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动态因果模型抑郁症脑功能连接改变检测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抑郁症治疗
,具体为基于动态因果模型抑郁症脑功能连接改变检测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跃居全球第二位致残类疾病,其中79%的患者合并了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但我国对抑郁症及其所致的认知障碍的医疗防治识别率低,研究联合机器学习法,从长程(高阶功能连接)和局部(动态局部一致性)两个角度构建首发抑郁症患者认知障碍的分类模型,发现两组脑影像标志物,分别将诊断准确率提高至82.47%及72.5%,较传统低阶及静态的方法提高了约15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动态因果模型抑郁症脑功能连接改变检测系统及方法,包括脑部扫描模块(1)、数据传输模块(2)、动态因果分析模块(3)、总处理模块(4)、数据传输模块(5)、诊断模块(6)、数据输出模块(7)、数据发送模块(8)、供电模块(9)、数据接收终端(10)、断电判定模块(11)、数据记录模块(12)、单片机模块(13)、EEG数据采集模块(14)、fMRI数据处理模块(15)、DCM建模模块(16)、贝叶斯模型选择模块(17)、温度传感器(18)、散热风扇模块块(19),其特征在于:所述脑部扫描模块(1)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数据传输模块(2)的输入端,所述数据传输模块(2)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动态因果分析模块(3)的输入端,所述动态因果分析模块(3)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总处理模块(4)的输入端,所述总处理模块(4)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数据传输模块(5)的输入端,所述数据传输模块(5)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诊断模块(6)的输入端,所述诊断模块(6)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数据输出模块(7)的输入端,所述数据输出模块(7)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数据发送模块(8)的输入端,所述数据发送模块(8)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数据接收终端(10)的输入端;所述供电模块(9)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有所述总处理模块(4)的电源输入端,所述总处理模块(4)的外部固定安装有断电判定模块(11),所述断电判定模块(11)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数据记录模块(12)的输入端,所述数据记录模块(12)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数据输出模块(7)的输入端,所述动态因果分析模块(3)的内部设置有EEG数据采集模块(14),所述EEG数据采集模块(14)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fMRI数据处理模块(15)的输入端,所述fMRI数据处理模块(15)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DCM建模模块(16)的输入端,所述DCM建模模块(16)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贝叶斯模型选择模块(17)的输入端,所述供电模块(9)的外部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8)和所述散热风扇模块块(19),所述单片机模块(13)的控制端连接有所述散热风扇模块块(19)的电源输入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动态因果模型抑郁症脑功能连接改变检测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EG数据采集模块(14)的内部采集的EEG数据经Brain Vision Analyzer1.05软件进行离线处理,按200滋V/ms梯度触发变换率进行伪影去除,再分别进行心电搏动和眼动干扰的滤除;Brain Vision Analyzer清除脑电的成像伪迹和搏动伪迹在国内外已有应用;本文滤波后的EEG信号经2名有经验的脑电图室医生进行各自读图分析,辨认出双方均确认的典型棘波或棘慢波的发放时间,EEG时间精度为整数秒,如1秒内2次棘(棘慢)波则亦作为一次有效发放。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动态因果模型抑郁症脑功能连接改变检测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MRI数据处理模块(15)采用SPM2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预处理包括时间校正、头动校正、归一化及平滑,以EEG检出典型的癫痫波发放点为任务时间点,按事件相关模式进行模式定义,选用峰值为5秒的血氧响应函数,对每例患者大脑的正激活情况进行观察;再对该组每个t-检验统计图进行基于单样本t-检验的随机效应分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士军,刘玉洁,郑燕婷,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