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芯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6942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0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芯体,包括上覆盖层、上层高分子、第一热风无纺布、下层高分子、第二热风无纺布和外包覆片材,其中,上覆盖层为含有纤维素纤维的无纺布;所述下层高分子在宽度方向上至少形成一个沿所述复合芯体长度方向延伸的纵长无下层高分子的分布区,将所述下层高分子至少划分为两个下层高分子分布区和至少两个下层高分子分布区之间的无下层高分子分布区,在厚度方向上,在复合芯体结构中至少对第一热风无纺布和第二热风无纺布在所述至少两个下层高分子分布区之间的无下层高分子分布区进行热封压点粘合固定,以形成至少一个含有第一粘合部的下层导流槽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复合芯体强度高,液体吸收扩散快,而且解决了高分子颗粒感,改善芯体触感。改善芯体触感。改善芯体触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芯体


[0001]本技术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制造设备
,尤其涉及卫生巾、纸尿裤、拉拉裤、卫生裤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芯体。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于一次性卫生用品的舒适性和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近两年的中国孕婴童展调查结果显示,国外多个品牌相继推出超薄复合芯体的纸尿裤,为了以此来对应中国市场的复合芯体的薄型化趋势,国内品牌90%以上也采用了超薄型复合芯体。
[0003]现有技术制备的复合芯体,一般由上表层、中间层蓬松无纺布、下表层组成,并且在上表层与中间层蓬松无纺布之间设置有一层高分子吸水性树脂颗粒(以下简称高分子,亦可表示为SAP),下表层与中间层蓬松无纺布之间设置有另外一层高分子,上述各层材料之间一般通过粘合剂粘合在一起。蓬松无纺布具有纤维与纤维之间的孔隙,在其上下各自施加高分子,是为了使得一部分高分子能进入蓬松无纺布的纤维与纤维之间的孔隙中。目前,使用蓬松无纺布制作在线复合芯体时会出现以下几点问题:一、蓬松无纺布上施加高分子,会出现泄漏风险;二、由于蓬松无纺布组织结构过于松散,收卷长度太少,导致运输成本过高,且利用蓬松无纺布制作在线复合芯体时上机不稳定,每卷连续运行时间太短,效率低下,无法适应高速机;三、现有蓬松无纺布制作在线复合芯体产品时,其吸收性能(吸收速度/回渗量)与线下复合芯体性能接近,但进入蓬松无纺布内部高分子的含量没有线下复合芯体含量多,且容易出现固定不牢、脱层、断层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
技术介绍
所述的问题和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在复合芯体特定区域通过对第一热风无纺布和第二热风无纺布进行热封粘合固定,在无下层高分子分布区形成了具有更为牢固的热封粘合部的下层导流区,提高尿液的向下渗透速度,使尿液沿着下层导流区长度方向吸收扩散速度,缓解尿液在上层高分子集聚太多,出现侧漏现象,可以有效提高复合芯体表层干爽性,另外,该复合芯体具有的牢固热封粘合部,不会因多次吸收尿液后,出现开裂,使复合芯体吸液后,仍保持着较高的结构强度。
[0005]另外,上层高分子设置在上覆盖层与第一热风无纺布之间,下层高分子设置在第一热风无纺布和第二热风无纺布之间,上下层高分子的分层设计会更明显,由于第二热风无纺布存在,也会解决高分子颗粒感,改善芯体触感,弥补了不用蓬松无纺布的缺陷。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复合芯体,具有相互正交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包括上覆盖层、第一热风无纺布、第二热风无纺布和外包覆片材,其中,上覆盖层为含有纤维素纤维的无纺布。在上覆盖层和第一热风无纺布之间设置有上层高分子,在第一热风无纺布和第二热风无纺布之间设置有下层高分子,第四粘合剂,涂覆于第一热风无纺布朝向下层高分子一面,
用于粘结所述的第一热风无纺布和下层高分子;第五粘合剂,涂覆于第二热风无纺布朝向下层高分子一面,用于粘结所述的第二热风无纺布和下层高分子。
[0008]优选的,所述下层高分子在宽度方向上至少形成一个沿所述复合芯体长度方向延伸的纵长无下层高分子的分布区,将所述下层高分子至少划分为两个下层高分子分布区和至少两个下层高分子分布区之间的无下层高分子分布区,在厚度方向上,在复合芯体结构中至少对第一热风无纺布和第二热风无纺布在所述至少两个下层高分子分布区之间的无下层高分子分布区进行热封压点粘合固定,以形成至少一个含有第一粘合部的下层导流槽区,第一粘合部沿无下层高分子分布区的长度方向连续延伸。
[0009]优选的,所述的复合芯体还包括第一粘合剂,涂覆于所述的外包覆片材的两侧边,所述外包覆片材的两侧边向上包覆并通过第一粘合剂接合于所述上覆盖层上表面。第二粘合剂,涂覆于上覆盖层朝向上层高分子的一面,用于粘结所述的上覆盖层和上层高分子;第三粘合剂,涂覆于第一热风无纺布朝向上层高分子一面,用于粘结所述的上层高分子和第一热风无纺布;第六粘合剂,涂覆于第二热风无纺布朝向外包覆片材的一面,用于粘结所述的第二热风无纺布和外包覆片材;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粘合部及自上而下依次贯穿第一热风无纺布、第四粘合剂、第五粘合剂,第二热风无纺布之间,且第一粘合部宽度是无下层高分子分布区宽度的1/4-1/2。
