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泓良专利>正文

一种电梯防溜车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6407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8 0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梯保护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电梯防溜车保护装置,包括轿厢,所述轿厢顶部设置有照明灯,所述轿厢内部左侧设置有广告槽二,所述广告槽二内腔设置有广告板二,所述轿厢内部右侧设置有广告槽一,所述广告槽一内腔设置有广告板一,所述轿厢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底部设置均匀设置有多组缓冲吸能装置,所述缓冲吸能装置底部均连接有横板,所述轿厢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顶部左右侧均设置有固定立柱,两组所述固定立柱顶部均设置有固定环,两组所述固定环上均固定设置有绳索,该电梯能够实现对电梯溜车时的底部缓冲保护,对电梯内部人员实现最大安全保护作用。对电梯内部人员实现最大安全保护作用。对电梯内部人员实现最大安全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防溜车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保护设备
,具体为一种电梯防溜车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
°
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
[0003]电梯发生事故一般分为三种:冲顶、趸底和剪切。冲顶就是乘客所在的轿厢不受控制的向上冲去,直至顶端;趸底就是轿厢突然下坠至地坑;剪切就是开门进出乘客的过程中,轿厢突然向上或是向下溜车运动,如果这个时候有人正好在门的位置,那就会把人挤死或是剪切成两段。
[0004]现有的电梯由于大多只通过单一的制动器来防止电梯溜车现象,但是电梯的制动器在长时间使用后很容易发生故障,从而致使电梯容易因为溜车而下坠,导致乘客受到伤害,所以,需要对电梯的溜车现象有保护措施,以保障电梯的使用安全,因此,一种电梯防溜车保护装置很有实际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防溜车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防溜车保护装置,包括轿厢,所述轿厢顶部设置有照明灯,所述轿厢内部左侧设置有广告槽二,所述广告槽二内腔设置有广告板二,所述轿厢内部右侧设置有广告槽一,所述广告槽一内腔设置有广告板一,所述轿厢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底部设置均匀设置有多组缓冲吸能装置,所述缓冲吸能装置底部均连接有横板,所述轿厢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顶部左右侧均设置有固定立柱,两组所述固定立柱顶部均设置有固定环,两组所述固定环上均固定设置有绳索。
[0007]优选的,所述缓冲吸能装置包括母杆,所述母杆底部活动插接设置有子杆,所述母杆内腔设置有多组橡胶球体,所述橡胶球体内腔均设置有聚氨酯吸能层,所述子杆顶部与橡胶球体底部贴合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子杆侧壁顶部设置有外滑环,所述母杆内腔纵向设置有与外滑环匹配的滑槽,且所述外滑环活动设置在母杆上的滑槽内腔之中。
[0009]优选的,所述母杆顶部设置有连接板一,所述子杆底部设置有连接板二,且所述连接板一与连接板二均通过螺栓分别与底板以及横板活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轿厢内腔底部胶黏设置有防滑地垫层。
[0011]优选的,所述横板底部胶黏设置有缓冲垫层。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电梯防溜车保护装置,该电梯通过底板底部的缓冲吸能装置实现对轿厢底部进行减震缓冲保护,从而在电梯溜车下坠时,实现对电梯内部的人员有最大程度的保护效果;
[0013]当电梯溜车下坠时,通过横板底部的缓冲垫层实现对轿厢底部的初步缓冲保护,作用力再由横板传递至多组缓冲吸能装置处,从而实现对冲击力进行高效减震缓冲作用;
