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及电缆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3176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20:10
应变消除件8包括筒状的消除件主体32、外侧凸部33以及内侧凸部34。连接器主体7配置为隔着消除件主体32而相互相向,包括可夹紧消除件主体32的鞍座连结部17及夹紧鞍座18。鞍座连结部17及夹紧鞍座18构成为可使消除件主体32在夹紧消除件主体32状态下在径向内侧上弹性变形。在鞍座连结部17及夹紧鞍座18分别形成有压紧螺母侧内侧凹部40及鞍座侧内侧凹部35,上述压紧螺母侧内侧凹部40及上述鞍座侧内侧凹部35均沿圆周方向呈圆弧状延伸,用于收纳应变消除件8的外侧凸部33。消除件8的外侧凸部33。消除件8的外侧凸部3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及电缆线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及一种电缆线束。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0所示,JPH01-502365A(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双向光纤连接器103,包括由硬质塑料材料构成的基座100、衬套101以及弯曲限制件102。
[0003]在基座100形成有第一腔105与第二腔107,所述第一腔105用于容纳衬套101的凸缘104,所述第二腔107用于容纳弯曲限制件102的凸缘106。
[0004]在专利文献1中,保持电缆以避免电缆从连接器拔出的方面仍具有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电缆的保持力的技术。
[0007]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观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安装于电缆端部,包括:连接器主体;以及应变消除件,是安装于所述连接器主体的筒状体,用于容纳从所述连接器主体拉出的所述电缆;所述应变消除件包括筒状的消除件主体、外侧凸部以及内侧凸部,所述外侧凸部从所述消除件主体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且沿所述消除件主体的圆周方向呈环状延伸,所述内侧凸部从所述消除件主体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并且沿所述圆周方向呈环状延伸;所述连接器主体配置为隔着所述消除件主体而相互相向,包括可夹紧所述消除件主体的至少2个夹紧部;所述至少2个夹紧部构成为可使所述消除件主体在夹紧所述消除件主体的状态下在径向内侧上弹性变形;在所述至少2个夹紧部分别形成有内侧凹部,所述内侧凹部沿所述圆周方向呈圆弧状延伸,用于收纳所述应变消除件的所述外侧凸部。
[0009]优选为,所述外侧凸部与所述内侧凸部隔着所述消除件主体而背对背配置。
[0010]优选为,所述外侧凸部的突出高度尺寸大于所述内侧凹部的深度尺寸。
[0011]优选为,所述内侧凸部具有:插入引导面,朝向拉出方向且随着朝向所述拉出方向而向径向外侧倾斜;所述拉出方向是所述电缆从所述连接器拉出的方向。
[0012]优选为,所述内侧凸部具有:拔出抑制面,朝向插入方向且垂直于所述消除件主体的轴向;所述插入方向是将所述电缆插入至所述连接器的方向。
[0013]优选为,所述内侧凸部具有垂直于径向的面。
[0014]优选为,所述内侧凸部的截面形成为梯形状,且具有:插入引导面,朝向拉出方向且随着朝向所述拉出方向而向径向外侧倾斜,所述拉出方向是所述电缆从所述连接器拉出的方向;拔出抑制面,朝向插入方向且垂直于所述消除件主体的轴向,所述插入方向是将所述电缆插入至所述连接器的方向;以及垂直于径向的面。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缆线束,包括:上述的连接器;以及安装于所述连接器的所述电缆;通过所述至少2个夹紧部夹紧所述消除件主体,使所述应变消除件的所述内侧凸部陷入
所述电缆。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所述外侧凸部由所述内侧凹部所收纳,所述应变消除件在所述消除件主体的轴向上由所述连接器主体约束。此外,通过所述至少2个夹紧部使所述消除件主体在径向内侧上弹性变形,所述内侧凸部就陷入所述电缆,从而可保持电缆,以免所述电缆从所述连接器主体拔出。
