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压介质消杀灭活系统及加压舱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13803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加压介质消杀灭活系统,壳体置于加压舱的舱体的底部,壳体的顶部开设有进气口、底部开设有出气口,壳体内由上至下依次层叠有空气滤清器、污染介质灭活层、污染介质消杀层和污染介质吸附层,空气滤清器、污染介质灭活层、污染介质消杀层和污染介质吸附层(工作层)的四周外缘均与壳体内壁密封连接,出气口与加压舱底部的减压管路的一端密封连接。第一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检测进出气口的压力,控制器根据压差评估工作层的工作状态,在压差达到设定值时提示更换工作层。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加压舱,包括舱体、中央处理器和加压介质消杀灭活系统,舱体内设有第三压力传感器,减压管路上设置有真空泵,第三压力传感器和真空泵均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央处理器电连接。央处理器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压介质消杀灭活系统及加压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加压舱加压介质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加压介质消 杀灭活系统及加压舱。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加压舱升至工作压力后,按照治疗规程在某一压力值停留一定时 程后,按照医学规程进行减压,减压时,舱内加压介质从舱内通过操作台(控 制台)、减压阀门、减压管路、减压消声器直接排至大气当中,污染环境。 特别是高风险传染病大流行时,这种密闭环境人传人的风险在增加,为减小 甚至杜绝空气传播烈性传染病原体,通过技术手段,将半污染的加压介质安 全的排至舱外,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加压介质消杀 灭活系统及加压舱。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压介质消杀灭活系统,其特点在于,其包括壳体、第 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壳体置于加压舱的舱体的底 部,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进气口、底部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壳体内由上至 下依次层叠有空气滤清器、污染介质灭活层、污染介质消杀层和污染介质吸 附层,所述空气滤清器、污染介质灭活层、污染介质消杀层和污染介质吸附 层的四周外缘均与壳体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出气口与加压舱底部的减压管路 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于进气口处,所述第二压力传感 器设置于出气口处,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 接。
[0006]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进气口的压力,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 检测出气口的压力,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进气口的压力和出气口的压力之间 的压差评估空气滤清器、污染介质灭活层、污染介质消杀层及污染介质吸附 层的工作状态,并在压差达到设定值时提示更换空气滤清器、污染介质灭活 层、污染介质消杀层及污染介质吸附层的信息。
[0007]较佳地,所述出气口采用圆形管路,所述减压管路的内径与圆形管路的 外径相同,所述圆形管路的底部插设于减压管路的一端并通过多道O型密封 圈密封连接。
[000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加压舱,其特点在于,其包括舱体、中央处理器和上 述加压介质消杀灭活系统,所述舱体内设有第三压力传感器,所述减压管路 上设置有真空泵,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和真空泵均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
[0009]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加压舱舱内压力,所述控制器用于当加压 舱减压时,第三压力传感器检测出的压力值低于设定压力值时,启动真空泵, 在动力的作用下,将加压舱内的加压介质强行通过减压管路排出舱外。
[0010]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 明各较佳
实例。
[0011]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0012]本专利技术中,将加压舱内的污染介质通过加压介质消杀灭活系统进行消杀 灭活以获得清洁的空气,清洁的空气从减压管路排出大气,能够有效地杜绝 将半污染的加压介质排至舱外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0013]图1和图2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加压介质消杀灭活系统的结构示意 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 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 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加压介质消杀灭活系统,其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置于加压舱的舱体2的底部,所述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 进气口3、底部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壳体1内由上至下依次层叠有空气滤清 器5、污染介质灭活层6、污染介质消杀层7和污染介质吸附层8,所述空气 滤清器5、污染介质灭活层6、污染介质消杀层7和污染介质吸附层8的四 周外缘均与壳体1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出气口与加压舱底部的减压管路9的 一端密封连接。
[0016]其中,所述出气口采用圆形管路,所述减压管路9的内径与圆形管路的 外径相同,所述圆形管路的底部插设于减压管路9的一端并通过多道O型密 封圈密封连接。防止舱内气体直接从该连接缝隙中排至舱外,污染舱外空气。 壳体和空气滤清器、污染介质灭活层、污染介质消杀层及污染介质吸附层根 据安装位置可定制成方形、圆柱形等便于操作、更换的各种形式。
[0017]整个处理核心部件分层安装(空气滤清器5、污染介质灭活层6、污染 介质消杀层7和污染介质吸附层8)在一个只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其余四周 八面完全密封的壳体内,整个系统置于加压舱内,进气口与加压舱内大气相 通,出气口与减压管路相连。根据消毒杀菌规范,定期更换空气滤清器5、 污染介质灭活层6、污染介质消杀层7及污染介质吸附层8。空气滤清器5、 污染介质灭活层6、污染介质消杀层7及污染介质吸附层8做成式样如同蒸 格,一层叠一层,且每层的外缘与壳体内壁紧密密封,减压时加压舱内介质 只能通过“空气滤清器5、污染介质灭活层6、污染介质消杀层7及污染介 质吸附层8”,不能够从壳体与工作层(空气滤清器5、污染介质灭活层6、 污染介质消杀层7和污染介质吸附层8)边缘及缝隙中通过减压管路排出舱 外。从而达到舱内加压介质通过“工作层”后消毒灭活作用。
[0018]而且,所述加压介质消杀灭活系统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 感器和控制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于进气口3处,所述第二压力传感 器设置于出气口处,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 接。
[0019]在壳体的进气口3和出气口处分别接入压力传感器(即第一压力传感器、 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的压力差,控制器用于基 于压力差评估“空气滤
清器、污染介质灭活层、污染介质消杀层及污染介质 吸附层”(工作层)的工作状态,用以指导或参考消杀规范更换工作层时机 之外是否需要更早更换“工作层”,并在压差达到设定值时提示更换空气滤 清器、污染介质灭活层、污染介质消杀层及污染介质吸附层的信息。
[002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加压舱,其包括舱体2、中央处理器 和上述加压介质消杀灭活系统,所述舱体2内设有第三压力传感器4,所述 减压管路上设置有真空泵10,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4和真空泵10均与中央 处理器电连接。
[0021]在加压舱内设置压力传感器(即第三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加压舱舱 内压力,当加压舱减压时,第三压力传感器检测出的压力值低于3mpa时, 启动真空泵10,在动力的作用下,将加压舱内的加压介质强行通过减压管路 9排出舱外,防止舱内加压介质通过加压舱舱门排出舱外,污染环境。真空 泵10的停止时间根据加压舱仓容、真空泵排量大小、加压舱舱内压力为“0
”ꢀ
时等参数任意调节设置。
[0022]虽然以上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 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压介质消杀灭活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壳体置于加压舱的舱体的底部,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进气口、底部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壳体内由上至下依次层叠有空气滤清器、污染介质灭活层、污染介质消杀层和污染介质吸附层,所述空气滤清器、污染介质灭活层、污染介质消杀层和污染介质吸附层的四周外缘均与壳体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出气口与加压舱底部的减压管路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于进气口处,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于出气口处,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进气口的压力,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出气口的压力,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进气口的压力和出气口的压力之间的压差评估空气滤清器、污染介质灭活层、污染介质消杀层及污染介质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庭方以群喻锡成朱咏梅包晓辰薛建亚甘辉亮陈亮王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