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破裂的路侧石及其铺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14088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破裂的路侧石及其铺设方法,包括路侧石本体,所述路侧石本体朝向路面的一侧面设置有防护层,且路侧石本体远离防护层的一侧内部掏空形成中空状态的开口槽,开口槽中设置有中支撑钢件与侧支撑钢件。本申请具有开口槽的路侧石本体其自身重量显著减轻,便于转运以及施工,并且中支撑钢件能够侧支撑钢件从路侧石本体内部提供支撑力,进而加强了整体的结构强度,达到防破裂目的;借助防护层在将路侧石本体布置于事故高发路段后,提高路侧石本体受到撞击时的抗破裂效果,得以降低路侧石本体受损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后续替换路侧石本体的数量,并具有降低安全隐患的效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破裂的路侧石及其铺设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路侧石,具体是一种防破裂的路侧石及其铺设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路侧石石料采用质地均匀的天然麻石机械切削加工而成,石材的强度必须合格,要求其色泽均匀,表面无裂纹,棱角完整,外观一致,无明显斑点、色差,不允许有风化现象。具有耐碱耐酸耐磨等物理特性,具有美观大方,经久耐用,产量大,色差小,适合各种大型道路铺设等特点,装卸时不准摔、砸、撞、碰,以免造成损伤。
[0003]传统的路侧石虽然成本低,应用范围广,但是其在事故多发路段的使用效果不佳,例如靠近十字路口的道路旁或者转弯的道路旁,如若事故较为严重,会破坏石体自身,而如若事故较轻,达不到对车辆或者人们的保护效果,不具有降低事故危险的主动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破裂的路侧石及其铺设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防破裂的路侧石,包括路侧石本体,所述路侧石本体朝向路面的一侧面设置有防护层,且路侧石本体远离防护层的一侧内部掏空形成中空状态的开口槽,开口槽中设置有中支撑钢件与侧支撑钢件;
[0007]所述中支撑钢件包括一根固定在开口槽顶表面与底表面中部的竖支撑筋,竖支撑筋的中部焊接横支撑筋的一端,而横支撑筋的另一端固定于开口槽的后侧面;
[0008]所述侧支撑钢件包括一三角筋,三角筋的三个端部分别固定于开口槽的顶、底与侧表面,且三角筋的中部还焊接有加强筋,加强筋的中部通过另外的支撑筋固定在开口槽后侧面的对应位置。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路侧石本体的开口槽内底面由内向外成形有倾斜朝下的淌水坡。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路侧石本体的一侧面开设有多个沿竖直方向上的凹槽,且两个凹槽之间形成矩形且竖直布置的凸起条,相邻路侧石本体在对接后,其中一个路侧石本体侧面上的凸起条紧密嵌入到另一个相邻路侧石本体的凹槽中。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护层由外护板、中缓冲板与内护板依次连接而成,外护板与内护板均为钢板一体成型而成,而中缓冲板采用橡胶板一体冲压制得,且通过热压的方式固定到外护板与内护板的相对面上。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缓冲板上开设有多个均布排列的镂空孔。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护板、中缓冲板与内护板的顶侧面均成形有坡面,使得防护层的顶侧形成倒圆角的坡面。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护板的外侧面中部开设有竖向的容纳槽,容纳
槽的上下端面转动连接有一竖直的转柱,转柱外部固定套装有呈橡胶材质的防撞圈。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撞圈的周面开设有多个均布排列的球形卡槽,每个球形卡槽中均插接有一相匹配的卡块一端,且卡块的另一端伸出所在的球形卡槽并通过热压的方式连接有橡胶的消能半球。
[0016]一种防破裂的路侧石的铺设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17](1)预制防破裂的路侧石,即在厂家将其加工成预定的形状,然后组装中支撑钢件;、侧支撑钢件、转柱、防撞圈、消能半球、外护板、中缓冲板和内护板;
[0018](2)将预制防破裂的路侧石运输的施工路段,初次使用的时候在施工段挖掘半埋槽,并将预制防破裂的路侧石的下侧卡入半埋槽内;如果是进行修补和替换,需要将损坏的预制防破裂的路侧石敲碎以后挖出半埋槽,并将槽内清理干净,然后将新的预制防破裂的路侧石放入到槽内;
[0019](3)往新装好的预制防破裂的路侧石边缘缝隙处填抹水泥浆料,人工用工具调整水泥浆料,并使得缝隙被堵上即可。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本专利技术具有开口槽的路侧石本体其自身重量显著减轻,便于转运以及施工,并且中支撑钢件能够侧支撑钢件从路侧石本体内部提供支撑力,进而加强了整体的结构强度,达到防破裂目的。
