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取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5521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取物器,属于取物器领域。一种医用取物器,外管体内部具有贯通的管路;中心轴,套接在所述外管体内,并与所述外管体滑动连接,且一端探出所述外管体;所述中心轴的另一端设置有夹子,用于夹取标本;所述夹子包括两根夹片,所述两片夹片设置于所述中心轴的移动路径上,所述两片夹片之间设有复位弹簧,使所述夹片紧扣在一起;所述两根夹片通过铰链相互铰接,所述铰链与所述外管体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向夹片移动时,撑开所述夹片;至少两个支撑爪,围绕所述中心轴的轴线布置,且均与所述外管体的一端铰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取物器能够在夹紧后,撑开标本袋,更便于标本的装袋。更便于标本的装袋。更便于标本的装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取物器


[0001]本技术涉及取物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取物器。

技术介绍

[0002]在一些手术中,需要在手术中摘取组织样本,用于分析或培养观察。在操作过程中,经常需要在在狭小空间内完成夹取动作。为了方便操作者进行取样,经常使用到手术或医用的取物器,这些取物器往往构造较为狭长,使经过无菌处理后,即可在手术中使用。
[0003]为了满足手术操作的需求,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医用取物器,但是现有的医用取物器大都不具备撑开取物袋的结构,这就导致了,手术者在操作时需要单手持握取物器的同时,同时还要单手撑开取物袋,将样本放入袋中,十分不便,尤其是在取物袋尺寸过小,以及操作者佩戴了手术手套的情况下,更是增加了操作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医用取物器,解决现有的取物器装袋困难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医用取物器,包括:
[0007]外管体;
[0008]中心轴,套接在所述外管体内,并与所述外管体滑动连接,且一端探出所述外管体;所述中心轴的另一端设置有夹子,用于夹取标本;
[0009]所述夹子包括两根夹片,所述两片夹片设置于所述中心轴的移动路径上,所述两片夹片之间设有复位弹簧,使所述夹片紧扣在一起;所述两根夹片通过铰链相互铰接,所述铰链与所述外管体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向夹片移动时,撑开所述夹片;
[0010]至少两个支撑爪,围绕所述中心轴的轴线布置,且均与所述外管体的一端铰接;
[0011]两根操作杆,关于所述中心轴的轴线对称布置,且分别与所述外管体的另一端铰接;
[0012]以及传动机构,构造为当所述操作杆转动时,带动所述支撑爪张开。
[0013]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两根第一连杆、两根第二连杆与两根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依次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杆、操作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第三连杆铰接,且所述第二连杆沿着所述外管体的轴向布置,且所述外管体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杆与支撑爪铰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中心轴远离所述夹子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手柄。
[0015]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杆与所述外管体外周面之间设有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两端分别于所述操作杆、外管体铰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杆上设有操作指环。
[0017]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杆构造为弧形。
[0018]进一步地,所述外管体的外壁上安装有照明灯。
[0019]进一步地,所述外管体远离所述夹子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杆。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在实际操作中,使用者可以通过推动中心轴,控制夹片张开与扣紧,完成标本的夹取。当标本抵靠在标本袋袋口时,通过转动操作杆,驱动支撑爪,撑开标本袋,不需要在手动撑开标本袋,更加便于标本的装袋。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3]图1为本申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申请的局部剖视图。
[0025]图中标号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0026]1、外管体;2、中心轴;3、操作杆;4、第一连杆;5、拉杆;6、第二连杆;7、支撑爪;8、第三连杆;9、夹子;10、操作指环;11、手柄;12、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医用取物器,包括:外管体1,其内部具有贯通的管路;中心轴2,套接在外管体1内,并与外管体1滑动连接,且一端探出外管体1;中心轴2的另一端设置有夹子9,用于夹取标本;所述夹子9包括两根夹片,所述两片夹片设置于所述中心轴2的移动路径上,所述两片夹片之间设有复位弹簧,使所述夹片紧扣在一起;所述两根夹片通过铰链12相互铰接,所述铰链12与所述外管体1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2向夹片移动时,撑开所述夹片;至少两个支撑爪8,围绕中心轴2的轴线布置,且均与外管体1的一端铰接;两根操作杆3,关于中心轴2的轴线对称布置,且分别与外管体1的另一端铰接;传动机构,构造为当操作杆3转动时,带动支撑爪8张开,以撑开收纳袋、取物袋或标本袋。
[0030]下面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本实施例中,初始状态下,由于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夹片处于加紧状态。操作者需要夹取标本时,可以先拿持固定外管体1,推进中心轴2,使中心轴2持续挤压夹片。两片夹片在中心轴2的挤压作用下,两片夹片角度增大,直至将夹子9撑开。在使夹子9靠近标本,此时,停止向中心轴2施加推力,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两片夹片扣紧,夹住标本。夹紧标本后,将标本移动到标本袋袋口,再捏住两侧的操作杆3,使得操作杆3的夹角减小,支撑爪8张开,从而撑开袋口,将标本放入袋中。
[0031]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操作中,使用者可以通过推动中心轴2,控制夹片张开与扣紧,完成标本的夹取。当标本抵靠在标本袋袋口时,通过转动操作杆3,驱动支撑爪8,撑开标本袋,不需要在手动撑开标本袋,更加便于标本的装袋。
[0032]进一步地,传动机构包括两根第一连杆4、两根第二连杆7与两根第三连杆9,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7与第三连杆9依次铰接,第一连杆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杆7、操作杆3铰接;第二连杆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4、第三连杆9铰接,且第二连杆7沿着外管体1的轴向布置,且外管体1的外壁滑动连接;第三连杆9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杆7与支撑爪8铰接。
[0033]这样,医护人员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可以单手持握本技术的取物器,具体地说,医护人员可以使用中指与食指夹住外管体1,并使得中心轴2的末端抵靠在掌心,从而持握住整个医用取物器。然后,再移动取物器至标本处,通过用中指与食指将外管体1拉向掌心,使得中心轴2顶开两个夹片,两个夹片张开,靠近标本,使得标本位于两个夹片之间。此时,再使外管体1向远离掌心的方向移动,夹片复位,夹住标本。再将标本移动至标本袋处,用大拇指与小拇指分别勾住并压动外管体1两侧的操作杆3,操作杆3依次带动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7与第三连杆9,最终第三连杆9在第二连杆7的滑移的同时转动,撑开支撑爪8,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取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体(1);中心轴(2),套接在所述外管体(1)内,并与所述外管体(1)滑动连接,且一端探出所述外管体(1);所述中心轴(2)的另一端设置有夹子(8),用于夹取标本;所述夹子(9)包括两根夹片,所述两片夹片设置于所述中心轴(2)的移动路径上,所述两片夹片之间设有复位弹簧,使所述夹片紧扣在一起;所述两根夹片通过铰链(12)相互铰接,所述铰链(12)与所述外管体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2)向夹片移动时,撑开所述夹片;至少两个支撑爪(7),围绕所述中心轴(2)的轴线布置,且均与所述外管体(1)的一端铰接;两根操作杆(3),关于所述中心轴(2)的轴线对称布置,且分别与所述外管体(1)的另一端铰接;以及传动机构,构造为当所述操作杆(3)转动时,带动所述支撑爪(7)张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取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两根第一连杆(4)、两根第二连杆(6)与两根第三连杆(8),所述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6)与第三连杆(8)依次铰接,所述第一连杆(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翰董洪果徐迎雪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江宁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