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涤竹混纺面料的抗菌无色差染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14532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1:50
一种适用于涤竹混纺面料的抗菌无色差染色方法,该染色过程中加入了促染剂,该促染剂,包括以下成分:生蛭石粉、乳化剂、渗透剂、壳聚糖、纳米二氧化钛和玉米干淀粉。采用生蛭石粉外包裹玉米干淀粉的方式,然后将其共同焙烧,不但可以将生蛭石粉加热膨胀为膨胀蛭石粉,从而提升其内部空间,而且有利于玉米干淀粉与蛭石粉更好的结合,从而可以在后续染色过程中提高活性染料的固色率;加入壳聚糖和纳米二氧化钛,并与竹原纤维相结合,可以显著提升混纺面料的抗菌性能;在使用时,整个印染过程中无需加入任何无机盐,且可以达到浅色系染色,涤纶纤维与竹原纤维之间无色差的技术效果。纤维与竹原纤维之间无色差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涤竹混纺面料的抗菌无色差染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印染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涤竹混纺面料的抗菌无色差染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竹原纤维在纺织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约占纤维总产量的65%。目前应用在竹原纤维染色方面的最重要、最有潜力的染料是活性染料。活性染料与竹原纤维通过共价键结合,从根本上解决了染色纤维湿处理牢度差的问题。同时因为活性染料具有色谱齐全,色泽鲜艳,应用工艺简便,适用性强,价格相对便宜等优点,近些年它已成为竹原纤维用染料中产量和产值最大的染料。在传统的活性染料染色工艺中必须加入大量的氯化钠或硫酸钠,当染浴中加入盐后,染料的水合度减小,这样染料由水溶液向纤维表面转移的倾向就增加,平衡上染量就增大。
[0003]消除活性染料染色中的盐污染问题,目前主要由两种方法,一是从增加活性染料与竹原纤维亲和力着手即竹原纤维阳离子化,通过化学和物理的方法对竹原纤维进行改性,使纤维表面带正电荷,通过正负电荷之间的静电作用增加纤维与染料的亲和力,达到促染的作用。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不足之处,如不能循环利用,对纤维本身的性能有影响,小分子试剂用量大,并且有的有毒副作用,高分子试剂不利于染料渗透,染色纤维色光不鲜艳等问题。
[0004]竹纤维,是从自然生长的竹子中提取出的纤维素纤维。竹原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
[0005]由于涤纶染色较难,而竹原纤维染色效果较好,故涤纶纤维和竹原纤维混纺面料想达到无色差的染色效果比较难,尤其是浅色系的染色过程中,尤其难,故有必要研究一种适用于涤竹混纺面料的抗菌无色差染色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涤竹混纺面料的抗菌无色差染色方法。
[0007]一种适用于涤竹混纺面料的抗菌无色差染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预处理,将涤竹混纺面料进行烧毛、刷毛和剪毛;然后经过退浆、煮练,并使用平幅水洗机清洗面料,并进行预缩定型;B、染色,将涤竹混纺面料浸入活性染料染液中,浴比为1:(15-25),然后以1-2℃/min的速度升温至60-80℃并保温20-40min,按活性染料染液的体积加入1-5g/L的纯碱,在80-100℃的固色温度下保温15-25min,再按活性染料染液的体积加入5-20g/L的促染剂,保温30-60min,最后降至室温;C、后处理,将涤竹混纺面料进行水洗,烘干,水洗,定型,晾干,即可;
所述的促染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生蛭石粉 50-58%、乳化剂 6-10%、渗透剂 1-3%、壳聚糖 8-15%、纳米二氧化钛 1.2-2.5%、玉米干淀粉 余量。所述的活性染料为L型活性染料。
[0008]优选的,所述的渗透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所述的乳化剂为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优选的,所述的促染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生蛭石粉碎,并过120目筛,取筛下物,采用干法研磨的方式,将生蛭石粉研磨至100-200μm;步骤二:加入玉米干淀粉和无水乙醇,高速均质分散后,进行制粒,干燥得到干颗粒;步骤三:将所述的干颗粒进行280-320℃焙烧30-40min,步骤四:将焙烧后的蛭石粉与渗透剂和乳化剂混合后,加入5-8倍的无水乙醇、壳聚糖和纳米二氧化钛,6000-8000rpm高速分散均匀;过250目筛,取筛下物,即可得到促染剂。
[0009]优选的,所述的烘干步骤中,处理温度为160-170℃,处理时间为60-90s。
