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管路重力依赖集水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5221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呼吸机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呼吸机管路重力依赖集水杯,包括开口朝上的杯体,以及设在杯体顶端的杯盖,所述的杯盖上设有两个通气管,两个通气管对称粘接设在杯盖的两侧,两个通气管分别通过杯盖与杯体相连通,通气管上套装有连接盖,连接盖与通气管之间设有旋转轴承,连接盖与通气管通过旋转轴承相连接,所述的杯体的底端粘接有配重块,杯体与杯盖之间设有集水控制装置,杯盖与杯体之间通过该集水控制装置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避免冷凝水流回气管,便于进行消毒杀菌,密封性好,便于集水控制的呼吸机管路重力依赖集水杯,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缺陷。陷。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呼吸机管路重力依赖集水杯


[0001]本技术涉及呼吸机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呼吸机管路重力依赖集水杯。

技术介绍

[0002]在临床治疗中,呼吸机作为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在使用过程中呼吸机的管路中容易造成了大量的冷凝水,聚集的冷凝水一方面会阻塞气体的流动,使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氧气,另一方面,如果冷凝水顺着管路进入患者的口腔则会对患者产生危险。
[0003]为此一般都在呼吸管路的管路上设置集水杯来收集管路内的冷凝水,专利号为CN201520462647.6,专利名称为“集水杯”的技术专利包括杯体与杯盖,杯盖顶部设有与气路相连通的Y 型接头,使气路中的冷凝水流进杯体,实现对冷凝水的收集;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集水杯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发生倾斜甚至翻转,导致集水杯中的水返流回气路,使得集水杯失去了作用,并且杯体拆卸的过程中,容易导致杯盖发生倾斜甚至翻转,导致杯盖中的水返流回气路,影响患者使用呼吸机;另外,由于集水杯的止漏塞、密封环和止漏塞等组成的集水控制装置与杯盖固定连接,导致集水控制装置难以拆除,使得集水控制装置难以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往往导致集水杯消毒杀菌不彻底,难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0004]因此,生产一种使用方便,避免冷凝水流回气管,便于进行消毒杀菌,密封性好,便于集水控制的呼吸机管路重力依赖集水杯,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避免冷凝水流回气管,便于进行消毒杀菌,密封性好,便于集水控制的呼吸机管路重力依赖集水杯,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缺陷。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呼吸机管路重力依赖集水杯,包括开口朝上的杯体,以及设在杯体顶端的杯盖,所述的杯盖上设有两个通气管,两个通气管对称粘接设在杯盖的两侧,两个通气管分别通过杯盖与杯体相连通,通气管上套装有连接盖,连接盖与通气管之间设有旋转轴承,连接盖与通气管通过旋转轴承相连接,所述的杯体的底端粘接有配重块,杯体与杯盖之间设有集水控制装置,杯盖与杯体之间通过该集水控制装置相连接。
[0007]所述的集水控制装置包括开口朝上的密封杯,密封杯的顶部套装在杯盖的底部,密封杯的底部套装在杯体的顶部,密封杯分别与杯盖和杯体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密封杯的中部套装有控制塞,控制塞的顶端粘接有控制板,控制板套装在密封杯内,密封杯的底板上开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漏液孔,控制塞的底端粘接有配重板,配重板与密封杯之间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粘接在配重板的顶面与密封杯的底端上。
[0008]所述的密封杯采用圆形桶状结构,密封杯的顶部开设有导流槽,导流槽采用圆台槽状结构,导流槽的顶部孔径不小于导流槽的底部孔径,密封杯顶部的外径与杯盖的内径相吻合,密封杯底部的外径与杯体的内径相吻合,密封杯的顶部螺纹与密封杯的底部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的控制板和配重板分别采用圆形板状结构,控制板的直径不大于密封杯的内径,漏液孔与密封杯的底板中心的距离不大于控制板的半径,控制塞采用圆形杆状结构,配重板的直径不小于控制塞底部的外径。
[0009]所述的杯体内竖直设有控制顶针,控制顶针的顶端与控制塞的底端相接触,控制顶针的底端粘接在杯体的底面上,控制顶针的外侧设有加强筋,加强筋分别与控制顶针以及杯体粘接固定。
[0010]所述的连接盖采用向外开口的圆形桶状结构,连接盖的底板上开设有连接孔,该连接孔的孔径与通气管的外径相吻合,该连接孔套装在通气管的内侧,所述的旋转轴承套装在连接盖内,旋转轴承的外圈粘接在连接盖的内壁上,旋转轴承的内圈粘接在通气管的外壁上,旋转轴承的外侧设有密封环,密封环套装粘接在连接盖内,密封环的外径与连接盖的内径相吻合,密封环和旋转轴承分别套装在通气管的内侧。
