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琳专利>正文

一种激光抗风引雷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7181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0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激光抗风引雷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内腔设有激光发射器和传导装置,所述车体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顶端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转桶,所述车体上端套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侧壁通过轴承活动插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端部固定连接有蜗杆,且转轴侧壁设有风杯,所述转桶内腔上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反射镜,所述导出口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反射镜。该种激光抗风引雷车,能够利用横向风力来带动转桶转动,进而能够满足扩大引雷范围的需求,能够提升转桶转动的稳定性与转动效率,进而能够保障锥型引雷范围的稳定性,能够增加装置整体的气流流通性,进而可降低风阻提升引雷车的抗风性和稳定性。雷车的抗风性和稳定性。雷车的抗风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抗风引雷车


[0001]本技术涉及引雷
,具体为一种激光抗风引雷车。

技术介绍

[0002]早在激光问世不久的20世纪60年代,人们就发现了光辐射对放电的效应(Keldish,1965,Vadimirov,1968)。此后许多研究小组做了一系列激光引发放电的实验(Koopman,1971,1973;Parvenov,1976;Greig,1978)。这些实验表明激光不仅有较强的引导放电的效应,同时,可降低间隙的临界放电电压。也差不多在这一时期,Newman等人(1967)成功地进行了首次火箭引雷试验。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Ball(1974)最早提出激光引雷这一概念。对于激光引雷设备专利号为:CN93204289.9公开了一种旋转式激光引雷消雷器,然而该种激光引雷设备利用的风力仅为垂直地面方向的风力,利用率较低,因而转动架的转动效率不高,且其抗风性也较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激光抗风引雷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抗风引雷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激光抗风引雷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底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车体内腔设有激光发射器和传导装置,所述车体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顶端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转桶,所述转桶上部侧壁开有导出口,所述转桶侧壁套接有蜗轮,所述车体上端套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侧壁开有出风口和通风口,所述固定架侧壁通过轴承活动插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端部固定连接有蜗杆,且转轴侧壁设有风杯,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连接,所述固定架内部贯穿插设有接地装置,所述转桶内腔上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反射镜,所述导出口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反射镜。
[0005]优选的,所述传导装置为反射镜,且反射镜斜向激光发射器的发射口呈 45
°
角设置,所述传导装置的中部位于固定轴的正下方。
[0006]优选的,所述固定轴中空,且固定轴与车体上端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反射镜呈45
°
角倾斜放置,所述第二反射镜呈30
°
角倾斜放置。
[0008]优选的,所述出风口与风杯的位置横向对应。
[0009]优选的,所述转轴水平放置,所述风杯的数量不少于个,呈环形阵列在转轴的侧壁上。
[0010]优选的,所述接地装置贯穿车体嵌装入固定架上。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激光抗风引雷车,通过设置蜗轮、蜗杆、转轴、转桶和风杯,能够利用横向风力来带动转桶转动,进而能够满足扩大引雷范围的需求,相比于纵向的接收风力,横向风力资源更多,能够提升转桶转动的稳定性与转动效率,进而能够保障锥型引雷范围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固定架、通风口、出风口和接地装置,能够增加装置整体的气流流通性,进而可降低风阻提升引雷车的抗风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3]图中:1车体、2激光发射器、3传导装置、4固定轴、41轴承、5转桶、 51蜗轮、52第一反射镜、53第二反射镜、54导出口、6转轴、61蜗杆、62 风杯、7固定架、71出风口、72接地装置、73通风口、8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激光抗风引雷车,包括车体1,车体1侧部开有维修门,外侧壁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车体1底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滚轮8,滚轮8为自锁型万向轮,所述车体1内腔设有激光发射器2和传导装置3,激光发射器2和传导装置3与专利号为:CN93204289.9 旋转式激光引雷消雷器中公开的激光器和传导装置相同,且激光发射器2自带供电电源与控制开关,所述车体1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轴4,所述传导装置 3为反射镜,且反射镜斜向激光发射器2的发射口呈45
°
角设置,所述传导装置3的中部位于固定轴4的正下方,激光发射器2的发射口内发射的激光将平行射向传导装置3,经过传导装置3反射口垂直向上射向固定轴4的内腔。所述固定轴4中空,且固定轴4与车体1上端连通。所述固定轴4顶端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转桶5,所述转桶5上部侧壁开有导出口54,所述转桶5侧壁套接有蜗轮51,所述车体1上端套设有固定架7,所述固定架7侧壁开有出风口71和通风口73,通风口73的数量设有多个,均匀的分布在固定架7 的侧壁上,出风口71设有两个对称分布在固定架7的侧部,所述固定架7侧壁通过轴承活动插接有转轴6,所述转轴6端部固定连接有蜗杆61,且转轴6 侧壁设有风杯62,所述出风口71与风杯62的位置横向对应,风杯62与专利号为:CN93204289.9旋转式激光引雷消雷器中公开的风杯相同,在受到气流冲击时,风杯62将会带动转轴6转动。所述转轴6水平放置,所述风杯62 的数量不少于3个,呈环形阵列在转轴6的侧壁上。所述蜗杆61与蜗轮51 啮合连接,转轴6转动时将带动蜗杆61转动,进而可带动蜗轮51转动,通过蜗轮51来带动转桶5转动,所述固定架7内部贯穿插设有接地装置72,所述接地装置72贯穿车体1嵌装入固定架7上,接地装置72底部将于地面相接触。所述转桶5内腔上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反射镜52,所述导出口54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反射镜53。所述第一反射镜52呈45
°
角倾斜放置,所述第二反射镜53呈30
°
角倾斜放置。
[0016]工作原理:激光束由激光发射器2的发射口横向发射至传导装置3,经过传导装置3反射后垂直向上沿着固定轴4的中轴线射向第一反射镜52,经过第一反射镜52反射后水平射向第二反射镜53,经过第二反射镜53再次反射后从导出口54斜向上射向雷云,折射向雷云中的激光束从固定架7中的接地装置72穿过,因而引雷后的雷电能量将受激光束引导到达接地装置72后再入地;为了扩大引雷范围,当风杯62受到横向风力作用时,将带动转轴6转动,再通过转轴6的蜗杆61带动转桶5转动,进而可带动第二反射镜53转动,能够扩大引雷范围至圆锥形激光轨迹,而调整第一反射镜52和第二反射镜53的角度即可改变轨迹角度,激光束对雷云的覆盖面积增大即可增加引雷面积。
[001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抗风引雷车,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底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滚轮(8),所述车体(1)内腔设有激光发射器(2)和传导装置(3),所述车体(1)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轴(4),所述固定轴(4)顶端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转桶(5),所述转桶(5)上部侧壁开有导出口(54),所述转桶(5)侧壁套接有蜗轮(51),所述车体(1)上端套设有固定架(7),所述固定架(7)侧壁开有出风口(71)和通风口(73),所述固定架(7)侧壁通过轴承活动插接有转轴(6),所述转轴(6)端部固定连接有蜗杆(61),且转轴(6)侧壁设有风杯(62),所述蜗杆(61)与蜗轮(51)啮合连接,所述固定架(7)内部贯穿插设有接地装置(72),所述转桶(5)内腔上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反射镜(52),所述导出口(54)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反射镜(5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抗风引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装置(3)为反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燕燕
申请(专利权)人:刘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