[0014]作用力传递至子杆处时,子杆将作用力传递至橡胶球体,橡胶球体内部的聚氨酯吸能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耐化学性、回弹性和力学性能,以及具有更小的压缩变型性,能够将作用力充分吸收,同时聚氨酯吸能层具有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0015]通过在母杆内腔设置与外滑环匹配的滑槽,一方面方便子杆通过外滑环在母杆内腔上下运动,另一方面通过母杆内部的滑槽实现对外滑环的限位作用,从而对子杆的运动行程进行限位处理,防止子杆与母杆脱离,影响减震缓冲保护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缓冲吸能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轿厢;2、防滑地垫层;3、照明灯;4、广告槽一;5、广告板一;6、广告槽二;7、广告板二;8、顶板;9、固定立柱;10、固定环;11、绳索;12、缓冲吸能装置;121、母杆;122、子杆;123、外滑环;124、橡胶球体;125、聚氨酯吸能层;126、连接板一;127、连接板二;13、横板;14、缓冲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1:
[0021]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梯防溜车保护装置,包括轿厢1,轿厢1顶部设置有照明灯3,轿厢1内部左侧设置有广告槽二6,广告槽二6内腔设置有广告板二7,轿厢1内部右侧设置有广告槽一4,广告槽一4内腔设置有广告板一5,轿厢1底部设置有底板15,底板15底部设置均匀设置有多组缓冲吸能装置12,缓冲吸能装置12底部均连接有横板13,轿厢1顶部设置有顶板8,顶板8顶部左右侧均设置有固定立柱9,两组固定立柱9顶部均设置有固定环10,两组固定环10上均固定设置有绳索11,该电梯通过底板15底部的缓冲吸能装置12实现对轿厢1底部进行减震缓冲保护,从而在电梯溜车下坠时,实现对电梯内部的人员有最大程度的保护效果。
[0022]请参阅图2,缓冲吸能装置12包括母杆121,母杆121底部活动插接设置有子杆122,母杆121内腔设置有多组橡胶球体124,橡胶球体124内腔均设置有聚氨酯吸能层125,子杆122顶部与橡胶球体124底部贴合连接,作用力传递至子杆122处时,子杆122将作用力传递至橡胶球体124,橡胶球体124内部的聚氨酯吸能层125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耐化学性、回弹性和力学性能,以及具有更小的压缩变型性,能够将作用力充分吸收,同时聚氨酯吸能层125具有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0023]请参阅图1,图2,母杆121顶部设置有连接板一126,子杆122底部设置有连接板二127,且连接板一126与连接板二127均通过螺栓分别与底板15以及横板13活动连接。
[0024]请参阅图1,轿厢1内腔底部胶黏设置有防滑地垫层2。
[0025]请参阅图1,横板13底部胶黏设置有缓冲垫层14,当电梯溜车下坠时,通过横板13底部的缓冲垫层14实现对轿厢1底部的初步缓冲保护,作用力再由横板13传递至多组缓冲吸能装置12处,从而实现对冲击力进行高效减震缓冲作用。
[0026]该电梯通过底板15底部的缓冲吸能装置12实现对轿厢1底部进行减震缓冲保护,从而在电梯溜车下坠时,实现对电梯内部的人员有最大程度的保护效果。
[0027]实施例2:
[0028]请参阅图2,子杆122侧壁顶部设置有外滑环123,母杆121内腔纵向设置有与外滑环123匹配的滑槽,且外滑环123活动设置在母杆121上的滑槽内腔之中,相较于实施例1增加了母杆121内部的滑槽,其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母杆121内腔设置与外滑环123匹配的滑槽,一方面方便子杆122通过外滑环123在母杆121内腔上下运动,另一方面通过母杆121内部的滑槽实现对外滑环123的限位作用,从而对子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防溜车保护装置,包括轿厢(1),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1)顶部设置有照明灯(3),所述轿厢(1)内部左侧设置有广告槽二(6),所述广告槽二(6)内腔设置有广告板二(7),所述轿厢(1)内部右侧设置有广告槽一(4),所述广告槽一(4)内腔设置有广告板一(5),所述轿厢(1)底部设置有底板(15),所述底板(15)底部均匀设置有多组缓冲吸能装置(12),所述缓冲吸能装置(12)底部均连接有横板(13),所述轿厢(1)顶部设置有顶板(8),所述顶板(8)顶部左右侧均设置有固定立柱(9),两组所述固定立柱(9)顶部均设置有固定环(10),两组所述固定环(10)上均固定设置有绳索(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防溜车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吸能装置(12)包括母杆(121),所述母杆(121)底部活动插接设置有子杆(122),所述母杆(121)内腔设置有多组橡胶球体(124),所述橡胶球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泓良
申请(专利权)人:李泓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