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古爱平专利>正文

一种方便调节眼轴长度的视力科普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7379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调节眼轴长度的视力科普模型,包括支架、角膜模型、晶体模型和视网膜模型,所述支架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底座,支架表面的左侧活动套设有第一滑套,第一滑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竖板,竖板的顶部安装有灯具,支架表面的右侧由左至右分别活动套设有第二滑套、第三滑套和第四滑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视力科普模型眼轴长度不便于进行调节,不能够让光线通过角膜和晶体的折射刚好到达视网膜,同时不能让光线落在视网膜的前面或者后面,无法对近视、远视和正视进行很好的科普,并且不可以科普眼球发育形成近视的过程和改变角膜面的曲率使不同轴位有不同的聚焦点,无法对散光进行很好科普的问题。无法对散光进行很好科普的问题。无法对散光进行很好科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调节眼轴长度的视力科普模型


[0001]本技术涉及视力科普
,具体为一种方便调节眼轴长度的视力科普模型。

技术介绍

[0002]视力是指视网膜分辨影像的能力,视力的好坏由视网膜分辨影像能力的大小来判定,然而当眼的屈光介质变得混浊或存在屈光不正时,即使视网膜功能良好的眼视力仍会下降,眼轴是把眼睛看成一台光学仪器来描述,从眼球接收光线的最表层,即从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的距离看成是物理中的光学系统的一条中轴线,这就是所谓“眼轴”,现在近视的人越来越多,视力的科普需要从小进行培养,使孩子保持的良好生活习惯,因此需要视力科普模型对人们进行演示科普,但是现有的视力科普模型眼轴长度不便于进行调节,不能够让光线通过角膜和晶体的折射刚好到达视网膜,同时不能让光线落在视网膜的前面或者后面,无法对近视、远视和正视进行很好的科普,并且不可以科普眼球发育形成近视的过程和改变角膜面的曲率使不同轴位有不同的聚焦点,无法对散光进行很好科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调节眼轴长度的视力科普模型,具备方便调节眼轴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调节眼轴长度的视力科普模型,包括支架(1)、角膜模型(2)、晶体模型(3)和视网膜模型(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底座(5),所述支架(1)表面的左侧活动套设有第一滑套(6),所述第一滑套(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竖板(7),所述竖板(7)的顶部安装有灯具(8),所述支架(1)表面的右侧由左至右分别活动套设有第二滑套(9)、第三滑套(10)和第四滑套(11),所述第二滑套(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长板(12),所述第二滑套(9)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13),所述第一连接板(13)顶部的前侧贯穿设置有第一螺纹杆(14),所述第一螺纹杆(14)的底部贯穿至第一连接板(13)的底部并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连接块(15),所述第一螺纹杆(14)与第一连接板(13)螺纹连接,所述角膜模型(2)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短杆(16),所述短杆(16)远离角膜模型(2)的两端分别贯穿至连接块(15)和长板(12)的右侧,所述第三滑套(10)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L型板(17),所述L型板(17)的底部贯穿设置有第二螺纹杆(18),所述第二螺纹杆(18)的顶部贯穿至L型板(17)的顶部并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方板(19),所述第二螺纹杆(18)与L型板(17)螺纹连接,所述方板(1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0),所述连接杆(20)的顶部与晶体模型(3)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方板(19)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杆(21),所述导向杆(21)的底部贯穿至L型板(17)的底部,所述第四滑套(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短板(22),所述第四滑套(1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爱平
申请(专利权)人:古爱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