[0011]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热风无纺布和第二热风无纺布为当压强从0.1KPA 增加至0.5KPA时,其厚度压缩率小于或等于20%的非蓬松型热风无纺布。所述的第一热风无纺布、第二热风无纺布是复合热风无纺布,其单位面积克重在 20-40克/平方米之间。
[0012]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热风无纺布或第二热风无纺布、包括粗细纤维规格混纺或者粗细纤维规格分层设置的多次亲水热风复合导流无纺布,所述细纤维细度2旦尼尔,粗纤维细度3-6旦尼尔,其中:第一热风无纺布中的纤维纵/ 横向排列比值小于第二热风无纺布中纤维纵/横向排列比值,即相同平方米克重情况下,第二热风无纺布中纤维呈纵向排列的数量多于第一热风无纺布中纤维呈纵向排列的数量。
[0013]优选的,所述上层高分子在宽度方向上至少形成一个沿所述复合芯体长度方向延伸的纵长无上层高分子分布区,将所述上层高分子至少划分两个上层高分子分布区和两个上层高分子分布区之间的无上层高分子分布区,在厚度方向上,上覆盖层和第一热风无纺布在所述至少两个上层高分子分布区之间的无上层高分子分布区进行热封粘合固定,以形成至少一个含有第二粘合部的上层导流槽区,第二粘合部沿无上层高分子分布区的长度方向连续延伸。
[0014]优选的,所述第二粘合部及自上而下依次贯穿上覆盖层、第二粘合剂、第三粘合剂,第一热风无纺布、第四粘合剂、第五粘合剂、第二热风无纺布之间,在宽度方向上,所述无上层高分子分布区的宽度大于无下层高分子分布区的宽度,所述第二粘合部宽度是无下层高分子分布区宽度的1/4-1/2。
[0015]优选的,所述上层高分子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下层高分子的长度,所述下层高分子的长度小于复合芯体的长度,所述上层高分子的宽度小于所述下层高分子的宽度,所述下层高分子的宽度小于复合芯体的宽度;
[0016]优选的,所述上层高分子在长度方向上位于复合芯体的靠前方位置,在宽度方向上位于复合芯体的中央区域;所述下层高分子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位于复合芯体的中
央区域,所述下层高分子和所述上层高分子长度方向的起始位置重叠。
[0017]优选的,所述复合芯体沿长度方向的前方和后方具有无高分子区,所述上层高分子的平方米克重小于等于所述下层高分子的平方米克重。本技术有益效果为:
[0018]采用第一热风无纺布、第二热风无纺布与下层高分子粘合固定,第一热风无纺布、上覆盖层与上层高分子粘合固定,上层高分子和下层高分子层次区分会更明显,避免采用蓬松无纺布使上层高分子由于重力因素进入下层高分子的可能;另外,由于高分子分层更明显,再加上第一热风无纺布、第二热风无纺布的存在,解决了高分子的颗粒感,改善了复合芯体触感,一定程度上缓解使用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芯体,其特征在于:具有相互正交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包括上覆盖层(F01)、第一热风无纺布(F03)、第二热风无纺布(F05)和外包覆片材(F06),其中,上覆盖层(F01)为含有纤维素纤维的无纺布;在上覆盖层(F01)和第一热风无纺布(F03)之间设置有上层高分子(F02),在第一热风无纺布(F03)和第二热风无纺布(F05)之间设置有下层高分子(F04),第四粘合剂(G04),涂覆于第一热风无纺布(F03)朝向下层高分子(F04)一面,用于粘结所述的第一热风无纺布(F03)和下层高分子(F04);第五粘合剂(G05),涂覆于第二热风无纺布(F05)朝向下层高分子(F04)一面,用于粘结所述的第二热风无纺布(F05)和下层高分子(F04);所述下层高分子(F04)在宽度方向上至少形成一个沿所述复合芯体长度方向延伸的纵长无下层高分子的分布区(F04b),将所述下层高分子(F04)至少划分为两个下层高分子分布区(F04a)和至少两个下层高分子分布区之间的无下层高分子分布区(F04b);在厚度方向上,在复合芯体结构中至少对第一热风无纺布(F03)和第二热风无纺布(F05)在所述至少两个下层高分子分布区(F04a)之间的无下层高分子分布区(F04b)进行热封粘合固定,以形成至少一个含有第一粘合部(F09)的下层导流槽区(F07),第一粘合部(F09)沿无下层高分子分布区(F04b)的长度方向连续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芯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粘合剂(G01),涂覆于所述的外包覆片材(F06)的两侧边,所述外包覆片材(F06)的两侧边向上包覆并通过第一粘合剂(G01)接合于所述上覆盖层(F01)上表面;第二粘合剂(G02),涂覆于上覆盖层(F01)朝向上层高分子(F02)的一面,用于粘结所述的上覆盖层(F01)和上层高分子(F02);第三粘合剂(G03),涂覆于第一热风无纺布(F03)朝向上层高分子(F02)一面,用于粘结所述的上层高分子(F02)和第一热风无纺布(F03);第六粘合剂(G06),涂覆于第二热风无纺布(F05)朝向外包覆片材(F06)的一面,用于粘结所述的第二热风无纺布(F05)和外包覆片材(F0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合部(F09)及自上而下依次贯穿第一热风无纺布(F03)、第四粘合剂(G04)、第五粘合剂(G05)、第二热风无纺布(F05)之间,且第一粘合部(F09)宽度是无下层高分子分布区(F04b)宽度的1/4-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热风无纺布(F03)和第二热风无纺布(F05)为当压强从0.1KPA增加至0.5KPA时,其厚度压缩率小于或等于20%的非蓬松型热风无纺布;所述的第一热风无纺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毅
申请(专利权)人:瑞光上海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