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状照明装置和使用它的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6831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面状照明装置,在支承液晶显示装置的背面照明单元中的棱镜导光板(3)的框架状的底座(7)上的导光板(3)的入光面(3i)的两端部附近位置上安装有作为另体的不锈钢制挡板配件(11A、11B)。这些挡板配件(11A、11B),被配置成它们的爪(11Ap、11Bp)从入光面(3i)的侧方向内侧进入而夹在导光板(3)的入光面(3i)与灯(8)(灯支架(10))之间的状态。利用这样的挡板配件(11A、11B),在从外部对液晶显示装置施加冲击的场合,能防止导光板(3)向灯(8)的方向移动,故能提高耐冲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将来自光源的光从侧面射入的导光体的侧灯型的面状照明装置,和将这样的面状照明装置作为背面照明单元等的照明装置进行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以低消耗电力、轻量、薄型的特点引人注目,其应用领域扩展起来。例如,作为民用放映用监视器、及工业设备用监视器、和信息携带终端等的显示部使用液晶显示装置。可是,由于液晶本身自己不发光,故将作为对液晶面板的背面进行照明的面状照明装置的背面照明单元等装入于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情况不少。作为在液晶显示装置中所使用的背面照明单元,多数是重视装置的薄型化的侧灯型的装置。侧灯型背面照明单元,典型的是,将被称作管状光源的边灯的冷阴极管配置在导光板的侧面,成为边灯发出的光从其侧面向导光板射入的结构。而且,从其侧面射入的光作为照明光从作为导光板的主面的上面射出而向液晶面板的背面照射。这样,背面照明单元,具有作为从背面对液晶面板进行照明的面状照明装置的功能。作为这样的背面照明单元中的导光板,近年来,与要求减少零件个数及薄型化、高亮度化相对应,在大型的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用液晶显示装置中也采用棱镜导光板。附图说明图18,是表示在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等中所使用的传统的液晶显示模块(以下称作“第1传统例”)的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在该液晶显示模块200中,利用由冲压成型等方法所形成的金属制的聚光圈202来构成框体,将作为框架状的支承构件的树脂制底座207嵌入该聚光圈202中。该液晶显示模块200的本体,由夹持液晶层并互相相对的2张玻璃基板构成的液晶面板211、和作为面状照明装置的背面照明单元212所构成,该本体,被支承或保持在底座207上并被收容于上述框体中。背面照明单元212,具有被支承在底座207上的棱镜导光板203、依次地被配置在棱镜导光板203的上面的光学片205和保护片206、被配置在棱镜导光板203的下面的反射板204。另外,该背面照明单元212,具有被配置在棱镜导光板203的一侧面附近的单管的冷阴极管的边灯(以下简称为“灯”)208、将灯208发出的光进行反射的不锈钢制的灯反射镜209和保持灯208的灯支架210。灯反射镜209,在灯208的侧面中被配置成覆盖棱镜导光板203的所述一侧面附近以外的部分,由此,成为灯208发出的光高效地从所述一侧面向棱镜导光板203射入的状态。从该一侧面(以下称为“入光面”)射入的光作为照明光从作为棱镜导光板203的主面的上面射出而对液晶面板211的背面进行照明。图19是表示传统的其它的液晶显示模块(以下称作“第2传统例”)中的背面照明单元的结构的俯视图(参照与日本的特开2001-108988号公报对应的美国专利第6,512,557号公报)。在该传统例中,通过将由导光板303派生的突起物303a、303b与框架307嵌合,成为导光板303相对框架307进行卡止并定位的结构。但是,在第1传统例那样将棱镜导光板作为背面照明单元的结构要素进行使用的场合,作为面状照明装置,从确保亮度均匀性的观点出发,不能将上述那样的突起物设置在导光板上。因此,由于不能采用根据上述那样的突起物的卡止装置,故必须另外设置对导光板进行卡止的装置。对此,也考虑在与作为冷阴极管的边灯相对的导光板的入光面上设置位置偏移防止机构的结构的技术方案。但是,采用该结构,虽然在使用如PET制灯反射镜那样由弹性材料构成的构件的场合没有问题,但在使用上述第1传统例中的不锈钢制的灯反射镜209那样由刚性材料构成的构件的场合,灯反射镜的简易的装入变得困难。