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复位定点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7224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0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动复位定点开关,其包括接线柱外壳,两根分别固定安装有动触点和静触点的接线柱,使动触点与静触点断开的断开装置,以及使动触点与静触点恢复闭合的手动复位装置,两根接线柱平行安装于接线柱外壳上,静触点固定安装于其中一根接线柱上,动触点通过不可复位的簧片安装于另一根接线柱上;断开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接线柱外壳下方的膜盖,夹装于膜盖内的弹性膜片,以及安装于弹性膜片上方的推杆,推杆抵靠于推杆部下方;手动复位装置包括设置于推杆部上方的复位杆,复位杆伸出接线柱外壳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不可回复的簧片和手动复位装置的配合动作,使压力系统故障排除后再手动启动定点开关,提高安全性,而且操作简单、方便。方便。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动复位定点开关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动复位定点开关。

技术介绍

[0002]定点开关采用预先设定一个节点,当触发该节点时,就会使常闭或常开开关开启或闭合,这个节点可采用时间限定或压力限定等,可以应用于电路中,以实现电路开路、电流中断或使其流到其他电路中,也可以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供水等领域中对各种气体、液体的表压、绝压的测量,以实现对介质压力的监测、显示、报警等。
[0003]现有一种定点开关连接压力系统,当压力系统出现故障时,内部压力会增大,此时,促使膜片发生变形,驱使推杆往上运动,断开动触点与静触点的连接,现有的动触点通过可变形的簧片进行连接,在内部压力变小时,膜片回复,推杆回落,而动触点在簧片的复位作用下回复,恢复与静触点的连接,但此时若压力系统的故障还没修复好时,定点开关又会断开,如此反复,容易使定点开关损坏,降低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提高安全性,且操作方便的手动复位定点开关。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手动复位定点开关包括接线柱外壳,两根分别固定安装有动触点和静触点的接线柱,使动触点与静触点断开的断开装置,以及使动触点与静触点恢复闭合的手动复位装置,两根接线柱平行安装于接线柱外壳上,静触点固定安装于其中一根接线柱上,动触点通过不可复位的簧片安装于另一根接线柱上;
[0006]簧片包括固定安装至接线柱上的固定部和固定安装有动触点的触点部,两块均连接固定部和触点部的弧形片,以及从触点部向外延伸的推杆部,两块弧形片分别设置于簧片的两端,其中一个弧形片向上弯曲,另一个弧形片向下弯曲,推杆部设置于两块弧形片之间的间隙内;
[0007]断开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接线柱外壳下方的膜盖,夹装于膜盖内的弹性膜片,以及安装于弹性膜片上方的推杆,推杆抵靠于推杆部下方;
[0008]手动复位装置包括设置于推杆部上方的复位杆,复位杆伸出接线柱外壳外。
[0009]其中,手动复位装置还包括使复位杆复位的复位弹簧。
[0010]其中,复位杆同轴设置于接线柱外壳内,复位弹簧套装于复位杆上,复位弹簧的一端抵靠于复位杆,另一端抵靠于接线柱外壳。
[0011]其中,接线柱外壳的上表面向下凹陷有沉槽,复位弹簧安装于沉槽内,下端抵靠于沉槽槽底,复位杆上一体成型有定位台阶,复位弹簧的上端抵靠于定位台阶。
[0012]其中,沉槽的槽口处固定安装有固定套,定位台阶的上端抵靠于固定套。
[0013]其中,复位杆的两端均横向穿出接线柱外壳外,中部设置于簧片的推杆部上方,复位弹簧的一端抵靠于复位杆,另一端抵靠于膜盖。
[0014]其中,膜盖包括固定安装于接线柱外壳下端的上膜盖,和安装于上膜盖下方的下膜盖,弹性膜片的边缘夹装于上膜盖和下膜盖之间。
[0015]其中,上膜盖向内延伸有定位圈。
[0016]其中,膜盖的上方通过固定圈同轴设置有用于导向推杆的导向盖,推杆套装于导向盖内。
[0017]其中,接线柱外壳外罩设有保护外罩。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不可回复的簧片和手动复位装置的配合动作,使压力系统故障排除后再启动定点开关,提高安全性,而且手动复位装置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手动复位定点开关实施例一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手动复位定点开关的簧片连接接线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手动复位定点开关施例二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针对正在被描述的图所示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0023]实施例一
