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模板用固定装置及墙体模板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3227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2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墙体模板固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墙体模板用固定装置及墙体模板。一种墙体模板用固定装置,包括:杆体,用于贯穿待固定的墙体模板;第一紧固件,设于所述杆体延伸至所述待固定的墙体模板外侧的第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杆体的第一端枢接,具有与所述杆体平行设置以贯穿所述待固定的墙体模板的第一状态,和贯穿所述待固定的墙体模板后在力的作用下转动至与所述杆体垂直,以与所述待固定的墙体模板外侧接触固定的第二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不需要搭设外脚手架,施工成本低,降低安全隐患的墙体模板用固定装置及墙体模板。隐患的墙体模板用固定装置及墙体模板。隐患的墙体模板用固定装置及墙体模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墙体模板用固定装置及墙体模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墙体模板固定
,具体涉及一种墙体模板用固定装置及墙体模板。

技术介绍

[0002]钢筋混凝土墙体施工过程中,首先进行钢筋绑扎及模板搭设工作,这就需要在墙体两侧搭设脚手架,用于模板绑扎过程中作为操作平台使用,以将对拉螺栓依次贯穿外侧模板和内侧模板后,再通过螺帽拧紧固定。外脚手架的设置不仅增加了施工成本,由于施工人员直接站立在外脚手架上进行操作,因此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钢筋混凝土墙体施工过程中需要搭设外脚手架,施工成本高,存在安全隐患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不需要搭设外脚手架,施工成本低,降低安全隐患的墙体模板用固定装置及墙体模板。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墙体模板用固定装置,包括:
[0005]杆体,用于贯穿待固定的墙体模板;
[0006]第一紧固件,设于所述杆体延伸至所述待固定的墙体模板外侧的第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杆体的第一端枢接,具有与所述杆体平行设置以贯穿所述待固定的墙体模板的第一状态,和贯穿所述待固定的墙体模板后在力的作用下转动至与所述杆体垂直,以与所述待固定的墙体模板外侧接触固定的第二状态。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紧固件分设在所述转轴两侧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重量不同。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相对所述转轴对称设置的两个槽体,两个所述槽体与所述待固定的墙体模板外侧的两个在竖直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管件适配,以与所述管件接触固定,所述第一紧固件在处于第二状态时,与位于下方的管件对应的第二部分的重量略大于与位于上方的管件对应的第一部分的重量。
[0009]可选地,所述杆体靠近第一端设有容纳空间,所述第一紧固件在处于第一状态时,部分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且所述容纳空间具有允许所述第一紧固件由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换的开口。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紧固件在处于第一状态时在竖直方向上沿所述杆体的径向长度不大于所述容纳空间沿所述杆体的径向长度。
[0011]可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杆体延伸至所述待固定的墙体模板内侧的第二端的第二紧固件。
[0012]可选地,所述第二紧固件上设有允许所述杆体贯穿的通孔。
[0013]可选地,所述杆体为螺杆,所述螺杆外侧套设有塑料套管。
[0014]一种墙体模板,包括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墙体模板用固定装置。
[0015]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16]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墙体模板用固定装置,在对墙体模板进行固定时,只需将杆体和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一紧固件由墙体模板的内侧水平贯穿至外侧,并将第一紧固件完全暴露后,再往回拉动杆体,由于第一紧固件通过转轴与杆体的第一端枢接,因此在拉动过程中,第一紧固件受到一定的振动,发生摆动,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绕转轴转动至与杆体垂直,直至与墙体模板外侧接触固定,由此实现了对墙体模板外侧的固定,且免除了外脚手架的搭设,施工成本较低,同时降低了安全隐患。
[0017]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墙体模板用固定装置,第一紧固件分设在转轴两侧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重量不同,这样第一紧固件在完全贯穿墙体模板后就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转动,直至与杆体垂直,操作更加方便、可靠。
[0018]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墙体模板用固定装置,第一紧固件在处于第一状态时,部分位于杆体的容纳空间中,以减小整个装置的体积,便于顺利贯穿墙体模板。且容纳空间具有允许第一紧固件由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换的开口,以方便第一紧固件在贯穿墙体模板后,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动转动至第二状态,避免干涉。
[0019]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墙体模板用固定装置,杆体为螺杆,螺杆外侧套设有塑料套,便于与第二紧固件的固定,且可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墙体模板用固定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紧固件处于第一状态时的局部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墙体模板用固定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紧固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的局部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墙体模板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墙体模板用固定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在第一紧固件处于第一状态时的局部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墙体模板用固定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在第一紧固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的局部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杆体;2、第一紧固件;3、第二紧固件;4、转轴;5、槽体;6、管件;7、紧固螺母;8、钢结构框架;9、外模板;10、内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30]如图1至3所示的墙体模板用固定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用于贯穿待固定的墙体模板的杆体1,以及分设于所述杆体1延伸至所述待固定的墙体模板外侧的第一端的第一紧固件2和延伸至所述待固定的墙体模板内侧的第二端的第二紧固件3。
[0031]所述杆体1为螺杆,所述螺杆外侧套设有塑料套管,螺杆和塑料套管自待固定的墙体模板内侧至外侧水平贯穿。
[0032]杆体1的第一端设有作为转轴4的销轴,销轴与杆体1垂直设置,第一紧固件2通过转轴4与所述杆体1的第一端枢接,具有与所述杆体1平行设置以贯穿所述待固定的墙体模板的第一状态,和贯穿所述待固定的墙体模板后在力的作用下转动至与所述杆体1垂直,以与所述待固定的墙体模板外侧接触固定的第二状态。
[0033]所述第一紧固件2分设在所述转轴4两侧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重量不同。具体的,所述第一紧固件2为山型卡,包括相对所述转轴4对称设置的两个槽体5,两个所述槽体5与所述待固定的墙体模板外侧的两个在竖直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管件6适配,以与所述管件6接触固定,管件6为龙骨。所述第一紧固件2在处于第二状态时,与位于下方的管件6对应的第二部分的重量略大于与位于上方的管件6对应的第一部分的重量,即图1中转轴4右侧的重量略大于左侧的重量,可以在第一紧固件2加工时略微增加右侧部分的厚度即可实现。
[0034]为尽量减小整个装置的体积,以顺利贯穿待固定的墙体模板,所述杆体1靠近第一端设有容纳空间,即该部分设置为U字型,转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体模板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1),用于贯穿待固定的墙体模板;第一紧固件(2),设于所述杆体(1)延伸至所述待固定的墙体模板外侧的第一端,通过转轴(4)与所述杆体(1)的第一端枢接,具有与所述杆体(1)平行设置以贯穿所述待固定的墙体模板的第一状态,和贯穿所述待固定的墙体模板后在力的作用下转动至与所述杆体(1)垂直,以与所述待固定的墙体模板外侧接触固定的第二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模板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2)分设在所述转轴(4)两侧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重量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体模板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2)包括相对所述转轴(4)对称设置的两个槽体(5),两个所述槽体(5)与所述待固定的墙体模板外侧的两个在竖直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管件(6)适配,以与所述管件(6)接触固定,所述第一紧固件(2)在处于第二状态时,与位于下方的管件(6)对应的第二部分的重量略大于与位于上方的管件(6)对应的第一部分的重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维拯周元智黄晓康陈玲潘广元李帅程泽豪郝雪冬潘敏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