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泵吸式清淤小车的吸水笼手动操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2567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泵吸式清淤小车的吸水笼手动操控装置,包括:固定架、配重手轮、可折叠横梁、支架、水平转轴、固定销盘、竖直转轴、底座;其中,支架上设有水平转轴孔、第一定位孔,固定销盘上设有第二定位孔,水平转轴中心处有穿梁孔,底座有中心孔。固定架固定于泵吸式清淤小车顶部,底座固定于固定架上;竖直转轴一端插接于底座中心孔,竖直转轴固定于支架上。水平转轴穿过水平转轴孔,可折叠横梁穿过穿梁孔。固定销盘装于可折叠横梁下方的支架中。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用于泵吸式清淤小车的吸水笼手动操控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效率较高、安全性高、劳动强度较低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矿业领域。可广泛应用于矿业领域。可广泛应用于矿业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泵吸式清淤小车的吸水笼手动操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仓清淤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泵吸式清淤小车的吸水笼手动操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煤矿井下,水仓清淤作业多用泵吸式清淤小车。小车依靠内置的煤泥泵产生负压,通过吸水笼将煤泥吸入,然后加压并通过管道送到水仓之外。作业过程中,吸水笼通常放置在煤泥较多、粘稠度合适、便于抽吸的位置。这种频繁移动吸水笼的工作通常是依靠人工完成。显见,这种方式存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工作人贯经常暴露在厚煤泥的前方,一旦煤泥塌方,对人员势必造成伤害。再有,在坡脚、拐弯处,人员进入也存在安全隐患。
[0003]由此可见,在现有技术中,泵吸式清淤小车的水仓清淤作业存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安全性低等问题。
[0004]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在清淤小车上安装吸水笼的操控装置,操作人员在小车后方通过本装置就能够远程操控吸水笼,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效率较高、安全性高、劳动强度较低的用于泵吸式清淤小车的吸水笼手动操控装置。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用于泵吸式清淤小车的吸水笼手动操控装置包括:固定架(2)、配重手轮(1)、可折叠横梁(6)、支架(11)、水平转轴(3)、固定销盘(4)、竖直转轴(5)、底座(12);其中,可折叠横梁(6)为两段式结构,包括第一段梁(61)、第二段梁(62);支架(11)为直U型结构,且支架(11)的两个竖直部分上分别对应设置有1个水平转轴孔(111)与1个第一定位孔(112);固定销盘(4)为半圆形,且沿着固定销盘(4)圆弧边沿设置有3个以上的第二定位孔(40);水平转轴(3)中心处带有穿梁孔;底座(12)为带有中心孔的凸台阶型结构;
[0008]固定架(2)固定安装于泵吸式清淤小车(7)顶部,底座(12)固定于固定架(2)上;竖直转轴(5)一端插接于底座(12)中心孔中,竖直转轴(5)另一端固定于支架(11)水平部分的中心处。
[0009]水平转轴(3)分别穿过支架(11)的两个竖直部分上对应的水平转轴孔(111);第一段梁(61)穿过水平转轴(3)中心处的穿梁孔;固定销盘(4)设置于支架(11)的两个竖直部分之间,且固定销盘(4)直边缘部分固定于第一段梁(61)底部。
[0010]第一段梁(61)一端装配有配重手轮(1),第一段梁(61)另一端上设置有连接头;第二段梁(62)一端与第一段梁(61)上的连接头连接,第二段梁(62)另一端通过悬挂钢丝绳(9)连接吸水笼(10)。