[0011]所述的连接盖的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层,内螺纹层沿着连接盖的开口端开设至密封环,通气管的外侧套装有防漏环,防漏环的内径与通气管的外径相吻合。
[0012]所述的杯体采用透明材料制成的圆形桶状结构,杯体的外侧粘接有标注层,标注层沿着杯体的底端粘接至杯体的顶端。
[0013]所述的杯盖内设有集水块,集水块采用圆锥形结构,集水块的底面粘接在杯盖的顶板中部。
[0014]本技术有益效果是:首先,本技术包括开口朝上的杯体,以及设在杯体顶端的杯盖,所述的杯盖上设有两个通气管,两个通气管对称粘接设在杯盖的两侧,两个通气管分别通过杯盖与杯体相连通,通气管上套装有连接盖,连接盖与通气管之间设有旋转轴承,连接盖与通气管通过旋转轴承相连接,所述的杯体的底端粘接有配重块,杯体与杯盖之间设有集水控制装置,杯盖与杯体之间通过该集水控制装置相连接,本技术通过配重块的重力作用以及旋转轴承的作用下,使得杯体的开口保持朝向上方,避免杯体中的冷凝水流回至杯盖内,并通过设有集水控制装置相连接,便于控制集水的进行;其次,本技术通过密封杯分别与杯盖和杯体之间采用螺纹连接,使得密封杯分别与杯盖和杯体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密封杯、杯盖和杯体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并通过配重板的重力作用以及旋转轴承的作用下,使得密封杯的开口方向保持朝向上方,避免密封杯中的冷凝水流回至气路内;再次,本技术通过设有的导流槽以及集水块,便于引导冷凝水,即便于收集领凝水,并通过密封杯的顶部螺纹与密封杯的底部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防止拧松密封杯与杯体时,带松杯盖与密封杯,提高本技术的可靠度,通过设有的控制顶针顶起控制塞,使得冷凝水流入杯体,以及通过设有的家加强筋,使得控制顶针固定可靠,从而便于本技术进行使用;另外,本技术通过设有的密封环和防漏环,提高了本技术的气密性,防止呼吸机出现漏气现象,通过连接盖的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层,便于连接盖与呼吸机的气管相连接,并通过杯体采用透明材料制成的圆形桶状结构,以及杯体的外侧粘接有标注层,从而便于观察杯体内冷凝水的体积多少,便于医疗人员分析患者的治疗状况,使得本技术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易于推广使用的产品。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一侧未安装连接盖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2、3所示,一种呼吸机管路重力依赖集水杯,包括开口朝上的杯体1,以及设在杯体1顶端的杯盖2,所述的杯盖2上设有两个通气管3,两个通气管3对称粘接设在杯盖2的两侧,两个通气管3分别通过杯盖2与杯体1相连通,通气管3上套装有连接盖5,连接盖5与通气管3之间设有旋转轴承4,连接盖5与通气管3通过旋转轴承4相连接,所述的杯体1的底端粘接有配重块6,通过配重块6的重力作用以及旋转轴承4的作用下,使得杯体1的开口保持朝向上方,避免杯体1中的冷凝水流回至杯盖2内,杯体1与杯盖2之间设有集水控制装置,杯盖2与杯体1之间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机管路重力依赖集水杯,包括开口朝上的杯体(1),以及设在杯体(1)顶端的杯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杯盖(2)上设有两个通气管(3),两个通气管(3)对称粘接设在杯盖(2)的两侧,两个通气管(3)分别通过杯盖(2)与杯体(1)相连通,通气管(3)上套装有连接盖(5),连接盖(5)与通气管(3)之间设有旋转轴承(4),连接盖(5)与通气管(3)通过旋转轴承(4)相连接,所述的杯体(1)的底端粘接有配重块(6),杯体(1)与杯盖(2)之间设有集水控制装置,杯盖(2)与杯体(1)之间通过该集水控制装置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机管路重力依赖集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控制装置包括开口朝上的密封杯(7),密封杯(7)的顶部套装在杯盖(2)的底部,密封杯的底部套装在杯体(1)的顶部,密封杯(7)分别与杯盖(2)和杯体(1)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密封杯(7)的中部套装有控制塞(8),控制塞(8)的顶端粘接有控制板(9),控制板(9)套装在密封杯(7)内,密封杯(7)的底板上开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漏液孔(10),控制塞(8)的底端粘接有配重板(11),配重板(11)与密封杯(7)之间设有复位弹簧(12),复位弹簧(12)的两端分别粘接在配重板(11)的顶面与密封杯(7)的底端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机管路重力依赖集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杯(7)采用圆形桶状结构,密封杯(7)的顶部开设有导流槽(13),导流槽(13)采用圆台槽状结构,导流槽(13)的顶部孔径不小于导流槽(13)的底部孔径,密封杯(7)顶部的外径与杯盖(2)的内径相吻合,密封杯(7)底部的外径与杯体(1)的内径相吻合,密封杯(7)的顶部螺纹与密封杯(7)的底部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的控制板(9)和配重板(11)分别采用圆形板状结构,控制板(9)的直径不大于密封杯(7)的内径,漏液孔(10)与密封杯(7)的底板中心的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勤福王杰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