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应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2960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感应加热装置,属于机械钣金技术领域。该感应加热装置包括支架和感应加热线圈;所述支架能够将所述感应加热线圈支撑起来;所述感应加热线圈包括两层线圈,分别为上层线圈和下层线圈;所述下层线圈位于所述上层线圈的下方;所述上层线圈与所述下层线圈连通。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带材进行加热,使得普通的螺旋风管机加工厚度从1.2mm以内提高到5mm,且成型后的厚壁螺旋风管咬口质量良好、密封性好、环刚度、抗压强度都有大幅提升。抗压强度都有大幅提升。抗压强度都有大幅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感应加热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机械钣金
,具体涉及一种感应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通过咬合的成型方式生产的螺旋风管,其壁厚一般限制在1.2mm以下,直径在1500mm以下,最先应用于通风送冷领域,后逐渐扩展到净化系统送回风管、中央空调通风管、工业送排风通风管、矿用抽放瓦斯管、矿用涂胶布风筒等领域。
[0003]由于螺旋风管成型技术简单、密封性好、环刚度高等一系列优点,该螺旋风管开始在航空航天用通风、液体输送系统、核潜艇通风系统等特殊场合进行推广试用。
[0004]但是尤其螺旋风管机轧机能力的限制,目前成型的带材厚度一般在 0.4mm-1.2mm之间,其材质主要以塑性较好的镀锌板、纯铝板、不锈钢等为主,大大限制了螺旋风管的广泛应用。
[0005]当成型的带材板厚扩展到2-5mm时,目前市面上的螺旋风管机就难以成型出咬合口,另外对成型板材的材质也有一定要求,板材必须塑性好,即延伸率在20%以上;强度低,即屈服强度在250Mpa以下;而对于室温塑性较差(延伸率在6%-20%)、强度高(屈服强度在250Mpa以上)的板带材不易螺旋咬合成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题,提供一种感应加热装置,能够对带材进行加热,用于对带材进行加热,使得较厚的带材也能被螺旋风管机进行加工,并提高成型后的厚壁螺旋风管咬口质量、密封性、环刚度和抗压强度。
[0007]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一种感应加热装置,所述感应加热装置包括支架和感应加热线圈;
[0009]所述支架能够将所述感应加热线圈支撑起来;
[0010]所述感应加热线圈包括两层线圈,分别为上层线圈和下层线圈;
[0011]所述下层线圈位于所述上层线圈的下方;
[0012]所述上层线圈与所述下层线圈连通。
[0013]所述感应加热线圈的一种结构是:
[0014]所述感应加热线圈采用C型感应线圈;
[0015]所述C型感应线圈中的上层线圈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U型线圈;
[0016]所述C型感应线圈中的下层线圈也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U型线圈;
[0017]所述上层线圈、下层线圈平行设置。
[0018]优选的,所述上层线圈的入口为进水口,所述上层线圈的出口通过一个直管线圈与所述下层线圈的入口连通;
[0019]所述下层线圈的出口为出水口。
[0020]优选的,所述直管线圈与上层线圈所在的平面、下层线圈所在的平面均垂直。
[0021]所述感应加热线圈的另一种结构是:
[0022]所述感应加热线圈采用直线型感应线圈;
[0023]直线型感应线圈中的上层线圈、下层线圈均为直管线圈;
[0024]两条直管线圈上、下平行设置。
[0025]优选的,所述上层线圈的入口为进水口,所述上层线圈的出口通过一个U 型线圈与所述下层线圈的入口连通,所述下层线圈的出口为出水口。
[0026]优选的,所述U型线圈所在的平面与上层线圈、下层线圈所在的平面垂直。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8]1.利用本技术可对带材进行加热,使得普通的螺旋风管机加工厚度从1.2mm以内提高到5mm,且成型后的厚壁螺旋风管咬口质量良好、密封性好、环刚度、抗压强度都有大幅提升。
[0029]2.通过在螺旋风管成型装置中加装本技术感应加热装置,大大扩展了螺旋风管的选材范围,使得螺旋风管成形材料不再局限于塑性好、强度低的镀锌板、纯铝板、不锈钢等,可选用一些室温塑性差、强度高、但高温塑性好的材料,如7075高强铝合金、2A02铝合金、TC4、TB2钛合金、Mg-Nd-Y-Zr等稀土系镁合金、TiAl基合金等,从而可将螺旋风管的使用领域扩展到航空航天用耐高温领域,或舰船核潜艇用通风系统等特殊军用场合。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技术感应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技术感应加热装置中的C型感应加热线圈示意图。
