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面针高产栽培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1429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面针高产栽培的方法,属于植物培养领域。包括种苗培育和药材种植两个部分;种苗培育包括步骤:插条剪取、扦插、育苗管理、炼苗、种苗出圃;药材种植包括步骤:种植地要求、种植前整地、种植、母种园管理、采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研究不同种质类型、不同繁育方式对两面针的品种筛选进行了对比研究和种植推广。本发明专利技术分为扦插培育和药材种植两个方面,在扦插培育中能达到约50%的生根成苗率,且苗种根系发达,能够有效提高后续药材产率;药材种植方面达到了种苗最高98%的成活率,且经一步种植后收获的成品其氯化两面针碱含量较高,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符合国家标准。属和农药残留符合国家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面针高产栽培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培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面针高产栽培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为芸香科花椒属植物,别名两背针、入地金牛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记载,药用部位为根,味苦、辛,性平,有小毒。归肝、胃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通络,解毒消肿。用于跌扑损伤,胃痛,牙痛,风湿痹痛,毒蛇咬伤;外治烧烫伤。民间用药中,两面针的根、茎、叶、果皮均可入药,以根为主。临床上主要应用其止痛的效果,目前还发现其有杀菌、抗肿瘤、细胞毒、抗血小板凝集等功效,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价值。
[0003]两面针是大宗药材,以其良好的功效应用于多种中成药产品及日用化工产品中,包括牙膏、保健品、以两面针为主药或辅药开发的著名中成药有外感风痧冲剂、妇科千金片、金鸡胶囊、金鸡片、金鸡冲剂、骨刺片、正骨水、两面针牙膏、两面针牙痛水等,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骨科痛症、内科感冒、妇科炎症、皮肤炎症、牙痛、护齿洁齿等,年需求量达4000吨以上。
[0004]长期以来,两面针均以野生资源满足用药,但随着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国内资源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如今市场上流通的原料药材70%以上为通过我国广西、云南的口岸从越南边贸进口,且产地有从越南向周边国家延伸的趋势。这些药材中,更是大量混杂着同属植物蚬壳花椒、拟蚬壳花椒、竹叶花椒、簕欓花椒、异叶花椒、刺异叶花椒及同科植物飞龙掌血等,这些混伪品给用药安全和有效性带来了隐患。
[0005]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作为一个物种,其下有原变种var.nitidum和毛叶两面针变种var.tomentosum。在原变种中,从形态上分主茎不能直立的藤本型和主茎直立的灌木型两类,这两类单株在根、茎上的大小、重量、药材质量上差异很大,有优良品种选育的市场需求和种质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两面针高产栽培的方法,实现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两面针种苗,满足种植基地生产需要。
[0007]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8]一种两面针高产栽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1)种苗培育:
[0010]插条剪取:选择两面针植株上1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将枝条修剪成3或4节、长15-20cm的插条备用;
[0011]扦插:将插条插入装有轻基质的育苗容器中;插条的两个节埋于轻基质中;
[0012]育苗管理:保持温度范围在20-35℃,空气相对湿度60%-80%;保持轻基质湿润但无积水;盖上遮光率为60-70%的遮阳网;
[0013]炼苗:扦插4-6个月后,撤去遮阳网;
[0014]种苗出圃:当苗长有1条新枝;新枝长20cm以上;苗长出新根5条以上出圃或转移至母种园培育;
[0015](2)药材种植
[0016]种植地要求:土壤pH值5.5-7;土壤类型为非盐碱地;
[0017]种植前整地:在种植地做畦;畦宽≥90cm,畦高20-30cm;在畦面上施肥;
[0018]种植:于2-5月或10-11月种植,每株种植间隔≥70
×
120cm;在畦上种苗并覆土;
[0019]种植管理:保持畦上土壤湿润但无积水;在植株成活后施肥。植株高1m高后结合施肥,每次施肥后用泥土覆盖肥料抬高土层,增加植株主茎的入地面积;
[0020]采收:种植三年后,在11月至翌年2月间采收,采收后剪取植株的枝条作为种苗繁殖材料或剪下根部和茎部作为成品。
