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路面加热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5685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沥青路面加热机,包括安装在机架下方的热风加热墙,还包括前后加热墙翻升机构和中部加热墙提升机构;采用前后加热墙翻升机构和中间加热墙提升机构组合,实现热风加热墙升降、变幅和回转作业状态调整,克服了市场上路面加热机无法根据弯道大小、爬坡角度的调整实时调节加热装置的姿势的难题,具备良好的弯道施工、爬坡作业适应性。爬坡作业适应性。爬坡作业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沥青路面加热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沥青路面加热机,属于道路养护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沥青路面加热机用于沥青路面的加热软化,就地加热技术是就地热再生的一项核心技术,目前国内外厂家的加热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缺陷:
[0003](1)路面加热不均匀,沥青材料易烤焦,环境污染:市场上粗放式大功率柴油热风循环加热式路面加热机存在严重的加热不均匀(横向、纵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中间温度高,两边温度低,速度和温度集中区域易沥青烤焦变质,并伴有大量的有毒蓝烟,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0004](2)弯道施工、爬坡作业等适应性差:市场上路面加热机无法根据弯道大小、爬坡角度的调整实时调节加热装置的姿势,弯道作业、爬坡作业等适应性差;例如前期申请的专利号/申请号为2018105707055公开的一种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及其沥青路面加热机,转场运输时需将前部的加热装置翻转收起,遮挡驾驶员视野,存在安全隐患,且为了实现运输不超高超宽,每次转场运输均需拆除设备最前端的支撑轮,手动实现高温副墙体的翻转折叠,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经常导致砸脚、烫伤等人身伤害;
[0005](3)加热装置电气元器件易高温损坏,可靠性差:例如前期申请的专利号/申请号为2018105707055公开的一种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及其沥青路面加热机,其热风加热装置的热风炉采取交错布置,燃烧器置于装置的内部,通风散热效果差,电气元器件易高温损坏;
[0006](4)超廓、超重、超限:市场上热风加热机均采用单组加热墙体积大,所需热风炉炉膛直径、炉膛长度等也大,导致整机外形尺寸庞大、重量超标等,爬坡、转场困难。
[0007]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的沥青路面加热机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沥青路面加热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路面加热机无法根据弯道大小、爬坡角度的调整实时调节加热装置的姿势的技术问题。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沥青路面加热机,包括安装在机架下方的热风加热墙,其特征是,还包括前后加热墙翻升机构和中部加热墙提升机构;
[0010]所述热风加热墙设置多组,分别置于加热机的前部、中部和后部;
[0011]位于前部和后部的热风加热墙通过前后加热墙翻升机构与机架铰接,以实现热风加热墙升降、变幅和回转作业;
[0012]位于中部的热风加热墙通过中间加热墙提升机构与机架相连,以实现热风加热墙的升降作业。
[0013]进一步的,所述热风加热墙设置四组,其中两组热风加热墙分别置于加热机的前部和后部,另外两组热风加热墙背靠背布置于加热机的中部。
[0014]进一步的,所述前后加热墙翻升机构包括外固定架、内提升架、翻转架、提升油缸、翻转油缸和回转油缸;
[0015]所述外固定架竖直布置,所述内提升架嵌套于外固定架内,翻转架横向布置且一端于内提升架铰接,翻转架的另一端与热风加热墙固定连接;
[0016]提升油缸的缸筒端和活塞杆端分别固定在外固定架和内提升架上,提升油缸的活塞杆的伸缩可带动内提升架沿外固定架上下垂直运动,进而带动热风加热墙升降;
[0017]翻转油缸的缸筒端和活塞杆端分别固定在内提升架和翻转架上,翻转油缸的活塞杆的伸缩可带动翻转架绕与内提升架铰接点旋转,进而带动热风加热墙翻转;
[0018]回转油缸的缸筒端和活塞杆端分别固定在机架和外固定架上,回转油缸的活塞杆的伸缩可带动外固定架绕与机架铰接点左右回转,进而带动热风加热墙回转。
[0019]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加热墙提升机构包括外套筒、内套筒、连接座和液压油缸;
[0020]所述外套筒的顶部固定于机架上,所述内套筒嵌套于外套筒内,内套筒的底部通过连接座与热风加热墙相连接;
[0021]液压油缸的缸筒端和活塞杆端分别固定在外套筒和内套筒上,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的伸缩可带动内套筒沿外套筒上下运动,进而带动热风加热墙升降。
