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油溅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4175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防油溅厨具公开了一种能够通过伞骨杆配合透明罩形成的防护伞面避免热油迸溅烫伤手臂,同时能够避免炒菜时防护伞面与锅剐蹭,不影响正常炒菜作业,折叠收纳方便的防油溅厨具,其特征在于前铲体置于主铲杆的一端上,铲把置于主铲杆的另一端上,滑套套置于铲把上,所述滑套上等弧度的开有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位于滑套的上部,所述凹槽的数量至少为三个,支撑杆的一端通过连接套置于凹槽内,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向主铲杆的方向斜向上延伸,多个伞骨杆的一端通过铰接耳置于主铲杆上,且位于主铲杆的上部,所述伞骨杆的另一端向铲把的方向斜向上延伸。向铲把的方向斜向上延伸。向铲把的方向斜向上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油溅厨具


[0001]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油溅厨具涉及一种能够在炒菜时,避免热油溅出烫伤手臂的厨具,属于厨房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通过伞骨杆配合透明罩形成的防护伞面避免热油迸溅烫伤手臂,同时能够避免炒菜时防护伞面与锅剐蹭,不影响正常炒菜作业,折叠收纳方便的防油溅厨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进行炒菜时,油液四溅很容易造成手臂烫伤,传统上人员一般通过带袖套和围裙进行防护,但是每次炒菜前后都需要穿脱较为不便,而现有技术中采用在锅铲铲杆处增加防护套或者是防护伞进行防油溅烫,而炒菜时由于锅体内凹的弧形结构,使得锅铲的铲入角度为倾斜状态,铲杆的下部与锅边沿近距离较为靠近,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防护套和防护伞形成的防护罩形状为整圆形状,导致位于铲杆下半侧的防护结构干涉正常炒菜时的翻炒动作,导致人员在使用其炒菜时需要将锅铲的倾斜角度调高,使得炒菜人员手臂高度架起,较为费力。
[0003]公告号CN103637715A公开了一种铲子,包括铲柄和铲面,铲柄上镶嵌有一个温度计,其特征在于,铲柄上设置有通过导线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和警报器,铲柄包括第一空心杆和第二空心杆,第一空心杆通过阀门与第二空心杆连接,第二空心杆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有上端盖,铲柄上通过螺纹连接有一个伞状防溅油装置,铲柄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材料,该铲子其防溅油伞一是结构固定无法进行收缩,在放置时较为不便,二是其伞状防护结构容易在炒菜时与锅面干涉接触,影响人员的炒菜动作。
[0004]公告号CN202027455U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铲子,它包括铲体和铲柄,在铲柄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和蜂鸣器,温度传感器与蜂鸣器连接;在所述铲柄上还设有防烫伞,铲柄的顶端设有控制开关,该防烫伞其展开时位于铲柄的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伞面面积相同,而由于炒菜时铲杆下侧与锅较为靠近,容易造成炒菜时防烫伞与锅体干涉,影响正常的炒菜动作,同时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0005]公告号CN202458031U公开了一种炒菜铲子,包括铲子头以及与铲子头连接的铲子把,其中,还包括一个形状呈漏斗形的保护套,保护套连接在靠近铲子头与铲子把连接处的铲子把上,铲子把的中上部均位于保护套里,该防护套防护面积大,容易导致防护使用时与炒菜锅产生干涉,需要人员抬高手臂进行炒菜动作,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油溅厨具提供了一种能够通过伞骨杆配合透明罩形成的防护伞面避免热油迸溅烫伤手臂,同时能够避免炒菜时防护伞面与锅剐蹭,不影响正常炒菜作业,折叠收纳方便的防油溅厨具。
[0007]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油溅厨具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油溅厨具由前铲体、主铲杆、伞骨杆、铲把、滑套、铰接耳、透明罩、支撑杆、凹槽、连接套、固定杆、连接球节、万向球套和
卡板组成,前铲体置于主铲杆的一端上,铲把置于主铲杆的另一端上,滑套套置于铲把上,所述滑套上等弧度的开有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位于滑套的上部,所述凹槽的数量至少为三个,支撑杆的一端通过连接套置于凹槽内,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向主铲杆的方向斜向上延伸,多个伞骨杆的一端通过铰接耳置于主铲杆上,且位于主铲杆的上部,所述伞骨杆的另一端向铲把的方向斜向上延伸,所述伞骨杆的另一端端面为弧形面,所述伞骨杆为弧形杆,所述伞骨杆和支撑杆一一对应,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置于伞骨杆的中部,所述支撑杆的长度大于伞骨杆长度的一半,多个所述伞骨杆通过透明罩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主铲杆的下部置有连接球节,所述连接球节位于铰接耳和铲把之间,万向球套套置于连接球节上,固定杆的一端置于万向球套上,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向铰接耳的方向斜向下延伸,卡板置于固定杆的另一端上。
[0008]有益效果。
[0009]一、通过上部面积大,下部面积小的不均匀防护伞面结构,避免炒菜时防护伞面与锅剐蹭,影响正常的炒菜作业。
[0010]二、能够避免炒菜时人员过度抬高手臂来避免防护伞面与锅剐蹭,省时省力。
