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油循环泵机封和轴承的拆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6318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8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油循环泵机封和轴承的拆装装置,包括框架,框架的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上防滑挡圈,框架的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下防滑挡圈,框架内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用于支撑热油泵轴承箱的可拆卸底座,可拆卸底座上开设有通孔;装置本体还包括可顶实设置在上防滑挡圈与热油泵轴承箱之间的千斤顶,千斤顶用于将热油泵轴承箱中的热油泵轴以及套设在热油泵轴上的轴承顶出,通孔的内径大于轴承的外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液压千斤顶代替敲击的方式来拆卸和安装机封和轴承,可以极大地减少对热油泵轴的损伤。减少对热油泵轴的损伤。减少对热油泵轴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油循环泵机封和轴承的拆装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油田原油外输的热介质油循环系统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热油循环泵机封和轴承的拆装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热油循环泵是热交换设备上理想的配套用泵,通常的基本结构形式为单级单吸悬臂式脚支撑结构,泵的进口为轴向吸入,出口为中心垂直向上,与电机同装于底座上。高温导热油泵的支撑采用了双端球轴承支撑的结构形式,前端采用润滑油润滑,后端采用润滑脂润滑,中间有一导油管,用以随时观察密封情况和回收导热油。热油循环泵长时间运转会造成机械密封面磨损,出现泄漏和异响情况,严重时会导致热油循环泵轴承磨损,无法正常运转,热介质油循环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机封,即机械密封,作为通用的轴封装置,由至少一对垂直于旋转轴线的端面在流体压力和补偿机构弹力或磁力的作用及辅助密封的配合下保持贴合并相对滑动而构成防止流体泄漏的装置,常用于泵、压缩机、反应搅拌釜等旋转式流体机械,也用于齿轮箱、阀门、旋转接头、船舶尾轴等密封,故机械密封常常因为磨损或腐蚀需要更换。因此,热介质循环泵需要及时进行检修。
[0003]然而,利用传统的手锤錾子敲击方式,使泵轴移位脱出轴承,才可以对泄露的机械密封进行更换,很容易将热油泵轴因冲击受力变形和损伤;并且,如果损伤到难以修复的程度,则需要更换热油泵轴,增加了检修时间、检修成本和检修风险。
[0004]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对热油循环泵机械密封和轴承进行更换时,能够避免热油泄露,避免安全环保事故,并降低检修时间,减少检修人员施工时的安全风险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热油循环泵机封和轴承的拆装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一种热油循环泵机封和轴承的拆装装置,由装置本体构成,所述装置本体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上防滑挡圈,所述框架的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下防滑挡圈,所述框架内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用于支撑热油泵轴承箱的可拆卸底座,所述可拆卸底座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装置本体还包括可顶实设置在所述上防滑挡圈与所述热油泵轴承箱之间的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用于将所述热油泵轴承箱中的热油泵轴以及套设在所述热油泵轴上的轴承顶出,所述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轴承的外径;所述装置本体还包括可顶实设置在所述热油泵轴承箱与所述下防滑挡圈之间的下支撑杆、和可顶实设置在在所述千斤顶与所述热油泵轴承箱之间的上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的直径大于所述轴承的内径且小于所述轴承的外径,所述下支撑杆的直径大于所述轴承的内径且小于所述轴承的外径。
[0008]所述框架的每根纵梁上沿纵向排列有至少两个内螺纹孔,所述可拆卸底座包括与所述纵梁相对应的支架,所述支架上与所述内螺纹孔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可拆卸底座通过贯穿所述安装孔与相对应的所述内螺纹孔的螺栓固定在所述框架上。
[0009]所述框架由一块顶板、一块底板和四根纵梁焊接成型。
[0010]所述下支撑杆的长度大于所述上支撑杆。