[0032]图3为本技术感应加热装置中的直线型感应加热线圈示意图。
[0033]图4为本技术感应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5实施例中利用安装有本技术的螺旋风管成型装置中的咬口成型机组成形的带材示意图。
[0035]图6为实施例中利用安装有本技术的螺旋风管成型装置制成的螺旋风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6]图中:1、开卷装置,2、感应加热装置,3、红外测温传感器,4、温控器, 5、感应加热控制系统,6、咬口成型机组,7、第一咬口轧辊组,8、第二咬口轧辊组,9、第三咬口轧辊组,10、咬口压合机组,11、咬口压合成型机组,12、上压合轮,13、下压合轮,14、带卷模具,15、厚壁螺旋风管,16、风管自动切断装置,17、第一支撑架,18、第二支撑架,19、红外感应装置,20、下咬口,21、上咬口,22、进水口,23、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8]本技术能够对板厚在1.2mm-5mm的镀锌板、纯铝板、不锈钢带材或板厚在0.8-5mm的室温塑性差、强度高、耐高温、难变形金属带材进行加热,利用现有的螺旋风管成型装置对加热后的带材进行螺旋咬合成型。
[0039]如图1到图3所示,本技术感应加热装置2包括支架和感应加热线圈,所述支架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将所述感应加热线圈支撑起来即可,且支架可以安装在带材的两侧,具
体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例如可以夹紧在生产线上的夹紧式支架、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生产线上的螺纹连接式支架等。所述感应加热线圈的频率为中频,所述感应加热线圈采用现有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其是中空的,给其通电,同时在其内腔中通入冷却水,对其结构以及与其连接的其它结构(例如冷却水泵、控制系统、交流电源等,交流电源对感应线圈通电,冷却泵用于感应线圈中冷却水的循环)和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0040]感应加热线圈可以采用C型感应线圈,也可以采用直线型感应线圈,线圈的截面形状可为矩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圆形等多种形状。
[0041]图1是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采用两个U型板表示了感应加热装置2,图2、图3是感应加热装置的具体形式。
[0042]所述C型感应线圈如图2所示,包括两层线圈,分别为上层线圈和下层线圈,所述上层线圈位于上方,所述下层线圈位于所述上层线圈的下方,所述上层线圈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U型线圈,下层线圈也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U型线圈,上层线圈、下层线圈平行设置。所述上层线圈的入口为进水口22,所述上层线圈的出口通过一个直管线圈与所述下层线圈的入口连通,所述直管线圈与上层线圈所在的平面、下层线圈所在的平面均垂直。所述下层线圈的出口为出水口23,冷却水从进水口22进入,依次穿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加热装置包括支架和感应加热线圈;所述支架能够将所述感应加热线圈支撑起来;所述感应加热线圈包括两层线圈,分别为上层线圈和下层线圈;所述下层线圈位于所述上层线圈的下方;所述上层线圈与所述下层线圈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加热线圈采用C型感应线圈;所述C型感应线圈中的上层线圈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U型线圈;所述C型感应线圈中的下层线圈也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U型线圈;所述上层线圈、下层线圈平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线圈的入口为进水口,所述上层线圈的出口通过一个直管线圈与所述下层线圈的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静涛杨兴文马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欣诺冷弯型钢产业研究院曹妃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