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处理用反冲洗水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4978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处理用反冲洗水回收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一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罐体另一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内腔以及出水管的内腔均与罐体的内腔相连通。该水处理用反冲洗水回收装置,在混凝区、第一絮凝区和第二絮凝区中加入药物,对反冲洗排水处理,然后通过在污泥斗中沉淀,污泥通过排泥管排出,上清液通过出水管排出,作为生物滤池水反冲洗水源使用,可节约清水池储水,不会减少系统总处理排放量,反冲洗排水不再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全流程处理,进而降低了能耗,并且本设备制作材料及制作过程简单,系统独立,安装空间灵活。安装空间灵活。安装空间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处理用反冲洗水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设备
,具体为一种水处理用反冲洗水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集成化应急污水处理系统中好氧系统采用曝气生物滤池,需要定期进行反洗,才能保障出水水质的稳定。反洗一般有气反洗和水反洗,水反洗通常采用清水池的水作为反冲洗水源,水反洗时间为5-10分钟,水反洗强度较大,因此在5-10分钟内生物滤池反冲洗排水量比较大、且含有滤料碎屑及部分新陈代谢的活性污泥,不能外排。通常该部分反冲洗排水需经管道收集后回流至处理系统内重新处理。此部分水回流至污水处理系统内重新处理增加了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负荷,选择一种合适的反冲洗排水处理方法是本工艺设计中的要素。传统反冲洗排水经管道收集后重新接入污水处理系统,增加了原污水处理系统的负荷;另传统反冲洗水源一般取自清水池储水,会减少污水处理系统总处理排放量。此部分反冲洗水一直在处理系统内循环,增加污水处理能耗。因此本技术设计出了一种水处理用反冲洗水回收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处理用反冲洗水回收装置,通过各个组件的配合使用,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水处理用反冲洗水回收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一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罐体另一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内腔以及出水管的内腔均与罐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罐体腔体内部靠近进水管的一侧通过隔板分割为混凝区、第一絮凝区和第二絮凝区,所述混凝区、第一絮凝区和第二絮凝区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一絮凝区和第二絮凝区分列混凝区的两侧,所述进水管的内腔与混凝区的内腔相连通,所述混凝区、第一絮凝区和第二絮凝区的上方均设置有一个搅拌机,所述混凝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过水管,两个所述过水管远离混凝区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絮凝区和第二絮凝区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絮凝区的内腔和第二絮凝区的内腔均通过过水管与混凝区的内腔相连通。
[0007]可选的,所述罐体内壁靠近出水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水堰,所述罐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斜管填料支架和导流板。
[0008]可选的,所述斜管填料支架位于出水堰的下方,所述导流板位于混凝区、第一絮凝区和第二絮凝区的一侧,且所述导流板和混凝区、第一絮凝区和第二絮凝区之间设置有过水通道。
[0009]可选的,所述斜管填料支架的上方设置有斜管填料,所述斜管填料支架和导流板的下方设置有污泥斗。
[0010]可选的,所述污泥斗由四块梯形的板面焊接而成,所述污泥斗上方的截面积大于下方的截面积,所述污泥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泥管。
[0011]可选的,所述排泥管的贯穿罐体的底部,并延伸至罐体的外部,所述排泥管和出水管位于罐体的同一侧。
[0012]可选的,三个所述搅拌机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搅拌叶,三个所述搅拌叶分别插接于混凝区、第一絮凝区和第二絮凝区的内部。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一絮凝区和第二絮凝区靠近导流板的一侧面开设有出水孔。
