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用管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7003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0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用管芯,废气在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内流动时,能形成螺旋式的紊流,提高了换热效果,冷却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多个散热管内,进入散热管中的低温冷却水流经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外壁后将热量带走,降低温度后经过出水管流出,保证废气与冷却水能充分换热;同时冷却空气通过冷却空气进口进入防护外管内,进入防护外管中的冷却空气经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以及散热管外壁后将热量带走,进一步降低温度后经过空气出口流出。对由于管内良好的紊流效应使废气流中的颗粒物无法沉积在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的内壁上,从而有效的防止了积碳现象发生,能够大大提高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的换热效果与使用寿命。果与使用寿命。果与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用管芯


[0001]本技术涉及冷却器管芯
,具体涉及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用管芯。

技术介绍

[0002]近来,为了降低汽车发动机排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含量,采用了废气再循环(EGR)技术。即把在内燃机(柴油机、汽油机)中燃烧后排出的废气适量地(一部分)引入进气岐管内,与新鲜空气或雾化混合气混合后进入发动机气缸进行再燃烧,以便降低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中氮氧化物(NOx)的含量。但是,当一部分废气与新鲜空气或雾化混合气混合后,会使进气的温度升高,这不但提高了燃烧温度,对抑制NOX生成不利,而且会增加发动机的热负荷,影响发动机的耐用性。所以,在与新鲜空气混合之前,有必要对通过EGR阀的废气预先进行冷却,这就需要采用EGR冷却器。EGR冷却器将再循环的废气冷却,因而在不显著降低发动机的输出功率的条件下,使发动机燃烧室的温度降低,从而降低了氮氧化物(NOx)的生成。
[0003]早期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使用的是内外表面平滑不锈钢管,当发动机排放的废气通过这种内外表面平滑的不锈钢管时,废气的热量被散出,但由于废气在平滑不锈钢管内呈直线流动状态,因此其散热效率较低,而通过增加平滑管的数量,虽然可以增加换热面积,但冷却器的体积较大、较重,制造及安装的成本较高。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用管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用管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用管芯,包括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螺纹盖和防护外管,所述防护外管内设置有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防护外管的下方安装有冷却空气进口,所述冷却空气进口的外围安装有密封螺旋环,所述冷却空气进口与防护外管之间为焊接连接,且冷却空气进口与密封螺旋环之间为活动连接,防护外管的上方安装有空气出口,防护外管与空气出口之间为固定连接,防护外管的两侧均设置有螺纹盖,且螺纹盖的内侧安装密封圈,所述防护外管与螺纹盖之间为螺纹连接,且螺纹盖与密封圈之间为活动连接,螺纹盖的螺纹结构与防护外管的螺纹结构相吻合,且螺纹盖与密封圈之间为嵌套结构,所述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的两端均穿过螺纹盖并且伸出螺纹盖。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散热管,每个所述散热管为8字型管,并且由一根中空管道弯折而成,每个所述散热管的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散热管中间折叠处将散热管隔离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第二换热管。
[0008]优选的,所述散热管中间折叠处为三角区,在该三角区添加一截面为正三角的焊
块。
[0009]优选的,多个所述散热管上的进水口均通过进水管连通,所述进水管的一端穿过螺纹盖并且伸出螺纹盖,多个所述散热管上的出水口均通过出水管连通,所述出水管的一端穿过螺纹盖并且伸出螺纹盖,密封圈将螺纹盖与进水管、出水管之间的空隙填充。
[0010]优选的,在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的管壁上具有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是呈断续交错排列的。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用管芯,废气在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内流动时,能形成螺旋式的紊流,提高了换热效果,冷却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多个散热管内,进入散热管中的低温冷却水流经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外壁后将热量带走,降低温度后经过出水管流出,保证废气与冷却水能充分换热;同时冷却空气通过冷却空气进口进入防护外管内,进入防护外管中的冷却空气经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以及散热管外壁后将热量带走,进一步降低温度后经过空气出口流出。对由于管内良好的紊流效应使废气流中的颗粒物无法沉积在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的内壁上,从而有效的防止了积碳现象发生,能够大大提高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的换热效果与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用管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用管芯中的散热管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用管芯中的第一换热管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中:
[0017]1、第一换热管;2、第二换热管;3、螺纹盖;4、密封圈;5、防护外管;6、散热管;7、冷却空气进口;8、密封螺旋环;9、空气出口;10、进水口;11、出水口;12、第一腔体;13、第二腔体;14、焊块;15、进水管;16、出水管;17、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用管芯,包括第一换热管1、第二换热管2、螺纹盖3和防护外管5,所述防护外管5内设置有第一换热管1和第二换热管2,所述防护外管5的下方安装有冷却空气进口7,所述冷却空气进口7的外围安装有密封螺旋环8,所述冷却空气进口7与防护外管5之间为焊接连接,且冷却空气进口7与密封螺旋环8之间为活动连接,防护外管5的上方安装有空气出口9,防护外管5与空气出口9之间为固定连接,防护外管5的两侧均设置有螺纹盖3,且螺纹盖3的内侧安装密封圈4,所述防护外管5与螺纹盖3之间为螺纹连接,且螺纹盖3与密封圈4之间为活动连接,螺纹盖3的螺纹结构与防护外管5的螺纹结构相吻合,且螺纹盖3与密封圈4之间为嵌套结构,所
述第一换热管1和第二换热管2的两端均穿过螺纹盖3并且伸出螺纹盖3。顺时针转动螺纹盖3,将其与防护外管5进行固定,通过螺纹盖3的使用可以便捷的对第一换热管1和第二换热管2进行更换,防止了因为第一换热管1和第二换热管2损坏而造成的浪费,节约了冷却器更换的成本,提高了冷却器的工作效益,同时密封圈4将螺纹盖3与第一换热管1、第二换热管2之间的空隙填充。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管1和第二换热管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散热管6,每个所述散热管6为8字型管,并且由一根中空管道弯折而成,每个所述散热管6的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10和出水口11,所述散热管6中间折叠处将散热管6隔离为第一腔体12和第二腔体13,这样的设置相当于把两个圆形散热管连接在一起,这样的散热效果更好,易于固定,便于安装。所述第一腔体12内设置有第一换热管1,所述第二腔体13内设置有第二换热管2,所述散热管6中间折叠处为三角区,在该三角区添加一截面为正三角的焊块14。...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用管芯,包括第一换热管(1)、第二换热管(2)、螺纹盖(3)和防护外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外管(5)内设置有第一换热管(1)和第二换热管(2),所述防护外管(5)的下方安装有冷却空气进口(7),所述冷却空气进口(7)的外围安装有密封螺旋环(8),所述冷却空气进口(7)与防护外管(5)之间为焊接连接,且冷却空气进口(7)与密封螺旋环(8)之间为活动连接,防护外管(5)的上方安装有空气出口(9),防护外管(5)与空气出口(9)之间为固定连接,防护外管(5)的两侧均设置有螺纹盖(3),且螺纹盖(3)的内侧安装密封圈(4),所述防护外管(5)与螺纹盖(3)之间为螺纹连接,且螺纹盖(3)与密封圈(4)之间为活动连接,螺纹盖(3)的螺纹结构与防护外管(5)的螺纹结构相吻合,且螺纹盖(3)与密封圈(4)之间为嵌套结构,所述第一换热管(1)和第二换热管(2)的两端均穿过螺纹盖(3)并且伸出螺纹盖(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用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1)和第二换热管(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散热管(6),每个所述散热管(6)为8字型管,并且由一根中空管道弯折而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计海春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春为化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