[0022]进一步的,所述热风加热墙包括燃烧器、热风炉、分风箱、主加热墙和副加热墙,副加热墙设置两组,分别铰接于主加热墙两侧,燃烧器、热风炉和分风箱均置于主加热墙上方,燃烧器与热风炉居中连接,分风箱呈U字型,分风箱的中间进口与热风炉的末端出口相连接,分风箱的两侧末端出口与主加热墙相连通,循环风机进风端与主加热墙相连通,出风端与热风炉的前端进口相连接。
[0023]进一步的,所述主加热墙包括护风罩、导流板和出气网面,护风罩呈漏斗型,护风罩顶部设置入口与分风箱的出口相连,护风罩底部和出气网面相连并形成加热墙内部的热风腔,导流板至于热风腔之中;热风经护风罩顶部入口流入,再经导流板将热风打散均匀分配至出气网面排出。
[0024]进一步的,还包括冷却管路,冷却管路置于主加热墙上方,与燃烧器外围结构相连。
[0025]进一步的,还包括副墙翻转机构,所述副墙翻转机构位于热风加热墙的顶部,通过钢丝绳连接左右两组副加热墙。
[0026]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轮,装配于热风加热墙上。
[0027]进一步的,还包括保温装置,所述保温装置置于加热机尾部。
[0028]进一步的,所述保温装置包括保温板和万向支撑轮,保温板前端铰接在后端的热风加热墙上,后端通过万向支撑轮与路面支撑。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30]1)采用独特的前后加热墙翻升机构和中间加热墙提升机构组合,实现热风加热墙升降、变幅和回转作业状态调整,具备良好的弯道施工、爬坡作业适应性;
[0031]2)通过优化热风加热装置的布置结构,引入冷却管路设计,克服了现有热风加热装置电气元器件易高温损坏,可靠性差的难题;
[0032]3)引入副墙翻转机构+多组支撑轮新技术,不仅实现了副墙的自动翻转折叠,而且热风加热装置可随沥青路面不平整的浮动作业调节,转场无需拆除支撑轮,提升了作业效

[0033]4)保温装置既可实现随着热风加热墙的上下浮动、左右回转作业,又可随热风加热墙的90度翻转实现折叠合拢,结构设计巧妙,节能高效。
附图说明
[003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35]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左视图;
[0036]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37]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弯道施工状态图;
[0038]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转场运输状态图;
[0039]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前后加热墙翻升机构示意图;
[0040]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中间加热墙提升机构示意图;
[0041]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热风加热墙结构示意图。
[0042]图中:1、机架,2、行走系统,3、热风加热墙,3-1、燃烧器,3-2、热风炉,3-3、分风箱,3-4、主加热墙,3-4-1、护风罩,3-4-2、导流板,3-4-3、出气网面,3-5、副加热墙,3-6、副墙翻转机构,3-7、冷却管路,3-8、循环风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路面加热机,包括安装在机架下方的热风加热墙,其特征是,还包括前后加热墙翻升机构和中部加热墙提升机构;所述热风加热墙设置多组,分别置于加热机的前部、中部和后部;位于前部和后部的热风加热墙通过前后加热墙翻升机构与机架铰接,以实现热风加热墙升降、变幅和回转作业;位于中部的热风加热墙通过中间加热墙提升机构与机架相连,以实现热风加热墙的升降作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加热机,其特征是,所述热风加热墙设置四组,其中两组热风加热墙分别置于加热机的前部和后部,另外两组热风加热墙背靠背布置于加热机的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加热机,其特征是,所述前后加热墙翻升机构包括外固定架、内提升架、翻转架、提升油缸、翻转油缸和回转油缸;所述外固定架竖直布置,所述内提升架嵌套于外固定架内,翻转架横向布置且一端于内提升架铰接,翻转架的另一端与热风加热墙固定连接;提升油缸的缸筒端和活塞杆端分别固定在外固定架和内提升架上,提升油缸的活塞杆的伸缩可带动内提升架沿外固定架上下垂直运动,进而带动热风加热墙升降;翻转油缸的缸筒端和活塞杆端分别固定在内提升架和翻转架上,翻转油缸的活塞杆的伸缩可带动翻转架绕与内提升架铰接点旋转,进而带动热风加热墙翻转;回转油缸的缸筒端和活塞杆端分别固定在机架和外固定架上,回转油缸的活塞杆的伸缩可带动外固定架绕与机架铰接点左右回转,进而带动热风加热墙回转。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加热机,其特征是,所述中间加热墙提升机构包括外套筒、内套筒、连接座和液压油缸;所述外套筒的顶部固定于机架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江勇杨晓乾张陈任化杰王贵焦生杰燕铎成九瑞理俊杰张青梅武浩浩樊丽丽雷天亮张青国欧星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集萃道路工程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