[0024]如图1所示,本技术手动复位定点开关包括接线柱外壳1,两根分别固定安装有动触点21和静触点22的,使动触点21与静触点22断开的断开装置,以及使动触点21与静触点22恢复闭合的手动复位装置,两根平行安装于接线柱外壳1上,静触点22固定安装于其中一根上,动触点21通过不可复位的簧片4安装于另一根上,动触点21设置于静触点22正上方,正常使用时,动触点21抵靠于静触点,电路闭合,处于常开状态,当压力系统发生故障,压力升高时,会迫使膜片运动,向上推动推杆,从而使动触点与静触点脱离,故障排除后,只需手动复位簧片,即可使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闭合回路。
[0025]上述接线柱外壳1外罩设有保护外罩3,其内壁与接线柱外壳1外壁之间留有空间,便于接线柱处的电源线连接。
[0026]如图2所示,上述簧片4包括铆接于接线柱2上的固定部41和固定安装有动触点21的触点部42,两块均连接固定部41和触点部42的弧形片43,以及从触点部42向外延伸的推杆部44,两块弧形片43分别设置于簧片4的两端,其中一个弧形片43向上弯曲,另一个弧形片向下弯曲,推杆部44设置于两块弧形片43之间的间隙内。由于簧片为不可回复的,不会在推杆回落时也自动发生回复,需手动复位才能回复。
[0027]上述断开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接线柱外壳1下方的膜盖51,夹装于膜盖51内的弹性膜片52,安装于弹性膜片52上方的推杆53,以及固定安装于膜盖51下方的接头56,接头56与压力系统连接,推杆53抵靠于推杆部44下方,工作时,膜片在压力的作用下往上变形,推动推杆往上运动,从而带动簧片往上运动,迫使动触点与静触点脱离。
[0028]上述膜盖51包括固定安装于接线柱外壳1下端的上膜盖511,和安装于上膜盖511
下方的下膜盖512,弹性膜片52的边缘夹装于上膜盖511和下膜盖512之间,以实现膜片的固定安装。
[0029]上膜盖511向内延伸有定位圈513,以限定膜片的变形程度,避免膜片过度变形,以保护膜片。
[0030]上述膜盖51的上方通过固定圈54同轴设置有用于导向推杆53的导向盖55,推杆53套装于导向盖55内,对推杆起到定位作用,避免推杆发生偏移。
[0031]上述手动复位装置包括同轴设置于接线柱外壳1内的复位杆61和使复位杆61复位的复位弹簧62,该复位杆61设置于推杆部44上方,设置于两根接线柱之间,并伸出接线柱外壳1外,复位弹簧62套装于复位杆61上,复位弹簧62的一端抵靠于复位杆61,另一端抵靠于接线柱外壳1。复位时,只需往下按压复位杆,驱使簧片往下运动,使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放开复位杆后,复位杆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回复。
[0032]接线柱外壳1的上表面向下凹陷有沉槽11,复位弹簧62安装于沉槽11内,下端抵靠于沉槽11槽底,复位杆61上设置有定位台阶611,复位弹簧62的上端抵靠于定位台阶611,实现复位弹簧的固定安装,并利用螺纹连接可实现复位弹簧的回复力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动复位定点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点开关包括接线柱外壳(1),两根分别固定安装有动触点(21)和静触点(22)的接线柱(2),使所述动触点(21)与所述静触点(22)断开的断开装置,以及使所述动触点(21)与所述静触点(22)恢复闭合的手动复位装置,两根所述接线柱(2)平行安装于所述接线柱外壳(1)上,所述静触点(22)固定安装于其中一根所述接线柱(2)上,所述动触点(21)通过不可复位的簧片(4)安装于另一根所述接线柱(2)上;所述簧片(4)包括固定安装至所述接线柱(2)上的固定部(41)和固定安装有所述动触点(21)的触点部(42),两块均连接所述固定部(41)和所述触点部(42)的弧形片(43),以及从所述触点部(42)向外延伸的推杆部(44),两块所述弧形片(43)分别设置于所述簧片(4)的两端,其中一个所述弧形片(43)向上弯曲,另一个所述弧形片向下弯曲,所述推杆部(44)设置于两块所述弧形片(43)之间的间隙内;所述断开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接线柱外壳(1)下方的膜盖(51),夹装于所述膜盖(51)内的弹性膜片(52),以及安装于所述弹性膜片(52)上方的推杆(53),所述推杆(53)抵靠于所述推杆部(44)下方;所述手动复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推杆部(44)上方的复位杆(61),所述复位杆(61)伸出所述接线柱外壳(1)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复位定点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复位装置还包括使所述复位杆(61)复位的复位弹簧(6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动复位定点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杆(61)同轴设置于所述接线柱外壳(1)内,所述复位弹簧(62)套装于所述复位杆(61)上,所述复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春林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都灵控制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