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气板浸漆后的集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5741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气板浸漆后的集漆装置,设于浸漆槽和烘房之间,包括集漆槽,集漆槽下方连接支架,所述集漆槽下端向下逐渐收缩,形成倒置的锥体结构,并且集漆槽底部悬空,集漆槽底部设有通孔,通孔向下连接管道,所述管道底端设有与管道相匹配的密封盖,密封盖与管道底端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浸漆后钢筋网附带的漆料进行收集,避免漆料落在地面造成污染,解决难以清理的问题,并且可以对漆料收集后再次利用。后再次利用。后再次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气板浸漆后的集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建材生产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加气板浸漆后的集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简称加气板,是一种以水泥、石灰、硅砂等为主要原料再根据结构要求配置添加不同数量经防腐处理的钢筋网片的一种轻质多孔新型的绿色环保建筑材料。为了保证加气板的性能,加气板中的钢筋网事先需要进行防腐处理,才能满足生产需要。
[0003]目前对钢筋网的防腐处理一般采用对钢筋网进行浸漆,浸漆槽为盛装漆料的腔体,每次浸漆的钢筋网有12-16片,为了提高效率,保持工序连续性,浸漆后的钢筋网片进入烘房,下一道浸漆开始,在次过程中,附着于钢筋网上的漆料还具有流动性,由于自重从钢筋网掉落至地面,长期下来,地面上积累大量漆料,影响地面光滑整洁,并且由于漆料掉落粘附的面积较大,工厂地面较粗糙,难以清理,此外,掉落的漆料在地面被污染,不能再利用,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加气板浸漆后的集漆装置,解决钢筋网浸漆后在浸漆槽和烘房之间停留时,漆料掉落在地面上污染地面,难以清理的问题。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气板浸漆后的集漆装置,包括集漆槽,集漆槽下方连接支架,所述集漆槽下端向下逐渐收缩,形成倒置的锥体结构,并且集漆槽底部悬空,漆料向集漆槽底部汇流,便于收集。
[0006]进一步的,所述集漆槽底端开设通孔,通孔向下连接管道,并且管道顶端与集漆槽底端的内壁面持平,管道底端向下伸出集漆槽底部,所述管道底端设有与管道相匹配的密封盖,密封盖与管道底端活动连接,利用通孔和管道直接排出漆料,通过容器在集漆槽下方收集从通孔排出的漆料,对漆料再利用。
[0007]进一步的,所述集漆槽底部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于管道外侧的电热丝和围绕集漆槽底部缠绕的散热管;电热丝对管道加热有利于漆料流动,避免长时间使用后通孔和管道堵塞,散热管对集漆槽底部加热,增强漆料流动,避免漆料凝固堆积,难以收集和清理。
[0008]进一步的,所述管道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电热丝沿管道外壁面缠绕,并且电热丝外套设橡塑管;有利于电热丝向管道传热,而橡塑管具有防护作用。
[0009]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管连接循环泵,并且散热管内填充导热液体,导热液体均匀、温和地对漆料保温。
[0010]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液体包括导热油或水,传热快、保温效果好。
[0011]进一步的,所述集漆槽内壁面采用光滑材料制成,表面粗糙度小于0.05μm,减小漆
料向下流动的阻力,有利于收集,并且方便清理粘附在底面的漆料。
[0012]相较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在浸漆槽和烘房之间设置集漆槽,对浸漆后钢筋网附带的漆料进行收集,避免漆料落在地面造成污染,解决难以清理的问题,并且可以对漆料收集后再次利用,符合环保节约的理念,同时集漆槽底部向下收拢,形成倒置锥体,有利于漆料流动,将漆料汇集到集漆槽底部,方便收集;支架设于集漆槽下方,有利于结构稳定,并且使集漆槽悬空位于操作高度,一方面方便清理时操作,并且避免异物落入集漆槽,污染漆料,另一方面便于从集漆槽底部直接排出漆料;
[0014](2)设置通孔和管道,当漆料收集较多时,打开密封盖,直接从通孔通过管道排出漆料,将漆料接入浸漆槽再利用,方便快捷、省事省力,通过管道便于设置密封盖封闭通孔,并且便于设置电热丝对通孔加热;