其结果,要将卡止装置设在灯壳体(框架体)上就变得困难。因此,在第1传统例那样的背面照明单元中,当使用棱镜导光板的同时使用提高光的利用效率的不锈钢制的灯反射镜等的由刚性材料构成的灯反射镜的场合,都不能实现通过在灯壳体(框架体)上设有卡止装置构成的定位机构。因此,在该场合,灯支架210成为具有作为导光板的定位机构的功能,尤其在大型的液晶显示模块中其耐冲击性就有问题。对此,在日本的特开2000-331521号公报中,揭示了作为导光板的入光面(射入面)的两端部,在与作为边灯的灯相当的、棒状光源的电极与入光面相对的部分,设有防止导光板相对棒状光源的位置偏移的位置偏移防止机构的侧灯型面光源装置(和使用它的液晶显示装置)。但是,在该面光源装置中的位置偏移防止机构,作为比保持导光板的框架的内侧壁面突出的突起而形成,或作为对保持导光板的框架进行加强的金属材料的一部分而形成。而且,在将位置偏移防止机构作为从树脂制的框架突起的突起部形成的场合,从显示装置中的狭框缘化的观点来看要将该突起物做成厚壁是困难的,另外,还存在几乎不能将灯和灯反射镜安装在树脂制框架上的组装性的问题。接着,在将位置偏移防止机构作为加强用的金属构件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场合,通常,通过将该金属构件的规定部分做成缺口,而构成位置偏移防止机构。因此,当从耐冲击性的观点来看,强度方面是不够的。通常的灯反射镜用的金属板厚是由0.188mm构成的。另外,当使用其以上的厚度的材料时,模块厚度成为6.5mm以上的大的值,会使作为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模块)的商品性降低。另外,灯反射镜,由于成为围住灯的周围中导光板的入光面附近以外的部分的形状,当灯反射镜用的金属板厚例如仅增加0.5mm时,随此的模块厚度的增加量成为0.5mm×2=1.0mm。另外,在加强用的金属构件为缺口形状的场合,在该面光源装置的组装时,作为灯的安装方法,由于不得不采用使灯一边向其长度方向滑动一边向灯反射镜插入的方法,为了不因缺口部使灯受伤而需要较多的作业时间,故组装时的作业性降低。因同样的理由、灯的调换也是不容易的。因此,在日本的特开2000-331521号公报中记载的结构中,作为位置偏移防止机构不能获得大的强度,或加强用的金属构件的强度就会降低。由此,有碍于显示装置的狭框缘化,无法实现足够的耐冲击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使用棱镜导光板及不锈钢制灯反射镜等的场合也能不妨碍作为显示装置的狭框缘化,实现足够的耐冲击性的背面照明单元等的面状照明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使用这样的面状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面状照明装置,其特点在于,具有将从侧面射入的光作为照明光从主面射出的导光体;与所述导光体的至少1个侧面相对地配置的光源;保持所述导光体的保持构件;设置在所述导光体的侧面中与所述光源相对的侧面即入光面的附近、并能防止所述导光体向所述光源的方向移动的卡止部,所述卡止部,作为另体被安装在所述保持构件上。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将卡止部作为另体被安装在保持构件上、卡止部的材质的选择的自由度高,故能由薄壁的强度高的构件实现卡止部。由此,能提高耐冲击性,在将本专利技术的面状照明装置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照明装置使用的场合,能不妨碍显示装置的狭框缘化地提高耐冲击性。另外,在面状照明装置的组装时,由于将导光体装入时,导光体的入光面被卡止在规定位置,故定位变得容易,并提高组装时的作业效率(生产率)。另外,由此,由于导光体的定位精度提高,故使用面状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也稳定。另外,由于卡止部作为另体被安装在保持构件上,就能将在各种面状照明装置中需使用的卡止部的构件通用化。由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从侧面射入的光作为照明光从主面射出的导光体;    与所述导光体的至少1个侧面相对地配置的光源;    保持所述导光体的保持构件;    设置在所述导光体的侧面中与所述光源相对的侧面即入光面附近、并能防止所述导光体向所述光源的方向移动的卡止装置,    所述卡止装置,作为另体被安装在所述保持构件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胜田恭敏小仓健小野智史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