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施工方法及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2714468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施工方法及结构,其中施工方法包括对旧码头的混凝土方块的后端上部进行破除并找整平,形成第一凹槽;拆除旧码头中部面板顶部上的面层、第一填充层和立梁,以使旧码头的中部面板平整露出;在旧码头的中部面板上开设多个用于灌注桩施工的贯穿孔,在对应于每个贯穿孔的位置分别施工灌注桩;拆除旧码头的中部面板和折断旧码头中部面板下方的旧码头基桩;在灌注桩顶部建造新建码头,新建码头的前端与第一凹槽之间设置缓冲板,其底部与第一凹槽之间存在间隔;在新建码头左侧、右侧和后侧分别建造挡墙,挡墙与新建码头之间设置缓冲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施工方法的不足。现有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施工方法的不足。现有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施工方法的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施工方法及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码头建设
,尤其涉及一种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施工方法及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一些运营了数十年的老码头,高桩梁板式码头和重力式码头的混合结构码头,因其设计和施工采用的规范是数十年前的版本,其高桩梁板式码头结构的码头面层、纵横梁底部等位置的保护层厚度较薄,在各种运营机械磕碰下,往往其保护层已经脱落,漏出钢筋,码头面板破损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车辆运行需要,而数十年前的打入桩,桩身有效预压应力值较小,在沉桩施工阶段,其桩身出现裂缝的概率较大,且技术落后,桩长和桩径较小,承载力难以满足现代船舶及货物的转运荷载,且在数十年的运营过程中,船舶的靠泊力、系揽力、海蛎子的吸附力以及潮起潮落的波浪力往往导致打入桩桩头混凝土出现爆裂、脱落,海水中的氯离子导致钢筋直径变小、物理力学性能大为减少,基桩础已经无法承受桥吊以及集装箱等运营阶段的恒载,因此高桩梁板式码头运营一段时间后,往往需要进行改扩建。
[0003]而重力式码头结构采用素混凝土结构,其深度达到十数米,混凝土因其本身的材料性能,海水在数十年腐蚀往往不会导致其强度降低,因此旧码头的改造工作中,倘若采用拆除数十吨至数百吨的混凝土方块,耗用的人力、机械成本及时间周期十分巨大,且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掉落至海水中,导致海水深度变浅导致施工船舶会因为触底而无法进行清除作业。因此传统的混合结构旧码头施工技术难度和成本往往导致码头改造搁浅。
[0004]传统的高桩梁板式码头和重力式码头的混合结构码头的改造工作往往在软土地基中采用大量的石块进行抛填,面层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抛填需要的石块方量往往达到数万至数十万立方,其成本巨大,且因下方的软土地基存在,地基承载力较弱,即使上方采用承载力较高的块石层,新建的码头路面改造完成后,数年后便会出现较大的沉降,导致码头无法运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施工方法及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施工方法的不足。
[0006]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对旧码头的混凝土方块的后端上部进行破除并找整平,形成第一凹槽;
[0009]拆除旧码头中部面板顶部上的面层、第一填充层和立梁,以使旧码头的中部面板平整露出;
[0010]在旧码头的中部面板上开设多个用于灌注桩施工的贯穿孔,在对应于每个贯穿孔的位置分别施工灌注桩;
[0011]拆除旧码头的中部面板和折断旧码头中部面板下方的旧码头基桩;
[0012]在灌注桩顶部建造新建码头,新建码头的前端与第一凹槽之间设置缓冲板,其底部与第一凹槽之间存在间隔;
[0013]在新建码头左侧、右侧和后侧分别建造挡墙,挡墙与新建码头之间设置缓冲板。
[0014]进一步地,多个灌注桩均分为四排,且四排灌注桩沿陆地朝向海域方向等间距设置,在灌注桩顶部建造新建码头,新建码头的前端与第一凹槽之间设置缓冲板,其底部与第一凹槽之间存在间隔的施工步骤包括:
[0015]在第一凹槽底部铺设砂垫层;
[0016]除去最靠近陆地一侧的一排灌注桩之外,在其余的灌注桩的上部安装支撑系统,其中支撑系统包括焊接在灌注桩上的牛腿,在牛腿上依次设置卸荷块和支撑梁,在支撑梁上架设有主梁,在主梁上间隔设置有传递梁和木枋,在传递梁和木枋的上方铺设有木模板,木模板一端的底面与砂垫层表面抵接;
[0017]在护岸结构上抛填石料形成块石底模,在块石底模位于木模板后侧的位置上铺设第一混凝土垫层,第一混凝土垫层与木模板的顶部标高一致,且两者连接形成底部模板;
[0018]在第一凹槽侧壁上安装缓冲板,在底部模板上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到设计的养护期后,将支撑系统和砂垫层拆除,从而形成新建码头。
[0019]进一步地,将支撑系统拆除的施工步骤包括:
[0020]在底部模板上浇筑混凝土之前,对于木模板范围内的每个灌注桩,在灌注桩四周设置多个预埋管,预埋管的顶部标高与新建码头的顶部标高一致,其底部穿过木模板;
[0021]在底部模板上浇筑的混凝土到设计的养护期后,对于每个预埋管,使用钢丝绳从预埋管穿过并拉住相应的支撑梁;
[0022]将卸荷块和牛腿拆除,通过钢丝绳将支撑梁、主梁、传递梁和木枋下放至浮排上,将木模板拆除。
[0023]进一步地,四排灌注桩中最靠近海域一侧的一排灌注桩的桩径大于其余灌注桩的桩径,和/或,四排灌注桩中最靠近海域一侧的一排灌注桩的桩尖进入硬土层内不少于其8倍桩径,其余灌注桩的桩尖进入硬土层内不少于其5倍桩径。
[0024]进一步地,在新建码头后侧建造挡墙,挡墙与新建码头之间设置缓冲板的施工步骤包括:
[0025]在护岸结构位于新建码头左侧、右侧和后侧的位置挖设施工槽;
[0026]在施工槽内依次抛填碎石垫层和浇筑第二混凝土垫层;
[0027]在新建码头的左端、右端和后端安装缓冲板;
[0028]在第二混凝土垫层上施工挡墙;
[0029]在施工槽内依次施工回填砂层和路面面层。
[0030]进一步地,灌注桩的施工步骤包括:
[0031]埋设护筒

