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防己的新型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134291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2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粉防己的新型种植方法,所述种植方法包括选地、整地、施底肥、种子育苗、移栽、除草、追肥、固苗搭架以及日常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新型合理的种植方案,不仅能提高粉防己的产量,还能缩短栽培周期。还能缩短栽培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粉防己的新型种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草药栽培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粉防己的新型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粉防己,中药名,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具有祛风止痛,利水消肿之功效。主治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脚气肿痛,疥癣疮肿,原发性高血压。
[0003]粉防己野生于丘陵山地、河堤、草丛或矮林边缘下,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根系较为发达,生长在一米深以下的地层中,耐干、耐旱,但由于深层的土壤养分不足,所以生长周期较长。一株采挖后的防己残根断茎要经过8~10年才能长成药用商品。随着粉防己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野生资源的开采量也随之剧增,使得老产区资源濒临枯竭。现有的粉防己种植技术大多偏向于传统栽培,缺乏成熟且规范的技术性管理,因此产量普遍偏低,且栽培周期也拉长。
[0004]综上所述,如何设计一种粉防己的新型种植方法,通过新型合理的种植方案,不仅能提高粉防己的产量,还能缩短栽培周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粉防己的新型种植方法,通过新型合理的种植方案,不仅能提高粉防己的产量,还能缩短栽培周期。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粉防己的新型种植方法,所述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和整地:选择海拔500m以下、排灌方便、光照充足、中性偏酸的肥沃土壤,清除土壤表面的杂质后,将土地深挖70-80cm;(2)施底肥:按0.8-1.5 m行距开种植沟,沟深70-80 cm,埋入3000 kg/亩的控释底肥,再做成30-40 cm高的种植床垄;(3)种子育苗:选择8-10月份红色的成熟种籽,将果实连柄摘下,用水浸泡揉搓,滤出种子后用1%高锰酸钾或1%多菌灵浸种消毒30 min,再晾干,装入透气容器,置阴凉通风干燥处贮藏,然后在秋季至春季3月份将种子直播于大田,进行育苗;(4)移栽:选择来年2-3月且下雨过后数天土壤干湿适宜时,对育好的幼苗进行移栽,按株行距(25-35) cm
×
(30-40) cm栽植,在床垄上先开深宽14-16 cm的栽植沟,将粉防己幼苗栽入沟穴,以埋入根茎为宜,压实土壤,浇水定根,然后用粉碎的秸秆覆盖;(5)除草:早春时勤除杂草,雨后宜勤松土锄杂草,并把沟中的土培到垄上;(6) 追肥:根据粉防己生长发育状况年施肥2-3次,初春,行间开沟,每亩追肥1000-1500 kg有机肥,5-7月份,追肥1-2次,每亩施用2500 kg稀沼气液或枯饼液;(6)搭架固苗:当藤蔓长到30cm之前,在粉防已栽培地以(3-6)m
×
(2-5)m的株行距栽植1.3-1.5m高的固定桩,然后将植株的藤蔓牵引至固定桩;(7)日常管理:定期排灌、防虫。
[0007]进一步地,所述控释底肥包括质量比为7:3的第一底肥和第二底肥,具体施底肥的方法为:在种植沟70-80cm深处,埋入1800 kg/亩的第一底肥,然后加土覆盖至50-60cm沟深处,埋入1200 kg/亩的第二底肥,然后再加土做成床垄。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肥由多个包裹有肥料的封闭袋组成,所述肥料包括质量比为19:1的有机肥和磷肥,所述第二底肥包括质量比为9:1的有机肥和氮磷钾复合肥,氮磷钾复合肥中各种营养元素的质量比为N:P:K=3:2:5。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肥的制备方法为:将磷肥放入400-500r/min的粉碎机中进行粉碎,过30-40目筛后得到的磷肥颗粒,再与有机肥混合搅拌均匀后,装入孔径为0.2-0.3mm的封闭袋中即可,所述封闭袋为水不溶性材料制成。
[001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桩外侧面交替设有攀爬区和隔离区,攀爬区和隔离区的宽度比为(1-5):1,攀爬区的表面粗糙,供植株藤蔓绕桩攀爬,隔离区的表面光滑,用于阻止植株藤蔓在该区域攀爬。
