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轨式液压移动列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3746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21:00
一种齿轨式液压移动列车,支撑靴驱动机构驱动支撑靴向上移动至最上端,此时支撑靴与地面不接触,两个钢轨与地面接触,之后离合装置与齿条Ⅰ相互咬合,牵引油缸的活塞杆向外伸出,由于离合装置与齿条Ⅰ相互咬合,此时牵引油缸推动车体通过行走轮沿钢轨向前运动,当牵引油缸的活塞杆全部伸出后,离合装置与齿条Ⅰ相互分离,此时前移油缸的活塞杆向内缩回,其驱动离合装置向前移动,之后离合装置再次与齿条Ⅰ相互咬合,通过不断重复上述过程,可以使车体不断沿钢轨向前步进,相对于传统的液压移动列车,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使用离合装置,因此钢轨的长度可以远远长于牵引油缸的行程,提高了列车的运行效率。行效率。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齿轨式液压移动列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矿用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齿轨式液压移动列车。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油的国家,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煤炭储量的33.8%。中国煤炭产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煤炭在中国一次性能源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煤炭消耗占全部能源的比例曾高达90%。近几年也不低于60%。
[0003]现在煤炭综合开采工作面一般选用远距离供电、供液或绞车牵引设备列车(车上装载供电、供液设备)的方式。近几年步进式液压自移列车组开始装备煤矿综合开采工作面。
[0004]步进式液压自移列车组采用乳化液千斤顶行走和抬升车体及运行轨道,车体在推移千斤顶作用行进一个步距后需在支撑千斤顶作用抬升车提及运行轨道,推移千斤顶收回带动运行轨道迁移,然后支撑千斤顶收回,整个车体及负载回复原始状态。这种运行方式不需煤炭开采企业铺设轨道及设置绞车,要大大降低了煤炭开采企业的前期投入,同时提高了劳动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深受煤炭开采企业青睐。
[0005]尽管这种步进式液压自移列车组相比以前传动运行方式有着颠覆性的进步,劳动效率、安全性有了巨大进步,也节省了企业前期投入,但是还任然存在效率不高、安全性较差、容易跑偏等缺陷,有待进一步优化运行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列车移动行程长,提高运行效率的齿轨式液压移动列车。
[0007]本专利技术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齿轨式液压移动列车,包括车体以及设置于车体下端的两个相互平行的钢轨,所述车体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转动安装有轮轴,所述轮轴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行走轮,前侧的两个行走轮滚动设置于前侧的钢轨上,后侧的两个行走轮滚动设置于后侧的钢轨上,还包括:钢轨连接装置,设置于车体下端,车体通过钢轨连接装置与车体相连,车体沿钢轨移动时,钢轨连接装置沿钢轨长度方向移动;两个支撑靴,分别设置于车体前后两侧,支撑靴通过支撑靴驱动装置驱动其上下移动,当支撑靴移动至最下端时,其与地面接触,钢轨上升至与地面不接触,当支撑靴移动至最上端时,其与地面不接触,钢轨与地面相接触;齿条Ⅰ,其长度与钢轨的长度相匹配,齿条Ⅰ安装于两个钢轨之间,齿条Ⅰ与钢轨相平行;牵引油缸,其尾端通过销轴Ⅰ与车体铰接连接,其前端通过销轴Ⅲ铰接连接于离合装置,离合装置与齿条Ⅰ相互咬合或分离。
[0008]进一步的,上述钢轨连接装置包括竖直安装于车体下端四个边角处的滑块,所述
滑块的内侧端转动安装有轨道限位轮,所述轨道限位轮滚动安装于同侧对应的钢轨外侧端的凹槽中。
[0009]进一步的,上述支撑靴驱动机构包括两个摆臂,两个摆臂的上端分别通过通轴铰接安装于车体的左右两侧,两个摆臂的下端分别通过销轴Ⅱ铰接安装于支撑靴的左右两侧,支撑油缸的尾端铰接安装于车体下端,其活塞杆头端通过销轴

铰接安装于支撑靴上,当支撑油缸的活塞杆向外伸出时,摆臂带动支撑靴向上摆动。
[0010]齿条Ⅰ有两根,两根齿条Ⅰ相互平行。
[0011]进一步的,上述离合装置包括滑座、倾斜设置于滑座前后两端的导向孔、位于滑座内且尾端通过销轴Ⅳ与滑座铰接连接的离合油缸以及滑块,所述牵引油缸的活塞杆头端通过销轴Ⅲ与滑座相铰接连接,所述滑座位于两跟齿条Ⅰ之间,离合油缸的尾端通过销轴Ⅳ与滑座相铰接连接,其活塞杆头端铰接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滑动设置于同侧的导向孔中,所述导向杆的头端安装有齿条Ⅱ,当离合油缸的活塞杆全部缩回时,导向杆在导向孔的导向下向下移动至齿条Ⅱ与同侧对应的齿条Ⅰ相啮合。