[0011]三、防护伞面能够便捷的展开收纳,便于锅铲的正常摆放。
[0012]四、 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0013]五、成本低廉,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14]图1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油溅厨具的立体结构图;图2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油溅厨具使用时的立体结构图;图3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油溅厨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油溅厨具滑套的立体结构图;图5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油溅厨具铰接耳的立体结构图,其仅展示了装置去除一端伞骨时的结构;图6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油溅厨具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7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油溅厨具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图。
[0015]附图中其中为:前铲体(1),主铲杆(2),伞骨杆(3),铲把(4),滑套(5),铰接耳(6),透明罩(7),支撑杆(8),凹槽(9),连接套(10),固定杆(11),连接球节(12),万向球套(13),卡板(14)。
[0016]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油溅厨具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油溅厨具由前铲体(1)、主铲杆(2)、伞骨杆(3)、铲把(4)、滑套(5)、铰接耳(6)、透明罩(7)、支撑杆(8)、凹槽(9)、连接套(10)、固定杆(11)、连接球节(12)、万向球套(13)和卡板(14)组成,前铲体(1)置于主铲杆(2)的一端上,铲把(4)置于主铲杆(2)的另一端上,滑套(5)套置于铲把(4)上,所述滑套(5)上等弧度的开有多个凹槽(9),多个所述凹槽(9)位于滑套(5)的上部,所述凹槽(9)的数量至少为三个,支撑杆(8)的一端通过连接套(10)置于凹槽(9)内,所述支撑杆(8)的另一端向主铲杆(2)的方向斜向上延伸,多个伞骨杆(3)的一端通过铰接耳(6)置于主铲杆(2)上,且
位于主铲杆(2)的上部,所述伞骨杆(3)的另一端向铲把(4)的方向斜向上延伸,所述伞骨杆(3)的另一端端面为弧形面,所述伞骨杆(3)为弧形杆,所述伞骨杆(3)和支撑杆(8)一一对应,所述支撑杆(8)的另一端铰接置于伞骨杆(3)的中部,所述支撑杆(8)的长度大于伞骨杆(3)长度的一半,多个所述伞骨杆(3)通过透明罩(7)相连接,所述滑套(5)的内侧壁上置有卡齿,所述铲把(4)上置有和卡齿相对应的齿槽,所述透明罩(7)由耐高温材料制成,所述伞骨杆(3)和支撑杆(8)均由轻质材料制成;使用时,初始状态下,滑套(5)位于铲把(4)上,支撑杆(8)贴合在铲把(4)的外侧壁上,伞骨杆(3)保持闭合状态,当需要炒菜对热油进行隔绝时,推动滑套(5),使得滑套(5)推动支撑杆(8)向主铲杆(2)的方向移动,支撑杆(8)的另一端推动伞骨杆(3)向远离主铲杆(2)的方向移动,使得伞骨杆(3)呈打开状态,然后将滑套(5)上的卡齿对应卡合在铲把(4)上齿槽内,使得伞骨杆(3)和透明罩(7)对应配合形成上部面积大下部面积小的不均匀防护伞面,从而对热油进行隔绝,同时,避免炒菜时防护伞面与锅剐蹭,从而避免对炒菜的正常作业造成影响,且不需要工作人员过度抬高手臂来避免防护伞面与锅剐蹭,省时省力,当炒菜结束后,通过滑套(5)将伞骨杆(3)收回,能够便捷的展开收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油溅厨具,其特征是:由前铲体、主铲杆、伞骨杆、铲把、滑套、铰接耳、透明罩、支撑杆、凹槽、连接套、固定杆、连接球节、万向球套和卡板组成,前铲体置于主铲杆的一端上,铲把置于主铲杆的另一端上,滑套套置于铲把上,所述滑套上等弧度的开有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位于滑套的上部,支撑杆的一端通过连接套置于凹槽内,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向主铲杆的方向斜向上延伸,多个伞骨杆的一端通过铰接耳置于主铲杆上,且位于主铲杆的上部,所述伞骨杆的另一端向铲把的方向斜向上延伸,所述伞骨杆的另一端端面为弧形面,所述伞骨杆为弧形杆,所述伞骨杆和支撑杆一一对应,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置于伞骨杆的中部,所述支撑杆的长度大于伞骨杆长度的一半,多个所述伞骨杆通过透明罩相连接,所述滑套的内侧壁上置有卡齿,所述铲把上置有和卡齿相对应的齿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油溅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铲杆的下部置有连接球节,所述连接球节位于铰接耳和铲把之间,万向球套套置于连接球节上,固定杆的一端置于万向球套上,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向铰接耳的方向斜向下延伸,卡板置于固定杆的另一端上,所述卡板内置有多个滚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油溅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数量至少为三个,能够保证对透明罩进行稳固支撑的同时,形成上部面积大下部面积小的不均匀防护伞面,从而对热油进行隔绝,避免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A四七J四三二八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丽斯顿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