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除氨色饼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2561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高浓度除氨色饼,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PVB 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浓度除氨色饼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泡剂除氨
,具体涉及高浓度除氨色饼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偶氮二甲酰胺发泡剂为黄色固体粉末,因产气量大、性价比高,因此目前偶氮二甲酰胺占据发泡剂市场80%以上的份额。然而由于普通偶氮二甲酰胺发泡剂分解过程中,伴有副产物氨气产生,氨气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常温下为气体,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味,氨气含量过高会影响人体健康,近几年,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同时环保及出口的标准越来越严格,因为具有刺激性气味,使得偶氮二甲酰胺发泡剂应用领域受到限制。
[0003]目前出现了一些去氨剂,将去氨剂加入至发泡产品中以达到去除氨气的作用,去氨剂的加入量需要很大才能达到较好的除氨效果,去氨剂的大量加入使去氨剂与发泡产品原料相容性变差,导致原料及去氨剂的析出,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浓度除氨色饼,本专利技术通过PVB作为载体,合理控制增塑剂、偶联剂、增韧剂、润滑剂和除氨助剂的种类和用量,通过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协同,提高了各成分之间的相容性,使制备得到的除氨色饼浓度较高,将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高浓度除氨色饼加入至PVB发泡产品中时,由于除氨色饼为高浓度,所以加入量很小,同时高浓度除氨色饼自身的各成分相容性很好,因此不会使PVB发泡产品中成分的相容性变差,避免了成分的析出,保证了产品质量。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高浓度除氨色饼,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PVB 10-15%,增塑剂15-20%,偶联剂2-3%,增韧剂3-4%,润滑剂0.5-1.5%,除氨助剂60-65%;所述除氨助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氯化铝20%,偏磷酸铝60%,柠檬酸20%。
[0007]优选的,所述增塑剂由以下制备方法制得:(1)将乙二醇残液在温度为140-150℃下蒸馏1-2h,得到高浓度乙二醇残液;
[0008](2)将步骤(1)得到的高浓度乙二醇残液和辛癸酸混合,采用钛酸四丁酯作为催化剂,在180-200℃回流反应制备得到增塑剂;高浓度乙二醇残液与辛癸酸的质量比为1:2,钛酸四丁酯为高浓度乙二醇残液和辛癸酸质量总量的2%。
[0009]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特定种类的酸和催化剂,并配合合适的用量,在特定的温度下,得到高收率的乙二醇二辛癸酸酯;经过研究,酸、催化剂的种类以及用量,反应的温度、时间都存在相互协同促进的作用,上述参数缺一不可,是一个整体。
[0010]优选的,步骤(1)中,高浓度乙二醇残液中乙二醇的浓度为90%。
[0011]优选的,步骤(2)中,回流反应时间为5-6h,回流反应过程中进行搅拌,搅拌转速为80-90r/min。
[0012]优选的,步骤(2)中,辛癸酸中辛酸为30%,癸酸为70%。
[0013]优选的,所述偶联剂为单烷氧基焦磷酸酯型钛酸酯偶联剂。
[0014]优选的,增韧剂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0015]优选的,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钙。
[001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上述高浓度除氨色饼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塑化:将原料放入密炼机中塑化熔融得到塑化熔融物,温度为120-130℃,时间为1h;
[0017](2)研磨:将步骤(1)得到的塑化熔融物通过三辊研磨机研磨2-3遍,研磨温度为90-100℃,每遍15-20min,压力为5-10公斤;
[0018](3)成型:通过三辊开炼机压片成型,成型温度为40-50℃。
[0019]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上述高浓度除氨色饼在PVB发泡产品除氨中的应用。
[0020]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利用高浓度除氨色饼除氨的方法,将上述高浓度除氨色饼加入至制备PVB发泡产品的原料中,与原料混合均匀,高浓度除氨色饼的用量与PVB发泡产品原料中发泡剂的用量比为(0.5-1):1。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2]1、本专利技术通过PVB作为载体,合理控制增塑剂、偶联剂、增韧剂、润滑剂和除氨助剂的种类和用量,通过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协同,提高了各成分之间的相容性,使制备得到的除氨色饼浓度较高。
