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钻井套管护丝拆装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52047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油钻井套管护丝拆装工具,其包括连接板、安装柱、咬合柱、弧形臂和咬合块;所述连接板的同一侧安装有所述安装柱和所述咬合柱;所述安装柱可拆卸地转动安装在所述弧形臂的一端;所述咬合柱能够围绕所述安装柱转动,且在工作时咬合在套管护丝的内壁上;所述咬合块安装在所述弧形臂的内侧,且在工作时咬合在所述套管护丝的外壁上;在所述咬合柱和所述咬合块的相互配合下能够实现所述弧形臂和所述套管护丝的相对固定,之后驱使所述弧形臂带动所述套管护丝旋转,即可实现对所述套管护丝的拆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可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操作安全风险。险。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石油钻井套管护丝拆装工具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拆装工具,尤其是一种石油钻井套管护丝拆装工具。

技术介绍

[0002]钻井队作业现场完井井深一般为4000米至6000米,仅油层套管就需要400至600根,套管到井后,都需要进行对其护丝进行拆卸,以方便下步工作。目前,拆卸护丝作业没有专用工具,传统拆卸护丝工作耗时又危险。故为方便钻井现场作业人员拆卸套管护丝,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操作安全风险,急需研制一种专用的石油钻井套管护丝拆装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可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操作安全风险的石油钻井套管护丝拆装工具。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石油钻井套管护丝拆装工具,包括连接板、安装柱、咬合柱、弧形臂和咬合块;所述连接板的同一侧安装有所述安装柱和所述咬合柱;所述安装柱可拆卸地转动安装在所述弧形臂的一端;所述咬合柱能够围绕所述安装柱转动,且在工作时咬合在套管护丝的内壁上;所述咬合块安装在所述弧形臂的内侧,且在工作时咬合在所述套管护丝的外壁上;在所述咬合柱和所述咬合块的相互配合下能够实现所述弧形臂和所述套管护丝的相对固定,之后驱使所述弧形臂带动所述套管护丝旋转,即可实现对所述套管护丝的拆装。
[0006]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柱和所述咬合柱分别垂直固接在所述连接板同一侧的两端。
[0007]进一步地,所述咬合柱为圆柱体结构且其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一齿痕。/>[0008]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柱为由同轴设置的大径圆柱和小径圆柱构成的阶梯柱结构,其中,所述大径圆柱的端部安装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小径圆柱与所述弧形臂相配合使用,且所述小径圆柱的中部形成有环形槽。
[0009]进一步地,所述弧形臂的第一端设有一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贯穿开有一与所述小径圆柱相匹配的圆孔,所述安装块的顶部还开有一用于与限位螺栓相配合使用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设置在所述圆孔的径向上并与所述圆孔相通;安装时,所述小径圆柱从所述圆孔的任一端完全插入至所述圆孔内,之后所述限位螺栓连接在所述螺纹孔内并伸入至所述环形槽内,以限制所述安装柱的轴向移动,实现所述安装块和所述安装柱的转动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块与所述弧形臂一体制成或是焊接在一起,且两者的连接处采用圆滑过渡,所述安装块的端面为向外凸出的弧面。
[0011]进一步地,所述弧形臂的第二端设有一手柄,所述手柄为直杆状结构,所述手柄与所述弧形臂第二端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手柄与所述弧形臂一体制成或是焊接在一起,且两者的连接处采用圆滑过渡,所述手柄的端面为向外凸出的弧面。
[0012]进一步地,所述弧形臂的内侧壁面上开有一燕尾槽,所述咬合块为燕尾块状结构且匹配地插装在所述燕尾槽内并由一锁紧螺栓锁定。
[0013]进一步地,所述咬合块的外部表面为向外凸出的弧面且其上还形成有第二齿痕。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拆装工具安全、实用,可广泛应用于各大石油、工矿、炼化企业各类管类护丝的拆卸和安装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该工具可有效节省人力物力,消除传统拆卸护丝可能导致的挤压、划伤等人员安全隐患,具有全面推广使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0015]为了使本技术的优点更容易理解,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上文简要描述的本技术。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技术的典型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认为是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通过附图以附加的特性和细节描述和解释本技术。
[0016]图1为本技术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中U型卡口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中工具本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中工具本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1-连接板、2-安装柱、201-环形槽、3-咬合柱、301-第一齿痕、4-安装块、401-圆孔、402-螺纹孔、5-弧形臂、6-手柄、7-咬合块、701-第二齿痕、8-限位螺栓、9-锁紧螺栓、10-套管护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25]为了彻底了解本技术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内侧”、“外侧”、“纵向”、“横向”、“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8]参见图1至图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石油钻井套管护丝拆装工具,主要包括U型卡口、工具本体和限位螺栓8,其中,U型卡口主要由连接板1、安装柱2和咬合柱3构成,工具本体主要由安装块4、弧形臂5、手柄6和咬合块7构成。
[0029]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U型卡口的具体结构如下:
[0030]连接板1、安装柱2和咬合柱3构成的U型卡口整体呈类U型的结构,U型卡口采用金属或是硬质塑料制成。
[0031]连接板1为短板状结构且连接板1的尖角处采用倒圆角处理,可避免划伤操作人员,在连接板1的同一侧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安装柱2和咬合柱3,安装柱2和咬合柱3均垂直安装在连接板1上,使安装柱2和咬合柱3相平行设置,而且安装柱2和咬合柱3的高度一致。其中连接板1与安装柱2、咬合柱3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或是焊接或是过盈配合的插接。
[0032]安装柱2为阶梯柱结构,具体地,安装柱2由同轴设置的大径圆柱和小径圆柱构成,其中,大径圆柱的端部安装在连接板1上,小径圆柱与工具本体相配合使用并可相对于工具本体旋转,且小径圆柱的中部形成有环形槽201。
[0033]咬合柱3为圆柱体结构,咬合柱3可以围绕安装柱2进行旋转,咬合柱3的主要作用是在工具本体的带动下咬合在套管护丝10的内壁上;而且在咬合柱3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一齿痕301,其中第一齿痕301可以布满在咬合柱3的外周面上,也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油钻井套管护丝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安装柱、咬合柱、弧形臂和咬合块;所述连接板的同一侧安装有所述安装柱和所述咬合柱;所述安装柱可拆卸地转动安装在所述弧形臂的一端;所述咬合柱能够围绕所述安装柱转动,且在工作时咬合在套管护丝的内壁上;所述咬合块安装在所述弧形臂的内侧,且在工作时咬合在所述套管护丝的外壁上;在所述咬合柱和所述咬合块的相互配合下能够实现所述弧形臂和所述套管护丝的相对固定,之后驱使所述弧形臂带动所述套管护丝旋转,即可实现对所述套管护丝的拆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油钻井套管护丝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和所述咬合柱分别垂直固接在所述连接板同一侧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油钻井套管护丝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柱为圆柱体结构且其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一齿痕。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油钻井套管护丝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为由同轴设置的大径圆柱和小径圆柱构成的阶梯柱结构,其中,所述大径圆柱的端部安装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小径圆柱与所述弧形臂相配合使用,且所述小径圆柱的中部形成有环形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石油钻井套管护丝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臂的第一端设有一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贯穿开有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燕王海涛贾凤磊张利光张勇李爱忠闫金杰范世强周见果高瑞彬刘俊宏刘虹延李成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