[0011]所述上支撑杆和所述下支撑杆均为钢管。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在框架的纵梁上纵向排列的内螺纹孔,在底座的支架上开相应的安装孔,使底座的高度可以根据轴的长度需要而相应地进行调节;采用液压千斤顶代替敲击的方式来拆卸和安装机封和轴承,可以极大地减少对热油泵轴的损伤;借助框架和钢管的反作用力,可以节约人力,提高拆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在拆卸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在安装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可拆卸底座的俯视图。
[0016]图4是下支杆的示意图。
[0017]图5是上支杆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1-框架,2-千斤顶,3-热油泵轴承箱,4-热油泵轴,5-可拆卸底座,6-内螺纹孔,7-螺栓,8-下支撑杆,9-上支撑杆,10-通孔,11-支架,12-上防滑挡圈,13-下防滑挡圈,14-轴承,15-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根据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
[0020]如图1-5所示的热油循环泵机封和轴承的拆装装置,由装置本体构成,装置本体包括框架1,框架1由一块顶板、一块底板和四根纵梁焊接成型。框架1的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上防滑挡圈12,框架1的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下防滑挡圈13,框架1内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用于支撑热油泵轴承箱3的可拆卸底座5,可拆卸底座5上开设有通孔10;装置本体还包括可顶实设置在上防滑挡圈12与热油泵轴承箱3之间的千斤顶2,本实施例中采用液压千斤顶,顶升力达到3吨。千斤顶2用于将热油泵轴承箱3中的热油泵轴4以及套设在热油泵轴4上的轴承14顶出,通孔10的内径大于轴承14的外径;装置本体还包括可顶实设置在热油泵轴承箱3与下防滑挡圈13之间的下支撑杆8、和可顶实设置在在千斤顶2与热油泵轴承箱3之间的上支撑杆9,上支撑杆9的直径大于轴承14的内径且小于轴承14的外径,下支撑杆8的直径大于轴承14的内径且小于轴承14的外径,下支撑杆8的长度大于上支撑杆9,上支撑杆9和下支撑杆8均为钢管。上防滑挡圈12和下防滑挡圈13均由表面摩擦力大的材料制成,防止千斤顶2或钢管打滑,发生危险。
[0021]框架1的每根纵梁上沿纵向排列有至少两个内螺纹孔6,可拆卸底座5包括与纵梁相对应的支架11,支架11上与内螺纹孔6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孔15,可拆卸底座5通过贯穿安装孔15与相对应的内螺纹孔6的螺栓7固定在框架1上,本实施例中,内螺纹孔6共有3排,即每根纵梁上纵向排列有三个内螺纹孔6,彼此等间距设置,支架11上的安装孔15对准
不同高度的内螺纹孔6,即可根据热油泵轴4的实际长度来上下调节可拆卸底座5的使用高度。安装热油泵轴承箱3时,热油泵轴4的靠背轮端朝上、叶轮端朝下,热油泵轴4的靠背轮端和叶轮端的轴肩处均套设轴承14;轴承14套设在热油泵轴4上下两端的轴肩上,热油泵轴承箱3内还垂直于热油泵轴4的轴线设置有一对机封。
[0022]拆卸时,千斤顶2顶杆顶住上防滑挡圈12,将热油泵轴4顶出热油泵轴承箱3,靠背轮端和叶轮端的轴承14均脱离热油泵轴4,由于通孔10的内径大于轴承14的外径,故轴承14穿过通孔10,从而被拆卸;热油泵轴承箱3的机封也可以轻易地拆卸下来。将更换的新机封和新轴承进行安装时,由于上支撑杆9和下支撑杆8刚好能嵌在轴承的内径和外径之间的位置,因而刚好能够顶实在千斤顶2和热油泵轴承箱3之间,以及热油泵轴承箱3和下防滑挡圈13之间,再利用千斤顶2的顶升力,将轴承14顶入热油泵轴承箱3内的目标位置。
[0023]采用所述拆装装置进行热油循环泵机封和轴承的拆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S1、将可拆卸底座5置于预设高度,并将支架11上的安装孔15对准框架1的纵梁上相应高度的内螺纹孔6,将螺栓7穿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油循环泵机封和轴承的拆装装置,由装置本体构成,其特征是,所述装置本体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的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上防滑挡圈(12),所述框架(1)的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下防滑挡圈(13),所述框架(1)内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用于支撑热油泵轴承箱(3)的可拆卸底座(5),所述可拆卸底座(5)上开设有通孔(10);所述装置本体还包括可顶实设置在所述上防滑挡圈(12)与所述热油泵轴承箱(3)之间的千斤顶(2),所述千斤顶(2)用于将所述热油泵轴承箱(3)中的热油泵轴(4)以及套设在所述热油泵轴(4)上的轴承(14)顶出,所述通孔(10)的内径大于所述轴承(14)的外径;所述装置本体还包括可顶实设置在所述热油泵轴承箱(3)与所述下防滑挡圈(13)之间的下支撑杆(8)、和可顶实设置在所述千斤顶(2)与所述热油泵轴承箱(3)之间的上支撑杆(9),所述上支撑杆(9)的直径大于所述轴承(14)的内径且小于所述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廷文吴红春乔亚军刘朋远王业行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