[0014]可选的,所述混凝区的内部加入有PAC,所述第一絮凝区和第二絮凝区的内部均加入有PAM。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处理用反冲洗水回收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该水处理用反冲洗水回收装置,反冲洗排水向经过进水管进入到混凝区中,然后向混凝区中加入PAC,并用搅拌机带动搅拌叶充分搅拌,使反冲洗排水中难以沉淀的颗粒能互相聚合而形成胶体,然后与水体中的杂质结合形成更大的絮凝体,然后反冲洗排水通过两个过水管从下方进入到第一絮凝区的内腔和第二絮凝区的内部,对反冲洗排水做进一步处理,形成更大的絮凝体,然后通过第一絮凝区和第二絮凝区上的出水孔排出去,通过导流板的引导,进入到污泥斗的内部,反冲洗排水中的絮凝体在污泥斗中沉淀,并通过排泥管排出,而反冲洗排水的上清液通过斜管填料流到罐体内腔的上方,然后通过出水堰流入到出水管的内部,并排出,作为生物滤池水反冲洗水源使用,可节约清水池储水,不会减少系统总处理排放量,反冲洗排水不再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全流程处理,降低了能耗,并且本设备制作材料及制作过程简单,系统独立,安装空间灵活。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图1中A-A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罐体、2-进水管、3-出水管、4-混凝区、5-第一絮凝区、6-第二絮凝区、7-搅拌机、8-过水管、9-出水堰、10-斜管填料支架、11-导流板、 12-斜管填料、13-污泥斗、14-排泥管、15-搅拌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处理用反冲洗水回收装置,包括罐体1,罐体1一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水管2,罐体 1另一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3,进水管2的内腔以及出水管3的内腔均与罐体1的内腔相连通,罐体1腔体内部靠近进水管2的一侧通过隔板分割为混凝区4、第一絮凝区5和第二絮凝区6,混凝区4、第一絮凝区5 和第二絮凝区6并排设置,且第一絮凝区5和第二絮凝区6分列混凝区4 的两侧,进水管2的内腔与混凝区4的内腔相连通,混凝区4、第一絮凝区5 和第二絮凝区6的上方均设置
有一个搅拌机7,混凝区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过水管8,两个过水管8远离混凝区4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絮凝区5和第二絮凝区6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絮凝区5的内腔和第二絮凝区6的内腔均通过过水管8与混凝区4的内腔相连通。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罐体1内壁靠近出水管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水堰9,罐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斜管填料支架10和导流板11。
[00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斜管填料支架10位于出水堰9的下方,导流板11位于混凝区4、第一絮凝区5和第二絮凝区6的一侧,且导流板11和混凝区4、第一絮凝区5和第二絮凝区6之间设置有过水通道。
[002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斜管填料支架10的上方设置有斜管填料12,斜管填料支架10和导流板11的下方设置有污泥斗13,反冲洗排水中的絮凝体在污泥斗13中沉淀,并通过排泥管14排出,反冲洗排水的上清液通过斜管填料12流到罐体1内腔的上方,然后通过出水堰9流入到出水管3的内部,并排出,作为生物滤池水反冲洗水源使用,可节约清水池储水,不会减少系统总处理排放量,反冲洗排水不再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全流程处理,降低了能耗,并且本设备制作材料及制作过程简单,系统独立,安装空间灵活。
[0026]作为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处理用反冲洗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一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水管(2),所述罐体(1)另一侧面的顶部连接有出水管(3),所述进水管(2)的内腔以及出水管(3)的内腔均与罐体(1)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罐体(1)腔体内部靠近进水管(2)的一侧通过隔板分割为混凝区(4)、第一絮凝区(5)和第二絮凝区(6),所述混凝区(4)、第一絮凝区(5)和第二絮凝区(6)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一絮凝区(5)和第二絮凝区(6)分列混凝区(4)的两侧,所述进水管(2)的内腔与混凝区(4)的内腔相连通,所述混凝区(4)、第一絮凝区(5)和第二絮凝区(6)的上方均设置有一个搅拌机(7),所述混凝区(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过水管(8),两个所述过水管(8)远离混凝区(4)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絮凝区(5)和第二絮凝区(6)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絮凝区(5)的内腔和第二絮凝区(6)的内腔均通过过水管(8)与混凝区(4)的内腔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水处理用反冲洗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内壁靠近出水管(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水堰(9),所述罐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斜管填料支架(10)和导流板(11)。3.根据权利要求2 所述的一种水处理用反冲洗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填料支架(10)位于出水堰(9)的下方,所述导流板(11)位于混凝区(4)、第一絮凝区(5)和第二絮凝区(6)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吴世刚范小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合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