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式可变焦镜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4525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光学液晶可变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变焦镜片。电控式可变焦镜片,包括电路控制部分和变焦部分,变焦部分包括两个向列相液晶装置,每个向列相液晶装置均包括向列相液晶盒及两个电极,两个电极分别设置在向列相液晶盒的两对侧,两个电极的长度方向与向列相液晶盒的光轴方向一致;两个向列相液晶装置的向列相液晶盒的光轴相互垂直设置;电路控制部分通过输出电压值来控制每个向列相液晶装置的两个电极,使得向列相液晶装置的向列相液晶盒两侧产生电势差,实现电控变焦。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可对光场中E光部分具有聚焦作用,也能对O光具有聚焦作用。具有聚焦作用。具有聚焦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控式可变焦镜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光学液晶可变焦
,具体涉及一种可变焦镜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所存在的液晶可变焦系统都是只对光束中的E光(非正常光)部分进行,而对于光束中的O光(正常光)部分没有变焦作用。因此光场强度在经过液晶变焦系统后,会损失部分强度,影响了能量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液晶可变焦系统只对E光进行变焦作用,导致了光强损失的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控式可变焦镜片。
[0004]电控式可变焦镜片,包括电路控制部分和变焦部分,所述变焦部分包括两个向列相液晶装置,每个所述向列相液晶装置均包括向列相液晶盒及两个电极,两个所述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向列相液晶盒的两对侧,两个所述电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向列相液晶盒的光轴方向一致;
[0005]两个所述向列相液晶装置的所述向列相液晶盒的光轴相互垂直设置;
[0006]所述电路控制部分通过输出电压值来控制每个所述向列相液晶装置的两个所述电极,使得所述向列相液晶装置的所述向列相液晶盒两侧产生电势差,实现电控变焦。
[0007]本专利技术通过电路控制部分输出预设的电压值,传输到变焦部分的电极上,使得向列相液晶盒两侧的产生电势差,从而令向列相液晶盒的折射率发生改变,形成类凸透镜结构,从而达到电控变焦的效果。由于使用了两层光轴相互垂直的向列相液晶盒,光场中O光、E光部分都能实现聚焦效果,减少了光强损失。
[0008]两个所述向列相液晶盒的厚度相同。
[0009]所述电路控制部分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连接四个所述电极;
[0010]通过所述单片机控制输出预设的电压值,并通过所述导线将电压加载至四个所述电极上,使得两个所述向列相液晶盒上具有相同大小的电压,两个所述向列相液晶盒的折射率改变量相同。
[0011]两个所述向列相液晶盒呈左右方向设置并贴合连接,每个所述向列相液晶盒的两对侧分别与两个所述电极贴合连接。
[0012]左侧的所述向列相液晶盒的光轴方向为前后方向时,则右侧的所述向列相液晶盒的光轴方向为上下方向;
[0013]左侧的所述向列相液晶盒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电极,右侧的所述向列相液晶盒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电极。
[0014]当光场经过左侧的所述向列相液晶盒时,经过左侧的所述向列相液晶盒的E光发生聚焦作用,O光部分没有发生汇聚;左侧的所述向列相液晶盒中O光部分到达右侧的所述
向列相液晶盒时由O光变成了E光,即在右侧的所述向列相液晶盒中发生汇聚,两个所述向列相液晶盒共同作用,使得光能的全部都发生汇聚,实现全部光的变焦。
[0015]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采用电控式可变焦镜片,不仅可对光场中E光部分具有聚焦作用,也能对O光具有聚焦作用。本专利技术在不损失能量的基础上进行变焦处理,大大增加了能量的利用率。可用于线偏振光,也可以用于其他偏振光,同样能达到聚焦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18]参照图1,电控式可变焦镜片,包括电路控制部分和变焦部分。
[0019]电路控制部分包括单片机作为控制单元1,通过单片机控制输出一个确定的电压值。
[0020]变焦部分包括两个向列相液晶装置,每个向列相液晶装置均包括向列相液晶盒及两个电极,两个电极分别设置在向列相液晶盒的两对侧,两个电极的长度方向与向列相液晶盒的光轴方向一致。两个向列相液晶装置的向列相液晶盒的光轴相互垂直设置。如图1中所示,左侧的向列相液晶盒21的光轴方向为前后方向时,则右侧的向列相液晶盒22的光轴方向为上下方向。左侧的向列相液晶盒2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电极31,右侧的向列相液晶盒22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电极32。向列相液晶盒21和向列相液晶盒22的厚度相同。向列相液晶盒21和向列相液晶盒22呈左右方向设置并紧密贴合连接,向列相液晶盒21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电极31紧密贴合连接。向列相液晶盒22的前后两侧分别与电极32紧密贴合连接。
[0021]电路控制部分通过输出电压值来控制每个向列相液晶装置的两个电极,使得向列相液晶装置的向列相液晶盒两侧产生电势差,实现电控变焦。具体的,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连接两个电极31和两个电极32。通过单片机控制输出预设的电压值,并通过导线将电压加载至四个电极上,使得两个向列相液晶盒上具有相同大小的电压,两个向列相液晶盒的折射率改变量相同。
[0022]参照图1,光场从左侧经过变焦部分,当光场经过向列相液晶盒21时,经过向列相液晶盒21的E光发生聚焦作用,O光部分没有发生汇聚;由于向列相液晶盒21和向列相液晶盒22的光轴相互垂直,其主平面也是相互垂直的,向列相液晶盒21中O光部分到达右侧的向列相液晶盒时由O光变成了E光,即在右侧的向列相液晶盒中发生汇聚;而向列相液晶盒21中E光部分到了向列相液晶盒22就由E光变成了O光,在向列相液晶盒22中不发生汇聚。光轴相互垂直的两个向列相液晶盒的共同作用,使得光能的全部都发生汇聚,实现全部光的变焦效果。由于电场所导致的向列相液晶折射率变化的部分只对E光部分产生作用,因此本专利技术采用双层向列相液晶盒来实现光场的全部分产生作用。
[0023]本专利技术通过电路控制部分输出预设的电压值,传输到变焦部分的电极上,使得向
列相液晶盒两侧的产生电势差,从而令向列相液晶盒的折射率发生改变,形成类凸透镜结构,从而达到电控变焦的效果。由于使用了两层光轴相互垂直的向列相液晶盒,光场中O光、E光部分都能实现聚焦效果,减少了光强损失。
[002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控式可变焦镜片,包括电路控制部分和变焦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部分包括两个向列相液晶装置,每个所述向列相液晶装置均包括向列相液晶盒及两个电极,两个所述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向列相液晶盒的两对侧,两个所述电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向列相液晶盒的光轴方向一致;两个所述向列相液晶装置的所述向列相液晶盒的光轴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电路控制部分通过输出电压值来控制每个所述向列相液晶装置的两个所述电极,使得所述向列相液晶装置的所述向列相液晶盒两侧产生电势差,实现电控变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式可变焦镜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向列相液晶盒的厚度相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式可变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控制部分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连接四个所述电极;通过所述单片机控制输出预设的电压值,并通过所述导线将电压加载至四个所述电极上,使得两个所述向列相液晶盒上具有相同大小的电压,两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劲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梵雅医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