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液管路添加臭氧防返流结构及臭氧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2941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供液管路添加臭氧防返流结构及臭氧混合装置,其中供液管路添加臭氧防返流结构包括:气液混合部件和单向阀;所述气液混合部件包括液体输入部、与所述液体输入部连通的液体输出部和与所述液体输入部及液体输出部连通的臭氧添加部;所述单向阀包括阀体单向输入端和阀体单向输出端,所述阀体单向输出端与所述臭氧添加部连接;向所述阀体单向输入端输入臭氧,以将臭氧添加至经由所述液体输入部进入、液体输出部流出的液体。液体输出部流出的液体。液体输出部流出的液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液管路添加臭氧防返流结构及臭氧混合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液管路添加臭氧防返流结构及臭氧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臭氧灭菌为溶菌级方法,杀菌彻底,无残留,杀菌广谱,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孢、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另外,臭氧对霉菌都有杀灭作用。臭氧由于稳定性差,很快会自行分解为氧气或单个氧原子,而单个氧原子能自行结合成氧分子,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所以,臭氧是一种无污染的消毒剂。因此将臭氧融入水等液体制成具有杀菌效果的液体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向供液管路中添加臭氧是一种较为简便的方式,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因供液管路内液体压力变化造成返流,返流的液体损坏臭氧发生器的情况较为常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供液管路添加臭氧防返流结构及臭氧混合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供液管路添加臭氧防返流结构,包括:气液混合部件和单向阀;所述气液混合部件包括液体输入部、与所述液体输入部连通的液体输出部和与所述液体输入部及液体输出部连通的臭氧添加部;所述单向阀包括阀体单向输入端和阀体单向输出端,所述阀体单向输出端与所述臭氧添加部连接;向所述阀体单向输入端输入臭氧,以将臭氧添加至经由所述液体输入部进入、液体输出部流出的液体。
[0006]优选地,所述液体输入部与所述液体输出部之间设有液体通道;所述液体通道包括入液通道和出液通道,所述入液通道包括由所述液体输入部向所述液体输出部逐渐收窄的入液收窄部,所述出液通道包括由所述液体输出部向所述液体输入部逐渐收窄的出液收窄部;所述入液收窄部与所述出液收窄部交汇处设有与所述入液收窄部、所述出液收窄部以及所述臭氧添加部连通的臭氧吸入通道。
[0007]优选地,所述臭氧添加部与所述阀体单向输出端之间设有溢流部件,所述溢流部件包括溢流输入部和溢流输出部,所述溢流输入部与所述臭氧添加部连通,当臭氧添加部与所述阀体单向输出端之间的通道内压力超出预设值,所述通道内的介质能够经由所述溢流输出部排出。
[0008]优选地,所述臭氧吸入通道包括由所述臭氧添加部向所述入液收窄部与所述出液收窄部交汇处逐渐收窄的臭氧收窄部。
[0009]优选地,所述入液通道包括第一圆管通道部分和第一锥管通道部分,所述第一锥管通道部分形成所述入液收窄部;所述出液通道包括第二圆管通道部分和第二锥管通道部分,所述第二锥管通道部分形成所述出液收窄部。
[0010]优选地,所述臭氧吸入通道包括第三圆管通道部分和第三锥管通道部分,所述第
三锥管通道部分形成所述臭氧收窄部。
[0011]优选地,所述出液收窄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入液收窄部的长度。
[0012]优选地,所述臭氧添加部与所述阀体单向输出端之间设有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一接口用于匹配管路以连接所述臭氧添加部,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二接口用于匹配管路以连接所述阀体单向输出端,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三接口用于匹配管路以连接所述溢流输入部。
[0013]一种臭氧混合装置,所述的供液管路添加臭氧防返流结构和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臭氧输出端与阀体单向输入端连通。
[0014]优选地,所述臭氧发生器的空气输入端连接有气泵。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供液管路添加臭氧防返流结构,包括:气液混合部件和单向阀;所述气液混合部件包括液体输入部、与所述液体输入部连通的液体输出部和与所述液体输入部及液体输出部连通的臭氧添加部;所述单向阀包括阀体单向输入端和阀体单向输出端,所述阀体单向输出端与所述臭氧添加部连接;向所述阀体单向输入端输入臭氧,以将臭氧添加至经由所述液体输入部进入、液体输出部流出的液体。使用这种供液管路添加臭氧防返流结构可以向供液管路中的液体添加臭氧,并防止液压管路中压力及液体流速发生变化时液体返流至臭氧发生装置,防止臭氧发生装置损坏。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气液混合部件剖面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0021]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
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3]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实施例1
[0027]参考图1至图2所示,一种臭氧混合装置,包括供液管路添加臭氧防返流结构和臭氧发生器1,所述臭氧发生器1的臭氧输出端与阀体单向输入端51连通,所述臭氧发生器1的空气输入端连接有气泵2。
[0028]供液管路添加臭氧防返流结构,包括:气液混合部件3和单向阀5;
[0029]所述气液混合部件3包括液体输入部31、与所述液体输入部31连通的液体输出部38和与所述液体输入部31及液体输出部38连通的臭氧添加部39;
[0030]所述单向阀5包括阀体单向输入端51和阀体单向输出端52,所述阀体单向输出端52与所述臭氧添加部39连接;
[0031]所述臭氧发生器1向所述阀体单向输入端51输入臭氧,以将臭氧添加至经由所述液体输入部31进入、液体输出部38流出的液体。
[0032]本实施例中,所述液体输入部31与所述液体输出部38之间设有液体通道;所述液体通道包括入液通道32和出液通道35,所述入液通道32包括由所述液体输入部31向所述液体输出部38逐渐收窄的入液收窄部,所述出液通道35包括由所述液体输出部38向所述液体输入部31逐渐收窄的出液收窄部;所述入液收窄部与所述出液收窄部交汇处设有与所述入液收窄部、所述出液收窄部以及所述臭氧添加部39连通的臭氧吸入通道;当所述液体通道流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液管路添加臭氧防返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液混合部件和单向阀;所述气液混合部件包括液体输入部、与所述液体输入部连通的液体输出部和与所述液体输入部及液体输出部连通的臭氧添加部;所述单向阀包括阀体单向输入端和阀体单向输出端,所述阀体单向输出端与所述臭氧添加部连接;向所述阀体单向输入端输入臭氧,以将臭氧添加至经由所述液体输入部进入、液体输出部流出的液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液管路添加臭氧防返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输入部与所述液体输出部之间设有液体通道;所述液体通道包括入液通道和出液通道,所述入液通道包括由所述液体输入部向所述液体输出部逐渐收窄的入液收窄部,所述出液通道包括由所述液体输出部向所述液体输入部逐渐收窄的出液收窄部;所述入液收窄部与所述出液收窄部交汇处设有与所述入液收窄部、所述出液收窄部以及所述臭氧添加部连通的臭氧吸入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供液管路添加臭氧防返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添加部与所述阀体单向输出端之间设有溢流部件,所述溢流部件包括溢流输入部和溢流输出部,所述溢流输入部与所述臭氧添加部连通,当臭氧添加部与所述阀体单向输出端之间的通道内压力超出预设值,所述通道内的介质能够经由所述溢流输出部排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供液管路添加臭氧防返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吸入通道包括由所述臭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月马骥骏
申请(专利权)人:环佳悦享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