[0015](3)集漆槽底部设置加热装置,一方面通过电热丝对管道局部加热,保证管道内和通孔处的漆料正常流动,保证通孔的流通性,避免漆料堵塞通孔和管道;另一方面通过散热管对集漆槽底部进行加热,避免温度过低时漆料冻结,难以收集和清理;
[0016](4)采用导热液体通过散热管供热,具有均匀稳定、温和持久的优点;
[0017](5)集漆槽内壁面采用光滑材料制成,表面粗糙度不超过0.05μm,减小集漆槽内壁面的摩擦系数,有利于漆料更快、更顺畅的流向通孔,减少漆料在内壁面附着,并且更容易清理漆料。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主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使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
[0022]一种加气板浸漆后的集漆装置,设于浸漆槽和烘房之间,用于收集浸漆后钢筋网上附带的漆料,避免漆料掉落地面难以清理,并且掉在底面上的漆料不能再次利用,造成浪费。
[0023]所述集漆装置包括集漆槽1、支架2和散热装置3,支架2位于集漆槽1下方支撑及集漆槽1,散热装置3在集漆槽1底部。
[0024]所述集漆槽1为顶部敞口的矩形腔体,大小与浸漆的钢筋网笼底面积相当,采用铝合金制成,底部向下逐渐收缩,形成倒置的锥体结构,有利于漆料向集漆槽1底部汇流,便于收集;集漆槽1内壁面进行抛光处理,表面粗糙度小于0.05μm,减小漆料向下流动的阻力,并且方便清理附着的漆料。
[0025]支架2包括位于集漆槽1下方的四个立柱,立柱顶端与集漆槽1四角连接并且使集漆槽1悬空,集漆槽1位于人工操作高度,方便清理漆料,且避免异物落入集漆槽1污染漆料。
[0026]集漆槽1底部开设通孔11,用于直接排出收集的漆料,通孔11向下连接管道12。所述管道12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耐腐蚀、不生锈,且具有导热性;管道12顶部设于通孔11内并且管道12顶端与集漆槽1底部内壁面持平,便于漆料从集漆槽1中流向管道12,管道12底端向下伸出集漆槽1底部,并且所述管道12底端连接与管道12相匹配的密封盖13,用于封闭管道12,密封盖13与管道12底端采用螺纹连接,为了防止漆料粘黏螺纹,采用密封盖13内螺纹与管道12外螺纹匹配,漆料收集较多时,打开密封盖13直接排出漆料,将漆料接入浸漆槽再次利用,方便快捷,省事省力,排出漆料后再合上密封盖13,继续收集漆料。
[0027]所述加热装置3包括设在管道12处的电热丝31和集漆槽1底部的散热管32。
[0028]所述电热丝31沿位于集漆槽1下方的管道12的外壁面缠绕,对管道12和通孔11进行加热,有利于管道12处冷却冻结的漆料恢复流动性,避免长时间使用后漆料堵塞通孔11,保证通孔11和管道12畅通;电热丝31外套设橡塑管,起到防护作用。
[0029]所述散热管32围绕集漆槽1底部盘旋设置,均匀对集漆槽供热,散热管32内通过导热油供热提高集漆槽1的温度,并且连接循环泵保持热量稳定,以免冬天温度过低时,集漆槽1内壁面的漆料冻结,难以收集和清理。作为替换方式,散热管内还可以通过热水或蒸汽供热,具有成本低、容易更换的特点。
[0030]具体地,浸漆后的钢筋网通过吊机提举向烘房移动,在此过程有一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气板浸漆后的集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漆槽(1),集漆槽(1)下方连接支架(2),所述集漆槽(1)下端向下逐渐收缩,形成倒置的锥体结构,并且集漆槽(1)底部悬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气板浸漆后的集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漆槽(1)底端开设通孔(11),通孔(11)向下连接管道(12),并且管道(12)顶端与集漆槽(1)底端的内壁面持平,管道(12)底端向下伸出集漆槽(1)底部,所述管道(12)底设有与管道(12)相匹配的密封盖(13),密封盖(13)与管道(12)底端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气板浸漆后的集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漆槽(1)底部设有加热装置(3),所述加热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著顺袁黔东田德鑫包昌华舒林和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长通装配式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