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区间组合式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13251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2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铁区间组合式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建造于车站的主泵站废水池和建造于隧道的区间废水池;区间废水池中设有废水提升器、潜水泵、液位传感器;废水提升器和潜水泵经排水管连接部署于车站的真空机组;所述排水管上设有第二隔膜阀组;排水管还通过分支管道连接主泵站废水池,分支管道上设有第三隔膜阀组。本发明专利技术较区间真空排水技术拥有更优的经济性,较潜水泵排水技术拥有更良好的排水性能,具备多领域实用的潜力。具备多领域实用的潜力。具备多领域实用的潜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区间组合式排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水系统,尤其是一种用于地铁区间隧道排水的组合式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内地铁工程的快速建设,存在低点且仅具备设置道床内集水坑排水的区间隧道时有出现。地铁运营期,区间隧道设有联络通道兼废水泵站时,隧道排水借助道床排水沟的汇水能力,将废水汇集至区间低点泵站的集水池内,并采用潜水泵抽排,包括少量的结构渗漏水以及事故工况下的消防废水。当盾构区间隧道局部低点不具备设置联络通道的条件时,因无法在轨下实施标准集水池,隧道排水主要依靠优化低点处道床集水池设计,辅以特定的机械排水设施,实现排水。对于第二种情况,目前已采用或可采用的排水技术,主要有潜水泵排水技术和真空排水技术,潜水泵排水受停泵保护水位的限制,集水池内仍会留存100~200mm深的废水,水泵容易锈蚀,且长期存水,造成道床、钢轨锈蚀的问题,对于日常运维和检修的要求很高;真空排水技术虽能实现浅层积水的排除,但在实现同等水量的消防废水排除时,设备的整体造价比潜水泵高出近50%。
[000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组合式排水系统,兼顾真空排水技术和潜水泵排水技术的优点,同时避免二者各自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方案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地铁区间隧道排水的组合式排水系统。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地铁区间组合式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建造于车站的主泵站废水池和建造于隧道的区间废水池;区间废水池中设有废水提升器、潜水泵、液位传感器;废水提升器和潜水泵经排水管连接部署于车站的真空机组;所述排水管上设有第二隔膜阀组;排水管还通过分支管道连接主泵站废水池,分支管道上设有第三隔膜阀组。
[0007]所述区间废水池为一窄长型集水池,建造于地铁区间隧道低点,并与道床排水沟连通。
[0008]所述排水管沿区间隧道壁敷设至车站真空排水泵房,接至真空机组。
[0009]所述真空机组对外引出用于控制第一隔膜阀组、第二隔膜阀组、第三隔膜阀组启闭的气动管。
[0010]在潜水泵处设置泵控箱,为潜水泵供电并控制潜水泵的工作状态。
[0011]在车站真空机组附近设置综控箱,综控箱通过控制电缆分别连接真空机组、泵控箱、第一隔膜阀组、第二隔膜阀组、第三隔膜阀组、液位传感器,获取区间废水池液位,控制阀门的启闭,实现真空机组、潜水泵的交替切换工作。
[0012]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本专利技术中的地铁区间组合式排水系统,通过技术的有效整合和联控,将潜水泵与真空排水系统联合应用,低水位时小型真空排水系统的介入可高效排除浅积水,兼顾实现潜水泵排除消防等特殊工况下大流量废水的能力,多工况灵活切换,有效节省装置造价及运维成本,实现区间废水的适当抽排,为道床创造理想的无水环境,大流量排水时对潜水泵的整机性能和停泵水位要求低,可选用较大功率水泵,减少水泵总数量,节省运营维护成本。采用单个排水管路的切换可以减少区间隧道内过多管道的敷设,并极大程度地降低造价。组合式排水系统较区间真空排水技术拥有更优的经济性,较潜水泵排水技术拥有更良好的排水性能,具备多领域实用的潜力。