[0022]2.本专利技术借助凸起条与凹槽形成相互咬合的连接方式,提高相邻路侧石本体连接之间的连接牢度,这样在砌衬时也能够增加水泥的接触面积,增加连接强度,从而也就通过提高抗冲撞效果来达到一定的防破裂效果。
[0023]3.本专利技术防护层提高迎撞面(路侧石本体朝向路面的一侧)的结构强度,提高在事故频发路段路侧石本体的抗冲击效果,从而提高路侧石本体受到撞击时的抗破裂效果,得以降低路侧石本体受损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后续替换路侧石本体的数量,虽然在短期看来,这种石体的生产成本会提高,但是长期来看,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更换路侧石本体的采购成本以及人力成本,具有缩减路政开支的效果。
[0024]4.本专利技术布置于事故高发路段,例如靠近十字路口的道路旁或者转弯的道路旁,这样当车辆或者人们意外冲撞时,消能半球能够优先产生形变,起到消减撞击能量的效果,而后防撞圈随着起到缓冲并能够进行微小的转动,这些动作都有助于消减瞬间的冲击力度,并且防撞圈与消能半球可采用废弃橡胶制成,从而能够压缩制造成本,降低使用过程中的经济负担。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多个路侧石本体间的连接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单个路侧石本体后侧的正视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防护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消能半球的安装示意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相邻路侧石本体间的对接示意图。
[0030]图中:1、路侧石本体;2、开口槽;3、中支撑钢件;4、侧支撑钢件;5、三角筋;6、加强筋;7、横支撑筋;8、竖支撑筋;9、淌水坡;10、转柱;11、防撞圈;12、消能半球;13、外护板;14、
中缓冲板;15、内护板;16、镂空孔;17、凹槽;18、球形卡槽;19、卡块;20、凸起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防破裂的路侧石,包括路侧石本体1,所述路侧石本体1朝向路面的一侧面设置有防护层,且路侧石本体1远离防护层的一侧内部掏空形成中空状态的开口槽2,开口槽2中设置有中支撑钢件3与侧支撑钢件4;
[0033]所述中支撑钢件3包括一根固定在开口槽2顶表面与底表面中部的竖支撑筋8,竖支撑筋8的中部焊接横支撑筋7的一端,而横支撑筋7的另一端固定于开口槽2的后侧面;
[0034]所述侧支撑钢件4包括一三角筋5,三角筋5的三个端部分别固定于开口槽2的顶、底与侧表面,且三角筋5的中部还焊接有加强筋6,加强筋6的中部通过另外的横支撑筋7固定在开口槽2后侧面的对应位置,具有开口槽2的路侧石本体1其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破裂的路侧石,包括路侧石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路侧石本体(1)朝向路面的一侧面设置有防护层,且路侧石本体(1)远离防护层的一侧内部掏空形成中空状态的开口槽(2),开口槽(2)中设置有中支撑钢件(3)与侧支撑钢件(4);所述中支撑钢件(3)包括一根固定在开口槽(2)顶表面与底表面中部的竖支撑筋(8),竖支撑筋(8)的中部焊接横支撑筋(7)的一端,而横支撑筋(7)的另一端固定于开口槽(2)的后侧面;所述侧支撑钢件(4)包括一三角筋(5),三角筋(5)的三个端部分别固定于开口槽(2)的顶、底与侧表面,且三角筋(5)的中部还焊接有加强筋(6),加强筋(6)的中部通过另外的支撑筋(8)固定在开口槽(2)后侧面的对应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破裂的路侧石,其特征在于,所述路侧石本体(1)的开口槽(2)内底面由内向外成形有倾斜朝下的淌水坡(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破裂的路侧石,其特征在于,所述路侧石本体(1)的一侧面开设有多个沿竖直方向上的凹槽(17),且两个凹槽(17)之间形成矩形且竖直布置的凸起条(20),相邻路侧石本体(1)在对接后,其中一个路侧石本体(1)侧面上的凸起条(20)紧密嵌入到另一个相邻路侧石本体(1)的凹槽(17)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破裂的路侧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由外护板(13)、中缓冲板(14)与内护板(15)依次连接而成,外护板(13)与内护板(15)均为钢板一体成型而成,而中缓冲板(14)采用橡胶板一体冲压制得,且通过热压的方式固定到外护板(13)与内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兵朱长胜李成才杜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阜阳市鑫源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