[0010]优选的,所述的定型步骤中,处理温度为130-135℃,处理时间为3-5min。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适用于涤竹混纺面料的抗菌无色差染色方法,该染色过程中加入了促染剂,该促染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生蛭石粉 50-58%、乳化剂 6-10%、渗透剂 1-3%、壳聚糖 8-15%、纳米二氧化钛 1.2-2.5%、玉米干淀粉 余量。采用生蛭石粉外包裹玉米干淀粉的方式,然后将其共同焙烧,不但可以将生蛭石粉加热膨胀为膨胀蛭石粉,从而提升其内部空间,而且有利于玉米干淀粉与蛭石粉更好的结合,从而可以在后续染色过程中提高活性染料的固色率;加入壳聚糖和纳米二氧化钛,并与竹原纤维相结合,可以显著提升混纺面料的抗菌性能;在使用时,整个印染过程中无需加入任何无机盐,且可以达到浅色系染色,涤纶纤维与竹原纤维之间无色差的技术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实施例1一种适用于涤竹混纺面料的抗菌无色差染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预处理,将涤竹混纺面料进行烧毛、刷毛和剪毛;然后经过退浆、煮练,并使用平幅水洗机清洗面料,并进行预缩定型;B、染色,将涤竹混纺面料浸入活性染料染液中,浴比为1:20,然后以1.8℃/min的速度升温至10℃并保温35min,按活性染料染液的体积加入3g/L的纯碱,在85℃的固色温度下保温22min,再按活性染料染液的体积加入16g/L的促染剂,保温40min,最后降至室温;C、后处理,将涤竹混纺面料进行水洗,烘干,水洗,定型,晾干,即可;所述的促染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生蛭石粉 54%、乳化剂 7%、渗透剂 2%、壳聚糖 12%、纳米二氧化钛 1.6%、玉米干淀粉 余量。所述的活性染料为L型活性染料。
[0013]所述的渗透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所述的乳化剂为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所述的促染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生蛭石粉碎,并过120目筛,取筛下物,采用干法研磨的方式,将生蛭石粉研磨至100-200μm;
步骤二:加入玉米干淀粉和无水乙醇,高速均质分散后,进行制粒,干燥得到干颗粒;步骤三:将所述的干颗粒进行295℃焙烧35min,步骤四:将焙烧后的蛭石粉与渗透剂和乳化剂混合后,加入6倍的无水乙醇、壳聚糖和纳米二氧化钛,6000-8000rpm高速分散均匀;过250目筛,取筛下物,即可得到促染剂。
[0014]所述的烘干步骤中,处理温度为165℃,处理时间为70s。所述的定型步骤中,处理温度为131℃,处理时间为3.5min。
[0015]实施例2一种适用于涤竹混纺面料的抗菌无色差染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预处理,将涤竹混纺面料进行烧毛、刷毛和剪毛;然后经过退浆、煮练,并使用平幅水洗机清洗面料,并进行预缩定型;B、染色,将涤竹混纺面料浸入活性染料染液中,浴比为1:15,然后以2℃/min的速度升温至60℃并保温40min,按活性染料染液的体积加入1g/L的纯碱,在100℃的固色温度下保温15min,再按活性染料染液的体积加入20g/L的促染剂,保温30min,最后降至室温;C、后处理,将涤竹混纺面料进行水洗,烘干,水洗,定型,晾干,即可;所述的促染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生蛭石粉 58%、乳化剂 6%、渗透剂 3%、壳聚糖 8%、纳米二氧化钛 2.5%、玉米干淀粉 余量。所述的活性染料为L型活性染料。
[0016]所述的渗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涤竹混纺面料的抗菌无色差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预处理,将涤竹混纺面料进行烧毛、刷毛和剪毛;然后经过退浆、煮练,并使用平幅水洗机清洗面料,并进行预缩定型;B、染色,将涤竹混纺面料浸入活性染料染液中,浴比为1:(15-25),然后以1-2℃/min的速度升温至60-80℃并保温20-40min,按活性染料染液的体积加入1-5g/L的纯碱,在80-100℃的固色温度下保温15-25min,再按活性染料染液的体积加入5-20g/L的促染剂,保温30-60min,最后降至室温;C、后处理,将涤竹混纺面料进行水洗,烘干,水洗,定型,晾干,即可;所述的促染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生蛭石粉 50-58%、乳化剂 6-10%、渗透剂 1-3%、壳聚糖 8-15%、纳米二氧化钛 1.2-2.5%、玉米干淀粉 余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涤竹混纺面料的抗菌无色差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染料为L型活性染料或者M型活性染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涤竹混纺面料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应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贝隆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