[0021]优选地,两面针的品种为芸香科花椒属植物两面针的原变种Zanthoxylum nitidum var nitidum中的灌木类型。
[0022]优选地,所述扦插步骤中,育苗容器为无纺布袋;所述轻基质中成分的体积比为泥炭土:填充物:有机肥:珍珠岩=4:3:2:1;所述填充物为椰糠、谷壳、木糠和食用菌下脚料中的至少一种。
[0023]优选地,在扦插前需要对插条进行消毒并浸泡在植物生长激素中;所述植物生长激素为吲哚丁酸钾或萘乙酸;吲哚丁酸钾的用量为250-1000ml/L;萘乙酸的用量为250-1000ml/L。
[0024]优选地,所述育苗管理中,当插条的新根长出后,枝条有2-3片新叶展开后,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或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复合肥混合溶液。
[0025]优选地,所述种植时,按种植间隔挖定植穴,穴深≥20cm,每穴施入有机肥≥1kg和过磷酸钙50g作基肥,基肥与土混匀;每穴种植幼苗1株。
[0026]优选地,所述种苗繁育的管理中,每2周对幼苗施水肥;所述水肥为有机肥或复合肥的0.2-0.5%体积比的水溶液。
[0027]优选地,所述种植管理中,当幼苗长到高≥1m后,每株追加≥0.5kg有机肥和50-100g复合肥。
[002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复合肥中氮磷钾元素的摩尔比为1:1:1。
[0029]本专利技术通过研究不同种质类型、不同繁育方式对两面针的品种筛选进行了对比研究和种植推广。本专利技术分为扦插种苗培育和药材种植两个方面,在扦插种苗培育中能达到约50%的生根成苗率,且苗种根系发达,能够有效提高后续药材产率;药材种植方面达到了种苗最高98%的成活率,且经一步种植后收获的成品其氯化两面针碱含量较高,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符合国家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对本专利技术上述结构做出的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应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1]实施例一 不同种质类型、不同繁育方式两面针的特性观察和药材质量分析
[0032]1.藤本型和灌木型两面针的生物学特性
[0033]藤本型和灌木型两面针除具有两面针的共有特征外,各自的区别典型特征如下:
[0034]藤本型
[0035]木质藤本,植株长可达7m;直根系,有主根1条及较粗大侧根3-5条,较粗大根径0.5-2cm,以1cm左右常见,根长30-80cm。老茎粗约2.5cm,有翼状蜿蜒而上的木栓层;植株各部无毛;枝及叶轴有刺甚多,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3-7片;小叶革质,通常全缘,两面中脉常有锐刺,干后叶面有光泽;果皮红褐色,单个分果瓣径达7mm。
[0036]灌木型
[0037]灌木,栽培时成年株根系多呈主根不明显、展开的须根丛,有较粗大根4-11条,根粗0.8-3.2cm。栽培成年株高3-5m;主茎直立、粗壮,种植3年的主茎粗可达8-9cm;萌发侧枝的能力强,数量众多的各级侧枝在株顶披散,使植株呈直立灌木状。在野外的灌丛或杂木林间,成年植株的茎条攀援于它树,使植株呈木质藤本状。茎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面针高产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种苗培育:插条剪取:选择两面针植株上1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将枝条修剪成3或4节、长15-20cm的插条备用;扦插:将插条插入装有轻基质的育苗容器中;插条的两个节埋于轻基质中;育苗管理:保持温度范围在20-35℃,空气相对湿度60%-80%;保持轻基质湿润但无积水;盖上遮光率为60-70%的遮阳网;炼苗:扦插4-6个月后,撤去遮阳网;种苗出圃:当苗长有1条新枝;新枝长20cm以上;苗长出新根5条以上出圃或转移至母种园培育;(2)药材种植种植地要求:土壤pH值5.5-7;土壤类型为非盐碱地;种植前整地:在种植地做畦;畦宽≥90cm,畦高20-30cm;在畦面上施肥;种植:于2-5月或10-11月种植,每株种植间隔≥70
×
120cm;在畦上种苗并覆土;种植管理:保持畦上土壤湿润但无积水;在植株成活后施肥。植株高1m高后结合施肥,每次施肥后用泥土覆盖肥料抬高土层,增加植株主茎的入地面积;采收:种植三年后,在11月至翌年2月间采收,采收后剪取植株的枝条作为种苗繁殖材料或剪下根部和茎部作为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两面针高产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面针的品种为芸香科花椒属植物两面针的原变种Zanthoxylum nitidum var nitidum中的灌木类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两面针高产栽培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述富叶茂金黄日斌宁大昌陈春云杨炎培谭伟东黄济生董青松韦山青梁全章张素梁显振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南药康园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