[001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桩主体为水泥桩、木桩、金属桩或者塑料桩。
[0012]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区喷涂有润滑涂料,所述润滑涂料包括10-20份环氧树脂、5-10份酚醛树脂、20-35份胺类固化剂、8-15份聚四氟乙烯以及10-15份软金属合金,所述软金属合金包括质量比为1:2:4:6的铅、锌、锡、锑。
[0013]进一步地,所述攀爬区通过磨砂处理形成粗糙面。
[0014]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区在喷涂润滑涂料之前先打磨光滑。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的种植方案设计,包括选地、整地、施底肥、种子育苗、移栽、除草、追肥、固苗搭架以及日常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粉防己的产量;(2)本专利技术施用控释底肥,将底肥分成两部分在土壤中不同的深度进行施肥,可以满足植株在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需求,从而提高产量;(3)本专利技术是在70-80cm深处施第一底肥,保证了深层土壤的养分,因而可以缩短生长周期;(4)本专利技术的最底层第一底肥由多个包裹有肥料的封闭袋组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肥料的流失,再通过控制封闭袋的孔径,即可使肥料分批流出,使得营养被植株逐步吸收,避免因前期营养吸收过快导致后期营养缺乏的问题;(5)由于磷肥的移动性差,且施入土壤后易被固定而失去有效性,本专利技术将磷肥分上下两层施用,满足植株在不同生长时期对P元素的需求;(6)本专利技术在固苗搭架时,通过在固定桩设置固定的攀爬路线,控制植株藤蔓长势,高于固定桩的藤蔓可以及时剪除,使得所有植株的藤蔓的长度保持一致,从而使得植株总体长势尽量保持较高水平的一致,提高产量;(7)本专利技术固苗搭架后,由于藤蔓的攀爬路径一致,使得藤蔓长势整齐,不仅避免藤蔓交叉混乱难打理,还避免藤蔓交叉重叠造成下方植株光照不足导致的生长缺陷。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粉防己的新型种植方法,所述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和整地:选择海拔500m以下、排灌方便、光照充足、中性偏酸的肥沃土壤,清除土壤表面的杂质后,将土地深挖75cm;(2)施底肥:按1.2行距开种植沟,沟深75 cm,埋入3000 kg/亩的控释底肥,再做成35cm高的种植床垄;(3)种子育苗:选择8-10月份红色的成熟种籽,将果实连柄摘下,用水浸泡揉搓,滤出种子后用1%高锰酸钾浸种消毒30 min,再晾干,装入布袋等透气容器,置阴凉通风干燥处贮藏,然后在秋季至春季3月份将种子直播于大田,进行育苗;(4)移栽:选择来年2-3月且下雨过后数天土壤干湿适宜时,对育好的幼苗进行移栽,按株行距30cm
×
35cm栽植,在床垄上先开深宽15cm的栽植沟,将粉防己幼苗栽入沟穴,以埋入根茎为宜,压实土壤,浇水定根,然后用粉碎的秸秆覆盖;(5)除草:早春时勤除杂草,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防己的新型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和整地:选择海拔500m以下、排灌方便、光照充足、中性偏酸的肥沃土壤,清除土壤表面的杂质后,将土地深挖70-80cm;(2)施底肥:按0.8-1.5 m行距开种植沟,沟深70-80 cm,埋入3000 kg/亩的控释底肥,再做成30-40 cm高的种植床垄;(3)种子育苗:选择8-10月份红色的成熟种籽,将果实连柄摘下,用水浸泡揉搓,滤出种子后用1%高锰酸钾或1%多菌灵浸种消毒30 min,再晾干,装入透气容器,置阴凉通风干燥处贮藏,然后在秋季至春季3月份将种子直播于大田,进行育苗;(4)移栽:选择来年2-3月且下雨过后数天土壤干湿适宜时,对育好的幼苗进行移栽,按株行距(25-35) cm
×
(30-40) cm栽植,在床垄上先开深宽14-16 cm的栽植沟,将粉防己幼苗栽入沟穴,以埋入根茎为宜,压实土壤,浇水定根,然后用粉碎的秸秆覆盖;(5)除草:早春时勤除杂草,雨后宜勤松土锄杂草,并把沟中的土培到垄上;(6) 追肥:根据粉防己生长发育状况年施肥2-3次,初春,行间开沟,每亩追肥1000-1500 kg有机肥,5-7月份,追肥1-2次,每亩施用2500 kg稀沼气液或枯饼液;(6)搭架固苗:当藤蔓长到30cm之前,在粉防已栽培地以(3-6)m
×
(2-5)m的株行距栽植1.3-1.5m高的固定桩,然后将植株的藤蔓牵引至固定桩;(7)日常管理:定期排灌、防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防己的新型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释底肥包括质量比为7:3的第一底肥和第二底肥,具体施底肥的方法为:在种植沟70-80cm深处,埋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柱招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南麓农林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