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反射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3457 阅读:5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全反射显示器,其依次包括一透光体、一上基板、一下基板和多个加热装置,该上基板设置在该透光体下方,该上基板内具有多个像素单元,该像素单元内具有与与该透光体折射率相接近的折射率匹配液体,而且该折射率匹配液体密封在该像素单元内,该下基板具有多个气体存储室并设置在该上基板下方,该多个加热装置用以对该气体存储室内气体进行加热膨胀进而控制该折射率匹配液体左右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器,特别是一种全反射显示器
技术介绍
近数十年以来,除了一些中小尺寸及笔记型计算机的显示器外,可以说全是彩色映像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器的天下,但是,近年来由于网络宽频的普及和数字讯号传播方式的改变,彩色映像管显示技术遭遇新世代显示技术的全面挑战。目前新世代显示技术的平面显示器主要有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电浆显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PDP)、投影显示器和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OLED)等,其中又以液晶显示器较为普及。请参阅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的反射型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该反射型液晶显示器1自下而上包括一下玻璃基板123、一反射片18、一液晶单元16、一上玻璃基板121、一补偿膜14及一偏光片12。光线自该偏光片12进入该反射型液晶显示器1后,到达该反射片18,经该反射片18反射后,再次经过液晶单元16、补偿膜14及偏光片12,最终射出该反射型液晶显示器1,从而使观测者可以看见显示的内容。请参阅图2,是一种全反射式光学开关工作原理示意图,其揭露于2003年7月2日公开的中国专利申请第01140399号。该全反射式光学开关2包括一透明多边形柱状体21、多个耦合玻璃23、一层折射率匹配液体25以及多个推挤装置27。其中,该透明多边形柱状体21具有两个端面(图未示)与多个侧面212,光讯号自一侧面212入射该透明多边形柱状体21,并产生全反射。该多个耦合玻璃23分别与该多个侧面212毗邻设置,并分别与该多个侧面212形成多个狭缝232。该折射率匹配液体25具有与该透明多边形柱状体21及耦合玻璃23相同的折射率,其位于该狭缝232中。该推挤装置27用于将该折射率匹配液体25移入与移出该多个狭缝232。该推挤装置27是一热气泡喷墨印刷装置,当该热气泡印刷装置加热时产生一气泡并且注入该狭缝232中,移出该狭缝232中的折射率匹配液体25;当温度降低时,该气泡自该狭缝232消失后,该折射率匹配液体25移入该狭缝232。该全反射式光学开关2的工作原理为当该透明多边形柱状体21的侧面212与耦合玻璃23的间的狭缝232内不具有折射率匹配液体25时,光讯号通过该侧面212发生全反射,并在该透明多边形柱状体21内进行;另外,当该透明多边形柱状体21的侧面212与耦合玻璃23之间的狭缝232内具有折射率匹配液体25时,光讯号通过该折射率匹配液体25与该耦合玻璃23,射出该透明多边形柱状体21。该全反射式光学开关应用于光通讯领域,可以实现将进入该光学开关的单路或多路光讯号转变成多路或单路光讯号进行输出,但是,该技术在显示器领域的应用中未见揭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上述全反射式光学开关的工作原理显示的全反射显示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全反射显示器依次包括一透光体、一上基板、一下基板和多个加热装置,该上基板设置在该透光体下方,该上基板内具有多个像素单元,该像素单元内具有与与该透光体折射率相接近的折射率匹配液体,而且该折射率匹配液体密封在该像素单元内,该下基板具有多个气体存储室并设置在该上基板下方,该多个加热装置用以对该气体存储室内气体进行加热膨胀进而控制该折射率匹配液体左右移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全反射显示器与现有技术的显示器显示原理完全不同,利用一折射率匹配液体与透光体及下基板的配合,便可控制光讯号的输出与否从而形成显示的明暗状态,而且本专利技术的全反射显示器构成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全反射型液晶显示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全反射式光学开关工作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全反射显示器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沿图3中IV-IV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4的V部分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5的VI部分放大示意图。图7与图8是本专利技术全反射显示器第一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是本专利技术全反射显示器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立体示意图。该全反射显示器3包括一透光体31、一上基板33及一下基板37。该上基板33设置在该透光体31下方,其与该透光体31相接合;该下基板37设置在该上基板33下方。请一同参阅图4和图5,分别是本专利技术全反射显示器第一实施方式沿图3中IV-IV方向的剖面图与图4的V部分放大示意图。该透光体31的材料是玻璃,其折射率Nd≥1.4;该上基板33内具有多个像素单元332,其包括并列的一第一存储室3323与一第二存储室3325,该第一存储室3323与该第二存储室3325透过一信道3327相连,该第一存储室3323内具折射率匹配液体35,其折射率与该透光体31的折射率相接近,如油墨,该折射率匹配液体35密封在该第一存储室3323内;该透光体31与该上基板33的接合面对应于该第一存储室3323部分为透光区,对应于该第一存储室3323以外的部分为黑色光吸收区;该下基板37内具有多个加热装置371、多个气体存储室373和多个隔热槽375。该多个气体存储室373分别与该多个像素单元332对应,而且该气体存储室373与该像素单元332通过一孔3321相通,其所存储的气体是空气,可进一步优选为氮气;该加热装置371设置在该气体存储室373周围,其是由一驱动电路(图未示)控制,而且该驱动电路是通过总线(图未示)选通,从而对气体存储室373内气体进行加热;该隔热槽375设置在该两气体存储室373之间,用于防止热量传递。当未激活该加热装置371时,该折射率匹配液体35密封在该第一存储室3323内。请参阅图6,是图4的VI部分放大示意图。当激活该加热装置371时,由于气体存储室373内气体受热膨胀,通过孔3321进入该第一存储室3323内,而该折射率匹配液体35受到气体的挤压,经由信道3327进入左边的第二存储室3325内。请一同参阅7图和图8,是本专利技术全反射显示器第一实施方式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7所示,当未激活该加热装置371时,气体存储于该气体存储室373内。此时该折射率匹配液体35密封在该第一存储室3323内。光线a进入该透光体31后,由于该折射率匹配液体35的折射率与该透光体31的折射率相接近,光线a在该透光体31与该折射率匹配液体35的接口处未能产生全反射,而是通过该折射率匹配液体35从下基板37出射。此时观察者从透光体31一侧不能接收该像素的光线,即该像素显示为暗态。如图8所示,当激活该加热装置371时,所存储的气体受热膨胀,经孔3321进入该第一存储室3323,该折射率匹配液体35受到该气体的挤压,经由该信道3327进入左边的第二存储室3325。光线b进入该透光体31后,由于气体的折射率小于该透光体31的折射率,光线b在该透光体31与该折射率匹配液体35的接口处产生全反射,则光线b在该透光体31出射。因此,通过加热装置371的加热,气体进入该第一存储室3323,将该折射率匹配液体35从右边的第一存储室3323挤入左边的第二存储室3325,使入射光线在气体与该透光体31形成的接口处发生全反射,从而可使该像素单元332所在区域显示为亮区;反之,当加热装置371停止加热时,气体冷却并且重新回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反射显示器,依次包括一透光体、一上基板、一下基板和多个加热装置,该上基板设置在该透光体下方,该上基板内具有多个像素单元,该像素单元内具有与与该透光体折射率相接近的折射率匹配液体,而且该折射率匹配液体密封在该像素单元内,该下基板具有多个气体存储室并设置在该上基板下方,该多个加热装置用以对该气体存储室内气体进行加热膨胀进而控制该折射率匹配液体左右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仁淙李俊佑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