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研磨分散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5671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研磨分散设备,包括壳体、搅拌腔、研磨腔、收料腔,搅拌腔底面的左端开设有第一连通孔,搅拌腔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转动设置有钢丝网盘,搅拌腔内部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外周焊接有搅拌轴和刮板,研磨腔的内部转动设置有研磨辊,研磨辊的右端面焊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另一端贯穿过壳体并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收料腔底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抽水管,抽水管的另一端贯穿过壳体并固定连接有水泵,水泵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有排水管。通过一体的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并且可对石墨烯溶液进行重复性研磨,研磨效果好。研磨效果好。研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研磨分散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石墨烯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石墨烯研磨分散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
²
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
[0003]在新能源领域,石墨烯以其由于的性能,越来越受关注,而在研究石墨烯的过程中,如何将石墨烯更好的细化、分散,便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由于石墨烯干燥后韧性强,直接对其干磨细化难度大,所以现目前多数石墨烯研磨分散设备,均为水磨,但多数石墨烯水磨设备体积庞大,结构复杂,且研磨质量较差,为了我们提出了一种石墨烯研磨分散设备,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石墨烯研磨分散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石墨烯水磨设备体积庞大,结构复杂,且研磨质量较差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石墨烯研磨分散设备,包括壳体、搅拌腔、研磨腔、收料腔,所述搅拌腔开设在壳体的上端,所述搅拌腔上方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所述搅拌腔底面的左端开设有第一连通孔,所述搅拌腔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位于第一隔板的正下方,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的内部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转动设置有钢丝网盘,所述搅拌腔内部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周焊接有搅拌轴和刮板,所述刮板位于搅拌轴的下方且与第一隔板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一转轴的顶部贯穿壳体并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转轴的底部贯穿第一隔板并与钢丝网盘的上表面焊接,所述研磨腔位于搅拌腔的正下方,所述研磨腔的内部转动设置有研磨辊,所述研磨辊的右端面焊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贯穿过壳体并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收料腔开设在壳体的底端且位于研磨腔的正下方,所述收料腔顶部的右端开设有第二连通孔,所述收料腔底部的一侧开设有取料口,所述收料腔底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另一端贯穿过壳体并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外表面,所述水泵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贯穿过壳体并延伸至搅拌腔内。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通孔与第一连通孔均与研磨腔相通。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通孔位于研磨腔的左端,第二连通孔位于研磨腔的右端。
[0009]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腔的底面为倾斜面,且第一连通孔位于其倾斜面的最低处。
[0010]进一步的,述研磨辊与研磨腔的上下表面存有细小间隙。
[0011]进一步的,所述研磨辊的左端为锥形结构。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水泵的电源输入端均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且配套设置有控制开关。
[0013]进一步的,所述抽水管与收料腔相通,且排水管与搅拌腔相通。
[0014]进一步的,所述钢丝网盘是由细密的钢丝网制成的圆盘形结构。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
[0016]通过一体的结构,使得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并且可对石墨烯溶液进行重复性研磨,研磨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图1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1-2中:1-壳体,2-搅拌腔,201-进料口,202-第一连通孔,3-研磨腔,4-收料腔,401-第二连通孔,402-取料口,5-第一转轴,501-搅拌轴,502-刮板,6-第一电机,7-第一隔板,8-第二隔板,9-钢丝网盘,10-研磨辊,11-第二转轴,12-第二电机,13-抽水管,14-水泵,15-排水管,1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2]请参阅图1至图2:
[0023]本技术提供一种石墨烯研磨分散设备,包括壳体1、搅拌腔2、研磨腔3、收料腔4,下面对一种石墨烯研磨分散设备的各个部件进行详细描述;
[0024]搅拌腔2开设在壳体1的上端,搅拌腔2上方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201,搅拌腔2底面的左端开设有第一连通孔202,搅拌腔2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第二隔板8位于第一隔板7的正下方,第一隔板7与第二隔板8的内部均开设有通孔16,第一隔板7与第二隔板8之间转动设置有钢丝网盘9,搅拌腔2内部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5,第一转轴5的外周焊接有搅拌轴501和刮板502,刮板502位于搅拌轴501的下方且与第一隔板7的上表面相贴合,第一转轴5的顶部贯穿壳体1并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6,第一转轴5的底部贯穿第一隔板7并与钢丝网盘9的上表面焊接;
[0025]具体的,通过进料口201可往搅拌腔2倒入石墨烯和分散剂,组成石墨烯溶液,而后第一电机6可带动第一转轴5进行转动,转动的第一转轴5可通过搅拌轴501对石墨烯溶液内的石墨烯进行搅拌、击碎,同时刮板502可以对沉淀在第一隔板7上的石墨烯进行碾压搅拌,
而经过搅拌轴501、刮板502初步粉碎的石墨烯溶液会通过第一隔板7上的通孔16流进第一隔板7与第二隔板8之间,而由于第一隔板7与第二隔板8之间的钢丝网盘9与第一转轴5连接,所以钢丝网盘9会跟随第一转轴5同步转动,于是钢丝网盘9利用其细密的网状结构可以对石墨烯溶液内的石墨烯进行碰撞、击打,而撞击时产生的力量可以对石墨烯剪切剥离,以此可对石墨烯进一步细化,而后进一步的细化的石墨烯溶液通过第二隔板8的通孔16流入搅拌腔2的底部,接着搅拌腔2底部的石墨烯溶液再经过第一连通孔202流进研磨腔3进行研磨;
[0026]研磨腔3位于搅拌腔2的正下方,研磨腔3的内部转动设置有研磨辊10,研磨辊10的右端面焊接有第二转轴11,第二转轴11的另一端贯穿过壳体1并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2;具体的,第二电机12可通过第二转轴11带动研磨辊10在研磨腔3内转动,由于第一连通孔202位于研磨腔3的左端,而第二连通孔401位于研磨腔3的右端,所以石墨烯溶液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研磨分散设备,包括壳体(1)、搅拌腔(2)、研磨腔(3)、收料腔(4),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腔(2)开设在壳体(1)的上端,所述搅拌腔(2)上方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201),所述搅拌腔(2)底面的左端开设有第一连通孔(202),所述搅拌腔(2)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所述第二隔板(8)位于第一隔板(7)的正下方,所述第一隔板(7)与第二隔板(8)的内部均开设有通孔(16),所述第一隔板(7)与第二隔板(8)之间转动设置有钢丝网盘(9),所述搅拌腔(2)内部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5),所述第一转轴(5)的外周焊接有搅拌轴(501)和刮板(502),所述刮板(502)位于搅拌轴(501)的下方且与第一隔板(7)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一转轴(5)的顶部贯穿壳体(1)并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6),所述第一转轴(5)的底部贯穿第一隔板(7)并与钢丝网盘(9)的上表面焊接,所述研磨腔(3)位于搅拌腔(2)的正下方,所述研磨腔(3)的内部转动设置有研磨辊(10),所述研磨辊(10)的右端面焊接有第二转轴(11),所述第二转轴(11)的另一端贯穿过壳体(1)并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2),所述收料腔(4)开设在壳体(1)的底端且位于研磨腔(3)的正下方,所述收料腔(4)顶部的右端开设有第二连通孔(401),所述收料腔(4)底部的一侧开设有取料口(402),所述收料腔(4)底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抽水管(13),所述抽水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鸿日升润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