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基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2972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5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基站,其包括第一浇筑板、基站总成和第二浇筑板;其中,基站总成固定在第一浇筑板上;第二浇筑板浇筑形成在第一浇筑板和基站总成上,使基站总成固定嵌设在第二浇筑板中。本申请可以直接应用在各种装配式建筑中,第一、第二浇筑板可与装配式建筑融为一体,从而可以直接快速、高效地布置通信基站,替代了现有用于固定微基站的支架,节省了开发成本;其次,使基站总成与钢筋配筋直接连接,可以利用金属的热传导性,极大地提高了基站总成的散热效率。而由于提高了散热性能,布置同样功率的基站时,可以布置体积更小的基站箱,有利于降低材料成本;最后,由于散热效率提高,相同条件下基站的工作温度下降,有利于延长基站寿命。寿命。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信基站


[0001]本申请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通信基站。

技术介绍

[0002]通信基站应用非常广泛,现有通信基站绝大多数安装于铁塔上或基站杆上,并且大多数为宏基站。随着5G通信技术的普及,微基站的应用场景也逐渐多了起来,形成了宏基站和微基站共存的场景。5G通信技术在大流量、低延时和可靠性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接受,5G基站也被要求布置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如工厂、商用建筑、医院等。
[0003]由于装配式建筑具有绿色环保、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且节约劳动力、建筑质量比一般建筑更好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等建筑上。随着5G技术的普及,在建筑内布置基站也成了一种趋势。在炎热的夏季,部分建筑室内温度比较高,且空气不流通,给现有基站的散热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现阶段室内布置基站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0004]1.把基站安装在专用支架上。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成本高,需要占用室内空间,室内空气流动性差,极端情况下基站散热不满足要求。
[0005]2.把基站固定在墙上。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施工繁琐,不美观,散热效果非常差。
[0006]基于以上现状,本申请研究了一种与墙体一体化的通信基站,可以在装配式建筑内快速、高效、低成本地布置5G基站,同时解决了散热问题和美观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基站,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采用基站与墙体的一体化设计,达到优化基站散热性能,简化施工步骤,使基站能够应用于各种场景下的装配式建筑中。
[0008]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基站,其中,包括:
[0009]第一浇筑板;
[0010]基站总成,所述基站总成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浇筑板上;
[0011]第二浇筑板,所述第二浇筑板浇筑形成在所述第一浇筑板和所述基站总成的侧围上,使所述基站总成固定嵌设在所述第二浇筑板中。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浇筑板中设置有多条钢筋配筋,所述钢筋配筋凸出于所述第一浇筑板的表面,所述基站总成固定设置在所述钢筋配筋上。
[0013]传统基站的散热路径为:芯片(发热源)-界面材料-导热结构件-内部空气-外壳-外部环境。由于空气的导热系数和比热容都比较小,所以内部空气和外部环境(空气),均极大地降低了总体散热效率。本申请基站的散热路径除了传统的散热路径,另增加了以下路径:芯片(发热源)-界面材料-导热结构件-外壳-水泥混凝土墙(内部配筋全部连通)-外部环境。散热性能提升的原因为:1.墙体内钢筋和混凝土的传热系数和热容值均比空气大,钢
筋混凝土的热量传递速度比基站直接传到空气中要快。2.将墙体与基站一体化,由于墙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比基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数百倍,实际上是将基站的散热面积放大了若干倍。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钢筋配筋包括第一配筋和第二配筋,所述第二配筋固定焊接在所述第一配筋上,所述第二配筋上设置有填料空间。
[0015]其中,基站总成可以与多个第二配筋相连,从而可以通过多个第二配筋增强对基站总成的散热效果。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总成与所述钢筋配筋焊接连接。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总成通过螺栓、卡箍或钢丝中的一种与所述钢筋配筋固定连接。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总成包括基站本体、基站后壳和基站顶盖;
[0019]所述基站后壳固定嵌设在所述第二浇筑板中,且所述基站后壳与所述第一浇筑板固定连接;
[0020]所述基站本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基站后壳中;
[0021]所述基站顶盖固定扣设在所述基站后壳上,以将所述基站本体封闭在所述基站后壳中。
[00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后壳上设置有过线孔。
[00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浇筑板上形成有线槽,所述线槽在所述第二浇筑板上的设定位置处向所述第二浇筑板的一侧延伸并贯通。
[00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后壳中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基站本体通过所述连接结构固定设置在所述基站后壳中。
[00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顶盖通过螺栓或卡扣与所述基站后壳固定连接。
[0026]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27]本申请提供的形成在墙体上的一体化式通信基站,可以直接应用在各种装配式建筑场景中。一方面,带有一体化基站外壳的预制墙体构件按照正常装配流程装配完成,则已经将基站后壳布置完成,不需要再单独设置安装支架或者在墙体上开槽打孔安装,极大地提高了安装效率,节省了安装成本;其次,通过使基站总成与钢筋配筋直接连接,可以充分利用金属的热传导性,同时提高了基站的散热面积,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基站总成的散热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提高了散热性能,布置同样功率的基站,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法,则可以布置体积更小的基站箱,可以节省材料成本。最后,由于散热效率提高,相同条件下基站的工作温度下降,有利于延长基站寿命。
[0028]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基站的侧面剖视图;
[0030]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基站的爆炸图;
[0031]图3为第一浇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第二浇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基站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基站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7为基站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0036]附图标记:
[0037]1-第一浇筑板;
[0038]11-钢筋配筋;
[0039]111-第一配筋;
[0040]112-第二配筋;
[0041]2-基站总成;
[0042]21-基站后壳;
[0043]211-过线孔;
[0044]212-连接结构;
[0045]213-卡接凸起;
[0046]22-基站本体;
[0047]221-第二螺纹孔;
[0048]23-基站顶盖;
[0049]231-卡孔;
[0050]3-第二浇筑板;
[0051]31-线槽。
[0052]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0053]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54]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浇筑板(1);基站总成(2),所述基站总成(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浇筑板(1)上;第二浇筑板(3),所述第二浇筑板(3)浇筑形成在所述第一浇筑板(1)和所述基站总成(2)的侧围上,使所述基站总成(2)固定嵌设在所述第二浇筑板(3)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浇筑板(1)中设置有多条钢筋配筋(11),所述钢筋配筋(11)凸出于所述第一浇筑板(1)的表面,所述基站总成(2)固定设置在所述钢筋配筋(1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配筋(11)包括第一配筋(111)和第二配筋(112),所述第二配筋(112)固定焊接在所述第一配筋(111)上,所述第二配筋(112)上设置有填料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总成(2)与所述钢筋配筋(11)焊接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总成(2)通过螺栓、卡箍或钢丝中的一种与所述钢筋配筋(11)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基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苗雪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艾灵网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