[0011]综上所述,在泵吸式清淤小车处于工作状态时,作业人员可以通过控制泵吸式清淤小车的前进与后退,使得泵吸式清淤小车到达现场堆积的厚煤泥附近。在厚煤泥附近区域内,操作人员操纵配重手轮时,支架随着竖直转轴可以进行360度旋转,旋转的支架带动可折叠横梁以穿梁孔为中心进行左右转动,左右转动的可折叠横梁又带动吸水笼实现左右移动。当然,在厚煤泥附近区域内,操作人员操纵配重手轮时,可折叠横梁与水平转轴相配合,使得可折叠横梁能以穿梁孔为中心进行上下转动,上下转动的可折叠横梁带动吸水笼实现上下移动。当可折叠横梁上下转动时,固定销盘也随着可折叠横梁上下转动。当吸水笼需要停留在上下某一处进行作业时,可采用销轴穿过支架上的第一定位孔与固定销盘上对应的第二定位孔,以实现可折叠横梁在上下某一处的固定,从而将吸水笼固定于上下某一作业处。当泵吸式清淤小车处于非工作状态,可将第二段梁折叠并叠装于第一段梁上,减小本技术所述用于泵吸式清淤小车的吸水笼手动操控装置的占用空间。这样,本技术所述用于泵吸式清淤小车的吸水笼手动操控装置就能同时控制前后、左右、上下的煤泥抽吸工作,且通过可折叠横梁实现了较远距离的操作,较大范围地扩展了吸水笼的作业区域。具体而言,当操作人员在某一处完成煤泥抽吸作业时,可以通过手动操控装置将吸水笼放置于上下或左右的另一处进行煤泥抽吸作业;也可以通过控制泵吸式清淤小车前后移动,将吸水笼放置于前后的某一处进行煤泥抽吸作业。由此可见,操作人员可以较远距离的进行简单便捷的抽吸作业,避免了由于厚煤泥的塌方等原因而引起的不必要的伤害。通过本技术所述用于泵吸式清淤小车的吸水笼手动操控装置,操作人员的工作范围有了较大地扩展,不必再频繁的搬动吸水笼,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另外,本技术所述用于泵吸式清淤小车的吸水笼手动操控装置的结构也比较简单。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所述用于泵吸式清淤小车的吸水笼手动操控装置的总体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14]图1为本技术所述用于泵吸式清淤小车的吸水笼手动操控装置的总体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一种用于泵吸式清淤小车的吸水笼手动操控装置,包括:固定架2、配重手轮1、可折叠横梁6、支架11、水平转轴3、固定销盘4、竖直转轴5、底座12;其中,可折叠横梁6为两段式结构,包括第一段梁61、第二段梁62;支架11为直U型结构,且支架11的两个竖直部分上分别对应设置有1个水平转轴孔111与1个第一定位孔112;固定销盘4为半圆形,且沿着固定销盘4圆弧边沿设置有3个以上的第二定位孔40;水平转轴3中心处带有穿梁孔;底座12为带有中心孔的凸台阶型结构;
[0015]固定架2固定安装于泵吸式清淤小车7顶部,底座12固定于固定架2上;竖直转轴5一端插接于底座12中心孔中,竖直转轴5另一端固定于支架11水平部分的中心处。
[0016]水平转轴3分别穿过支架11的两个竖直部分上对应的水平转轴孔111;第一段梁61穿过水平转轴3中心处的穿梁孔;固定销盘4设置于支架11的两个竖直部分之间,且固定销
盘4直边缘部分固定于第一段梁61底部。
[0017]第一段梁61一端装配有配重手轮1,第一段梁61另一端上设置有连接头;第二段梁62一端与第一段梁61上的连接头连接,第二段梁62另一端通过悬挂钢丝绳9连接吸水笼10。
[0018]实际应用中,竖直转轴5与支架11可以是一体结构。
[0019]实际应用中,支架11竖直部分上设置的第一定位孔112与固定销盘4上的第二定位孔40相配合,通过采用销轴穿过第一定位孔112与固定销盘4上对应的第二定位孔40的方式,来实现对可折叠横梁6上下位置的固定。
[0020]实际应用中,泵吸式清淤小车7上安装有煤泥泵8,煤泥泵8通过软管连通吸水笼10。煤泥泵8由电机提供动力,该电机也安装于泵吸式清淤小车7上。在泵吸式清淤小车7处于工作状态时,连通煤泥泵8与吸水笼10的软管内处于负压状态,连通煤泥泵8的煤泥水出口处于正压状态,吸水笼10抽吸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泵吸式清淤小车的吸水笼手动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装置包括:固定架(2)、配重手轮(1)、可折叠横梁(6)、支架(11)、水平转轴(3)、固定销盘(4)、竖直转轴(5)、底座(12);其中,可折叠横梁(6)为两段式结构,包括第一段梁(61)、第二段梁(62);支架(11)为直U型结构,且支架(11)的两个竖直部分上分别对应设置有1个水平转轴孔(111)与1个第一定位孔(112);固定销盘(4)为半圆形,且沿着固定销盘(4)圆弧边沿设置有3个以上的第二定位孔(40);水平转轴(3)中心处带有穿梁孔;底座(12)为带有中心孔的凸台阶型结构;固定架(2)固定安装于泵吸式清淤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付中华韩涛李建功高飞王丽军王洲牛少廷韩泽龙牛西洋李超张佩王超胡强王卫东包珂王凯亮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长治经坊煤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