钻孔

吊装钢筋笼

清孔

混凝土浇筑。
[0032]进一步地,对旧码头的混凝土方块的后端上部进行破除并找整平的步骤之后,方法还包括:
[0033]拆除旧码头上的护舷挡板桩和旧护舷;
[0034]在旧码头的混凝土方块前端安装若干橡胶护舷,在其上端安装若干系船柱。
[003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结构,包括旧码头的混凝土方块、设
置在混凝土方块后侧的新建码头、设置在新建码头下方的护岸结构,新建码头的底部设有多个灌注桩,混凝土方块的后侧上部设有第一凹槽,新建码头的前端与第一凹槽之间设有缓冲板,新建码头的底部与第一凹槽之间设有间隔,新建码头的左侧、右侧和后侧分别设有挡墙,挡墙设置于护岸结构内,且其与新建码头之间设有缓冲板。
[0036]进一步地,新建码头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承台段,承台段的一端设有凸起,另一端设有第二凹槽,凸起和第二凹槽相配适,相邻两承台段之间设有缓冲板,和/或,挡墙包括若干结构段,相邻两结构段之间设有缓冲板。
[0037]进一步地,新建码头表面靠近其前端的位置设有排水槽,排水槽底部通过若干排水管连通至新建码头底部,排水槽顶部开口处设有栅栏盖板,和/或,新建码头表面靠近其后端的位置设有地漏,地漏通过排水管连通至新建码头底部。
[003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利用现有旧码头的混凝土方块作为承受其上部运营荷载的主体,仅对混凝土方块后侧的码头部分进行拆除,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新建码头采用悬臂结构,其与混凝土方块之间存在间隔,新建码头上方的运营荷载不会传递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对旧码头的混凝土方块的后端上部进行破除并找整平,形成第一凹槽;拆除所述旧码头中部面板顶部上的面层、第一填充层和立梁,以使所述旧码头的中部面板平整露出;在所述旧码头的中部面板上开设多个用于灌注桩施工的贯穿孔,在对应于每个所述贯穿孔的位置分别施工灌注桩;拆除所述旧码头的中部面板和折断旧码头中部面板下方的旧码头基桩;在所述灌注桩顶部建造新建码头,所述新建码头的前端与第一凹槽之间设置缓冲板,其底部与第一凹槽之间存在间隔;在所述新建码头左侧、右侧和后侧分别建造挡墙,所述挡墙与新建码头之间设置缓冲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灌注桩均分为四排,且四排灌注桩沿陆地朝向海域方向等间距设置,所述在所述灌注桩顶部建造新建码头,所述新建码头的前端与第一凹槽之间设置缓冲板,其底部与第一凹槽之间存在间隔的施工步骤包括:在所述第一凹槽底部铺设砂垫层;除去最靠近陆地一侧的一排所述灌注桩之外,在其余的所述灌注桩的上部安装支撑系统,其中所述支撑系统包括焊接在灌注桩上的牛腿,在所述牛腿上依次设置卸荷块和支撑梁,在所述支撑梁上架设有主梁,在所述主梁上间隔设置有传递梁和木枋,在所述传递梁和木枋的上方铺设有木模板,所述木模板一端的底面与砂垫层表面抵接;在所述护岸结构上抛填石料形成块石底模,在所述块石底模位于木模板后侧的位置上铺设第一混凝土垫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垫层与木模板的顶部标高一致,且两者连接形成底部模板;在所述第一凹槽侧壁上安装缓冲板,在所述底部模板上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到设计的养护期后,将所述支撑系统和砂垫层拆除,从而形成所述新建码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支撑系统拆除的施工步骤包括:在所述底部模板上浇筑混凝土之前,对于所述木模板范围内的每个灌注桩,在所述灌注桩四周设置多个预埋管,所述预埋管的顶部标高与新建码头的顶部标高一致,其底部穿过所述木模板;在所述底部模板上浇筑的混凝土到设计的养护期后,对于每个预埋管,使用钢丝绳从预埋管穿过并拉住相应的支撑梁;将卸荷块和牛腿拆除,通过钢丝绳将支撑梁、主梁、传递梁和木枋下放至浮排上,将所述木模板拆除。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结构旧码头改扩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四排所述灌注桩中最靠近海域一侧的一排灌注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光华伍伟军荣劲松赵耀璞林治平黄国忠许应杰曹玉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交四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