[0017]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与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将依以下的详细描述及图式所揭内容得以理解,图式仅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例示,并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内容。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电缆线束的立体图。
[0019]图2为电缆线束的分解立体图。
[0020]图3为电缆线束的部分截面图,为表示夹紧应变消除件之前的状态。
[0021]图4为图3的A部放大图。
[0022]图5为图3的B部放大图。
[0023]图6为电缆线束的主要部分截面图,为表示在夹紧应变消除件的过程中,夹紧鞍座接触于应变消除件的状态。但图中省略表示截面的剖面线,以便于说明。
[0024]图7为电缆线束的主要部分截面图,为表示已夹紧应变消除件的状态。但图中省略表示截面的剖面线,以便于说明。
[0025]图8为表示内侧凸部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0026]图9为表示内侧凸部的其他变形例的截面图。
[0027]图10为简化专利文献1的图2的图。
[0028]符号说明
[0029]1:电缆线束
[0030]2:多芯电缆(电缆)
[0031]3:多芯连接器(连接器)
[0032]4:带有被覆层的电线
[0033]5:编织物
[0034]6:护套
[0035]7:连接器主体
[0036]8:应变消除件
[0037]10:连接器头
[0038]11:屏蔽件
[0039]12:端盖
[0040]12A:外螺纹
[0041]13:间隔件
[0042]14:套管
[0043]15:垫圈
[0044]16:压紧螺母
[0045]16A:内螺纹
[0046]16B:切口
[0047]17:鞍座连结部
[0048]17A:直孔
[0049]18:夹紧鞍座
[0050]18A:螺栓孔
[0051]19:螺栓
[0052]20:壳体
[0053]21:筒体
[0054]21A:外螺纹
[0055]22:连接螺母
[0056]30:被夹紧部
[0057]31:可挠部
[0058]32:消除件主体
[0059]32A:外周面
[0060]32B:内周面
[0061]33:外侧凸部
[0062]33A:外侧截顶面
[0063]33B:消除件侧第一限制面
[0064]33C:消除件侧第二限制面
[0065]33H:突出高度尺寸
[0066]34:内侧凸部
[0067]34A:内侧截顶面
[0068]34B:拔出抑制面
[0069]34C:插入引导面
[0070]34H:突出高度尺寸
[0071]35:鞍座侧内侧凹部
[0072]35A:截顶相向面
[0073]35B:鞍座侧第一限制面
[0074]35C:鞍座侧第二限制面
[0075]35D:斜面
[0076]35H:深度尺寸
[0077]36:鞍座侧内侧凸部
[0078]40:压紧螺母侧内侧凹部
[0079]40A:截顶相向面
[0080]40B:压紧螺母侧第一限制面
[0081]40C:压紧螺母侧第二限制面
[0082]40D:斜面
[0083]40H:深度尺寸
[0084]41:压紧螺母侧内侧凸部
[0085]50:第一倾斜面
[0086]51:第二倾斜面
[0087]100:基座
[0088]101:衬套
[0089]102:弯曲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安装于电缆端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主体;以及应变消除件,是安装于所述连接器主体的筒状体,用于容纳从所述连接器主体拉出的所述电缆;所述应变消除件包括筒状的消除件主体、外侧凸部以及内侧凸部,所述外侧凸部从所述消除件主体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且沿所述消除件主体的圆周方向呈环状延伸,所述内侧凸部从所述消除件主体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并且沿所述圆周方向呈环状延伸;所述连接器主体配置为隔着所述消除件主体而相互相向,包括可夹紧所述消除件主体的至少2个夹紧部;所述至少2个夹紧部构成为可使所述消除件主体在夹紧所述消除件主体的状态下在径向内侧上弹性变形;在所述至少2个夹紧部分别形成有内侧凹部,所述内侧凹部沿所述圆周方向呈圆弧状延伸,用于收纳所述应变消除件的所述外侧凸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凸部与所述内侧凸部隔着所述消除件主体而背对背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凸部的突出高度尺寸大于所述内侧凹部的深度尺寸。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智幸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