[0012]为了提高导向性,还包括水平转动安装于滑座下端的导向轮,齿条Ⅰ的内侧端延其长度方向焊接有槽钢,所述导向轮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于同侧对应的槽钢的凹槽中。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支撑靴驱动机构驱动支撑靴向上移动至最上端,此时支撑靴与地面不接触,两个钢轨与地面接触,之后离合装置与齿条Ⅰ相互咬合,牵引油缸的活塞杆向外伸出,由于离合装置与齿条Ⅰ相互咬合,此时牵引油缸推动车体通过行走轮沿钢轨向前运动,当牵引油缸的活塞杆全部伸出后,离合装置与齿条Ⅰ相互分离,此时前移油缸的活塞杆向内缩回,其驱动离合装置向前移动,之后离合装置再次与齿条Ⅰ相互咬合,通过不断重复上述过程,可以使车体不断沿钢轨向前步进,相对于传统的液压移动列车,本专利技术由于使用离合装置,因此钢轨的长度可以远远长于牵引油缸的行程,提高了列车的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滑座部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导向轮部位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摆臂部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轨道限位轮部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轨道部位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体 2.钢轨 3.齿条
Ⅰꢀ
4.牵引油缸 5.销轴
Ⅰꢀ
6.支撑油缸 7.支撑靴 8.摆臂 9.销轴
Ⅱꢀ
10.滑座 11.离合油缸 12.滑块 13.导向孔 14.导向杆 15.齿条
Ⅱꢀ
16.销轴
Ⅲꢀ
17.销轴
Ⅳꢀ
18.导向轮 19.行走轮 20.销轴
Ⅴꢀ
21.通轴 22.滑块 23.轨道限位轮 24.槽钢。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5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6]一种齿轨式液压移动列车,包括车体1以及设置于车体1下端的两个相互平行的钢
轨2,车体1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转动安装有轮轴,轮轴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行走轮19,前侧的两个行走轮19滚动设置于前侧的钢轨2上,后侧的两个行走轮19滚动设置于后侧的钢轨2上,还包括:钢轨连接装置,设置于车体1下端,车体1通过钢轨连接装置与车体1相连,车体1沿钢轨2移动时,钢轨连接装置沿钢轨2长度方向移动;两个支撑靴7,分别设置于车体1前后两侧,支撑靴7通过支撑靴驱动装置驱动其上下移动,当支撑靴7移动至最下端时,其与地面接触,钢轨2上升至与地面不接触,当支撑靴7移动至最上端时,其与地面不接触,钢轨2与地面相接触;齿条
Ⅰꢀ
3,其长度与钢轨2的长度相匹配,齿条
Ⅰꢀ
3安装于两个钢轨2之间,齿条
Ⅰꢀ
3与钢轨2相平行;牵引油缸4,其尾端通过销轴
Ⅰꢀ
5与车体1铰接连接,其前端通过销轴
Ⅲꢀ
16铰接连接于离合装置,离合装置与齿条
Ⅰꢀ
3相互咬合或分离。使用时,支撑靴驱动机构驱动支撑靴7向上移动至最上端,此时支撑靴7与地面不接触,两个钢轨2与地面接触,之后离合装置与齿条
Ⅰꢀ
3相互咬合,牵引油缸4的活塞杆向外伸出,由于离合装置与齿条
Ⅰꢀ
3相互咬合,此时牵引油缸4推动车体1通过行走轮19沿钢轨2向前运动,当牵引油缸4的活塞杆全部伸出后,离合装置与齿条
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轨式液压移动列车,包括车体(1)以及设置于车体(1)下端的两个相互平行的钢轨(2),所述车体(1)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转动安装有轮轴,所述轮轴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行走轮(19),前侧的两个行走轮(19)滚动设置于前侧的钢轨(2)上,后侧的两个行走轮(19)滚动设置于后侧的钢轨(2)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轨连接装置,设置于车体(1)下端,车体(1)通过钢轨连接装置与车体(1)相连,车体(1)沿钢轨(2)移动时,钢轨连接装置沿钢轨(2)长度方向移动;两个支撑靴(7),分别设置于车体(1)前后两侧,支撑靴(7)通过支撑靴驱动装置驱动其上下移动,当支撑靴(7)移动至最下端时,其与地面接触,钢轨(2)上升至与地面不接触,当支撑靴(7)移动至最上端时,其与地面不接触,钢轨(2)与地面相接触;齿条Ⅰ(3),其长度与钢轨(2)的长度相匹配,齿条Ⅰ(3)安装于两个钢轨(2)之间,齿条Ⅰ(3)与钢轨(2)相平行;牵引油缸(4),其尾端通过销轴Ⅰ(5)与车体(1)铰接连接,其前端通过销轴Ⅲ(16)铰接连接于离合装置,离合装置与齿条Ⅰ(3)相互咬合或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轨式液压移动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轨连接装置包括竖直安装于车体(1)下端四个边角处的滑块(22),所述滑块(22)的内侧端转动安装有轨道限位轮(23),所述轨道限位轮(23)滚动安装于同侧对应的钢轨(2)外侧端的凹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轨式液压移动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靴驱动机构包括两个摆臂(8),两个摆臂(8)的上端分别通过通轴(21)铰接安装于车体(1)的左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常向东许中华路光亮唐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金瑞升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