0009]实施方式6、根据实施方式1或2所述的球囊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导丝穿行管设置于所述球囊导管的内部,在所述第一导丝穿行管和所述球囊导管之间形成增压通道、所述球囊设置于所述球囊导管的远端,球囊内部与所述增压通道联通。
[0010]实施方式7、根据实施方式1所述的球囊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导丝穿行管的近端与球囊导管在球囊导管的远端位置处固定连接。
[0011]实施方式8、根据实施方式1-6中任一项所述的球囊组件,其中所述球囊为非顺应性球囊、顺应性球囊、或者半顺应性球囊。
[0012]实施方式9、根据实施方式1-6中任一项所述的球囊组件,其中所述球囊组件不设置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分支球囊、分支支架、分支导管。
[0013]实施方式10、根据实施方式1-9中任一项所述的球囊组件,还包括第一导丝和第二导丝。
[0014]本申请的主题,包括第一导丝穿行管和第二导丝穿行管,在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能够在主支支架植入后使分支导丝穿过主支支架网眼,从而能够在植入主支支架后,根据实际需求,沿着分支导丝迅速导入分支球囊或植入分支支架,有效应对分支闭塞风险,提高介入操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0016]图1示出了实施例1所述球囊组件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示出了实施例1所述球囊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至图6示出了实施例1中植入主支支架的示意图;
[0019]图7示出了实施例2所述球囊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8至图11示出了实施例2植入主支支架后植入分支支架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100-第一导丝穿行管,110-第一导丝,200-第二导丝穿行管,210-第二导丝穿行腔,220-与所述第二导丝穿行腔联通的开口,230-第二导丝,240-分支球囊,250-分支支架,260-分支导管,300-球囊导管,310-增压通道,400-球囊,500-支架,10-主支血管,20-分支血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002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球囊组件,其包括:球囊导管、设置在所述球囊导管上的球囊,第一导丝穿行管,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球囊组件,其包括:球囊导管(300)、设置在所述球囊导管(300)上的球囊(400),第一导丝穿行管(100),所述第一导丝穿行管(100)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球囊导管(300)内,和设置在所述球囊(400)外侧的支架(5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丝穿行管(200),所述第二导丝穿行管(200)具有第二导丝穿行腔(210),所述第二导丝穿行管(200)的远端设置于所述支架(500)内侧并且具有与所述第二导丝穿行腔(210)联通的开口(220),所述开口(220)设置在所述支架(500)所覆盖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220)设置在所述支架(500)的中部,即所述支架的纵向前1/4处至纵向后1/4处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丝穿行管(200)的远端设置于所述球囊(400)和所述支架(500)之间,通过所述支架(500)的压紧作用非固定地结合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丝穿行管(200)的近端与所述球囊导管(300)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所述第二导丝穿行腔(210)联通的开口(220)为所述第二导丝穿行腔(210)的远端开口,所述远端开口从所述支架(500)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海雁
申请(专利权)人:丁海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