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箱散热装置及智能驾驶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2514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后备箱散热装置及智能驾驶车辆,后备箱散热装置包括;导风部件,导风部件的内部具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当后备箱散热装置安装于车辆的后备箱内时,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后备箱的外部空间连通;驱动部件,驱动部件设置于气流通道内部,以通过驱动部件驱动气流通过气流通道;其中,气流通道的内部设有用于安装发热元件的安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后备箱散热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后备箱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备箱散热装置及智能驾驶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后备箱散热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后备箱散热装置及智能驾驶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智能驾驶车辆内,需要增设很多附加元器件,例如工控机、电源模块等等,为了减小对车内空间的占用,相关技术中存在将附加元器件设置于智能驾驶车辆的后备箱内的方案。
[0003]智能驾驶车辆的这些附加元器件在工作时通常会产生较多的热量,当将其设置于后备箱内时,需要针对性设计后备箱散热装置来对这些元器件进行散热,从而避免这些元器件过热而无法正常工作。
[0004]相关技术中采用设置在后备箱上的风机或风扇来驱动气体流入和流出后备箱来对内部元器件进行散热,这种散热结构散热效果较差,无法满足发热量大的元器件的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备箱散热装置及智能驾驶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后备箱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后备箱散热装置,后备箱散热装置包括;导风部件,导风部件的内部具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当后备箱散热装置安装于车辆的后备箱内时,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后备箱的外部空间连通;驱动部件,驱动部件设置于气流通道内部,以通过驱动部件驱动气流通过气流通道;其中,气流通道的内部设有用于安装发热元件的安装部。
[0007]进一步地,导风部件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与后备箱连接,安装部设置在安装板上;导风罩,导风罩盖设在安装板上,以在导风罩与安装板之间形成气流通道。
[0008]进一步地,气流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道段、第二通道段、第三通道段,进风口位于第一通道段远离第二通道段的一端,出风口位于第三通道段远离第二通道段的一端。
[0009]进一步地,第一通道段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通道段的延伸方向之间呈第一夹角设置;第二通道段的延伸方向与第三通道段的延伸方向之间呈第二夹角设置。
[0010]进一步地,发热元件包括:第一发热件,第一发热件安装在安装板上;第一散热翅片,第一散热翅片设置在第一发热件靠近进风口的一侧,第一散热翅片与第一发热件接触。
[0011]进一步地,发热元件包括第二发热件,第二发热件设置在第一发热件远离安装板的一侧,第二发热件与第一发热件连接;第二发热件的第一表面与导风罩的第二表面贴合;其中,第一表面为第二发热件的远离第一发热件的一面;第二表面为导风罩的靠近安装板的一面。
[0012]进一步地,发热元件包括:第三发热件,第三发热件位于第一发热件靠近出风口的一侧,第三发热件与第一发热件间隔设置,第三发热件安装在安装板上;第二散热翅片,第二散热翅片设置在第三发热件远离安装板的一侧,第二散热翅片与第三发热件接触。
[0013]进一步地,后备箱散热装置包括过滤部件,过滤部件设置在进风口处,以对进入气流通道内的空气进行过滤。
[0014]进一步地,驱动部件为多个,多个驱动部件分为两组;两组驱动部件中的一组设置在进风口处,两组驱动部件中的另一组设置在出风口处;每组驱动部件均包括多个驱动部件。
[0015]进一步地,安装板上设有第一穿线口,导风罩的与第一穿线口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穿线口。
[001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驾驶车辆,智能驾驶车辆包括设置于其后备箱内的后备箱散热装置,后备箱散热装置为上述的后备箱散热装置。
[0017]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后备箱散热装置包括导风部件,导风部件的内部具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当后备箱散热装置安装于车辆的后备箱内时,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后备箱的外部空间连通;驱动部件,驱动部件设置于气流通道内部,以通过驱动部件驱动气流通过气流通道;其中,气流通道的内部设有用于安装发热元件的安装部。这样,当驱动部件驱动气流流过气流通道时,会将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对发热元件进行散热,这种具有气流通道进行导流的结构可有效地强化对发热元件的散热,其散热效果比现有的后备箱散热装置更好,解决了现有的后备箱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后备箱散热装置的实施例设置于后备箱内时的第一视角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后备箱散热装置的实施例设置于后备箱内时的第二视角的示意图;
[0021]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后背箱散热装置的实施例设置于后备箱内时的第三视角的示意图;
[0022]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后备箱散热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后备箱散热装置的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4]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后备箱散热装置的实施例卸除导风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后备箱散热装置的实施例的导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7]1、导风部件;11、安装板;111、第一穿线口;12、导风罩;121、第二表面;122、第二穿线口;2、驱动部件;3、过滤部件;10、第一发热件;101、第一散热翅片;20、第二发热件;30、第
三发热件;301、第二散热翅片;201、第一表面;100、后备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9]请参考图1至图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后备箱散热装置,后备箱散热装置包括;导风部件1,导风部件1的内部具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当后备箱散热装置安装于车辆的后备箱100内时,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后备箱100的外部空间连通;驱动部件2,驱动部件2设置于气流通道内部,以通过驱动部件2驱动气流通过气流通道;其中,气流通道的内部设有用于安装发热元件的安装部。
[0030]本技术的后备箱散热装置包括导风部件1,导风部件1的内部具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当后备箱散热装置安装于车辆的后备箱100内时,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后备箱100的外部空间连通;驱动部件2,驱动部件2设置于气流通道内部,以通过驱动部件2驱动气流通过气流通道;其中,气流通道的内部设有用于安装发热元件的安装部。这样,当驱动部件2驱动气流流过气流通道时,会将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对发热元件进行散热,这种具有气流通道进行导流的结构可有效地强化对发热元件的散热,其散热效果比现有的后备箱散热装置更好,解决了现有的后备箱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0031]当然,驱动部件2在实际使用时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风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备箱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备箱散热装置包括;导风部件(1),所述导风部件(1)的内部具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当所述后备箱散热装置安装于车辆的后备箱(100)内时,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与所述后备箱(100)的外部空间连通;驱动部件(2),所述驱动部件(2)设置于所述气流通道内部,以通过所述驱动部件(2)驱动气流通过所述气流通道;其中,所述气流通道的内部设有用于安装发热元件的安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备箱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件(1)包括:安装板(11),所述安装板(11)与所述后备箱(100)连接,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安装板(11)上;导风罩(12),所述导风罩(12)盖设在所述安装板(11)上,以在所述导风罩(12)与所述安装板(11)之间形成所述气流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备箱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道段、第二通道段、第三通道段,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通道段远离所述第二通道段的一端,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三通道段远离所述第二通道段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备箱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通道段的延伸方向之间呈第一夹角设置;所述第二通道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通道段的延伸方向之间呈第二夹角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备箱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包括:第一发热件(10),所述第一发热件(10)安装在所述安装板(11)上;第一散热翅片(101),所述第一散热翅片(101)设置在所述第一发热件(10)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所述第一散热翅片(101)与所述第一发热件(10)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备箱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包括第二发热件(20),所述第二发热件(20)设置在所述第一发热件(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晓慧彭健孟超超江岱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