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其中:1.真空机组;2.综控箱;3.废水提升器;4.泵控箱;5.潜水泵;6.第一隔膜阀组;7.第二隔膜阀组;8.第三隔膜阀组;9.气动管;10.排水管;11.液位传感器;12.控制电缆;13.主泵站废水池;14.区间废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如图1所示,一种地铁区间组合式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建造于车站的主泵站废水池13和建造于隧道的区间废水池14;区间废水池14中设有废水提升器3、潜水泵5、液位传感器11;废水提升器3和潜水泵5经排水管10连接部署于车站的真空机组1;所述排水管10上设有第二隔膜阀组7;排水管还通过分支管道连接主泵站废水池13,分支管道上设有第三隔膜阀组8。
[0018]所述区间废水池14为一窄长型集水池,建造于地铁区间隧道低点,并与道床排水沟连通。
[0019]所述排水管10沿区间隧道壁敷设至车站真空排水泵房,接至真空机组1。
[0020]所述真空机组1对外引出用于控制第一隔膜阀组6、第二隔膜阀组7、第三隔膜阀组8启闭的气动管9。
[0021]在潜水泵5处设置泵控箱4,为潜水泵5供电并控制潜水泵5的工作状态。
[0022]在车站真空机组1附近设置综控箱2,综控箱2通过控制电缆12分别连接真空机组1、泵控箱4、第一隔膜阀组6、第二隔膜阀组7、第三隔膜阀组8、液位传感器11,获取区间废水池液位,控制阀门的启闭,实现真空机组、潜水泵的交替切换工作。
[0023]本组合式排水系统在区间隧道的低点结合道床排水沟设置一处窄长型集水池,内设两台潜水泵5,停泵水位满足200~300mm即可。同时设置一套小型的真空机组1,将废水提升器3一并设置于上述集水池内,仅用于日常结构渗漏水排水。
[0024]如图1所示,平时废水提升器3后第一隔膜阀组6,和真空机组1进水管前第二隔膜阀组7关闭,使区间内排水管10呈真空状态。集水池水深位于液位H1以下时,真空机组1与潜水泵5均处于待机状态。当池内水位达到液位H1时,真空机组1工作,第一隔膜阀组6、第二隔膜阀组7由气动管9驱动开启,系统抽吸集水池废水至基本排干。如遇消防废水或偶然的大流量废水汇流造成水位上升至液位H2(潜水泵停泵水位),并持续上涨至液位H3保持一定时
间而未见下降时,液位传感器11联动关闭第一隔膜阀组6、第二隔膜阀组7,开启旁通管上第三隔膜阀组8,真空机组1转至待机状态,潜水泵5工作,将真空排水管道切换为潜水泵5的压力排水管道,实现大流量废水抽排。待水位下降至液位2,并在一定时间内未见增长时,潜水泵停泵,系统切换为真空排水模式,抽排池内浅层积水,如此交替运行。
[0025]地铁区间组合式排水系统,在低水位时小型真空排水系统介入可高效排除浅积水,为道床创造理想的无水环境,大流量排水时对潜水泵的整机性能和停泵水位要求低,可选用较大功率水泵,减少水泵总数量,简化多泵并联的控制逻辑,降低能耗,有效节省运维成本,并能良好地实现消防废水的连续排除。采用单个排水管路的切换可以减少区间隧道内过多管道的敷设,并极大程度地降低造价。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区间组合式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包括建造于车站的主泵站废水池(13)和建造于隧道的区间废水池(14);区间废水池(14)中设有废水提升器(3)、潜水泵(5)、液位传感器(11);废水提升器(3)和潜水泵(5)经排水管(10)连接部署于车站的真空机组(1);所述排水管(10)上设有第二隔膜阀组(7);排水管还通过分支管道连接主泵站废水池(13),分支管道上设有第三隔膜阀组(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区间组合式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区间废水池(14)为一窄长型集水池,建造于地铁区间隧道低点,并与道床排水沟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区间组合式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0)沿区间隧道壁敷设至车站真空排水泵房,接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云天陈新程茀刘学志南君肖鹏伟杨伟帅翟君张弛王佳慧孙卓张永炜陶文嘉李轶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