[0023]2、当将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高浓度除氨色饼加入至PVB发泡产品中时,由于除氨色饼为高浓度,所以加入量很小,同时高浓度除氨色饼自身的各成分相容性很好,因此不会使PVB发泡产品中成分的相容性变差,避免了成分的析出,保证了产品质量。
[0024]3、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增塑剂为乙二醇二辛酸酯和乙二醇二癸酸酯,一方面能够能够明显的提升本申请除氨助剂氯化铝、偏磷酸铝、柠檬酸与PVB的相容性,避免除氨助剂的析出,实现了除氨助剂的高浓度添加量;本专利技术中除氨助剂用量能达到60-65%,而且不会析出,能够得到高浓度的除氨色饼,保证在PVB发泡产品中的除氨效果;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将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乙二醇残液重新利用,用作本专利技术增塑剂的制备,提高了乙二醇残液的利用价值,提高了经济收益;将低价值乙二醇残液转换成高价值的增塑剂,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0025]4、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控制除氨助剂中的各成分种类和用量,实现较好的除氨效果;除氨助剂中的柠檬酸起到引导和催化的作用,与发泡剂结合,抑制发泡剂产生氨气;通过偏磷酸铝和氯化铝的配合能够实现吸收氨气的作用,氯化铝、偏磷酸铝和柠檬酸之间相互配合,协同增效,共同避免氨气产生;合理控制除氨助剂各成分的用量,过少抑制氨气的效果差,过多容易导致成分析出。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乙二醇残液和辛癸酸生产得到增塑剂的气相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8]本专利技术中的“乙二醇残液”,是在生产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具体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在辛醇和钛酸四丁酯高温反应下,酯化过程中脱离的乙二醇。“乙二醇残液”中乙二醇含量≥43%。
[0029]正如
技术介绍
部分介绍的,目前普通偶氮二甲酰胺发泡剂分解过程中,伴有副产物氨气产生,出现了一些去氨剂,将去氨剂加入至发泡产品中以达到去除氨气的作用,去氨剂的加入量需要很大才能达到较好的除氨效果,去氨剂的大量加入使去氨剂与发泡产品原料相容性变差,导致原料及去氨剂的析出,影响产品质量。
[0030]基于此,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浓度除氨色饼,本专利技术通过PVB作为载体,合理控制增塑剂、偶联剂、增韧剂、润滑剂和除氨助剂的种类和用量,通过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协同,提高了各成分之间的相容性,使制备得到的除氨色饼浓度较高,将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高浓度除氨色饼加入至PVB发泡产品中时,由于除氨色饼为高浓度,所以加入量很小,同时高浓度除氨色饼自身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浓度除氨色饼,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PVB 10-15%,增塑剂15-20%,偶联剂2-3%,增韧剂3-4%,润滑剂0.5-1.5%,除氨助剂60-65%;所述除氨助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氯化铝20%,偏磷酸铝60%,柠檬酸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浓度除氨色饼,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由以下制备方法制得:(1)将乙二醇残液在温度为140-150℃下蒸馏1-2h,得到高浓度乙二醇残液;(2)将步骤(1)得到的高浓度乙二醇残液和辛癸酸混合,采用钛酸四丁酯作为催化剂,在180-200℃回流反应制备得到增塑剂;高浓度乙二醇残液与辛癸酸的质量比为1:2,钛酸四丁酯为高浓度乙二醇残液和辛癸酸质量总量的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浓度除氨色饼,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高浓度乙二醇残液中乙二醇的浓度为9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浓度除氨色饼,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回流反应时间为5-6h,回流反应过程中进行搅拌,搅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武章韩振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金彩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