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银抗菌抗皱西服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2359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银抗菌抗皱西服的生产工艺,该工艺包括:缝制、成衣和后处理;后处理包括:成衣施加抗菌抗皱整理液、烘焙、第一次低温处理、第二次低温处理和清洗;抗菌抗皱整理液的主要组成为纳米银和高分子有机硅树脂,渗透剂,柔软剂;成衣为毛涤面料,第二次低温处理的温度大于第一次低温处理的温度,第一次低温处理和第二次低温处理的温度均低于18℃。该生产工艺的整理液是对成衣同时赋予抗皱和抗菌性能,仅用一道功能性整理生产多种功能的高附加值产品;纳米银与其载体颗粒小,易渗透面料,进入面料后,纳米银离子表面活性强,其载体与毛纤维发生交联,使面料获得抗菌抗皱性;烘焙后的低温处理赋予了西服丰盈的手感,并增加成衣的硬挺感。并增加成衣的硬挺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银抗菌抗皱西服的生产工艺
[0001]技术邻域
[0002]本专利技术属于服装制造的
,具体涉及一种纳米银抗菌抗皱西服的生产工艺。
技术背景
[0003]现代人越来越多的注重提高生活品质,对服装的功能性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现在的西服在穿着时,水洗或者存放后容易起皱,严重影响西服的美观。棉质织物还存在易沾污、滋生细菌、发霉等缺陷,长期使用后的棉质西服易引起舒适性、安全性下降的隐患。
[0004]现有技术中对西服抗菌抗皱处理都是分步进行,将纺纱和/或面料先进行抗皱处理、烘干和烘焙自然冷却,后进行抗菌处理、再烘干和烘焙自然冷却。抗菌和/或抗皱处理的方式多数采用纺纱和/或面料浸渍,还可采用抗菌和/或抗皱整理液涂覆在表层面料。缺陷在于:抗菌抗皱分步进行,工序繁琐,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人工成本,自然冷却面料硬挺度欠佳;纺纱面料浸渍或者整理液涂覆的整理方式会造成资源浪费,且不够环保。
[0005]另外,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纳米金属离子整理剂的载体通常为壳聚糖、聚氨酯,但是壳聚糖和/或聚氨酯作为抗菌剂载体的批量生产工艺不够成熟,在批量生产中难以控制组分配比,易造成分子间交联过度或不充分;另外聚氨酯配制成的悬浮液不能够很好地渗入到面料内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纳米银抗菌抗皱西服的生产工艺,该工艺包括:缝制、成衣和后处理;后处理包括:成衣施加抗菌抗皱整理液、烘焙、第一次低温处理、第二次低温处理和清洗;所述抗菌抗皱整理液的主要组成为纳米银和高分子有机硅树脂,渗透剂,柔软剂;
[0007]所述成衣为毛涤面料,第二次低温处理的温度大于第一次低温处理的温度,第一次低温处理和第二次低温处理的温度均低于18℃。
[0008]缝制成衣采用的缝线纤维原料为涤纶,涤纶的缩水率小,防止水洗后缝线处起皱的现象出现,改善了成衣的平整性和抗皱性。进一步的,成衣纱线的纤维组成中羊毛含量为70~80%,余量为涤纶。成衣施加抗菌抗皱整理液是对成衣同时赋予抗皱和抗菌性能,仅用一道功能性整理生产多种功能的高附加值产品,改善产品品质,提升产品档次。
[0009]高分子有机硅树脂表面张力低,增大了与羊毛纤维分子的接触面积,易湿润纤维,从而渗透到纤维内部与纤维分子充分反应,高分子有机硅树脂吸附在羊毛纤维分子表面,形成稳定的结构,使纤维之间的摩擦系数下降,面料更加柔软;高分子有机硅树脂抗皱等级高,作为载体与纳米银协同作用于羊毛纤维分子,使纳米银更有效地吸附到羊毛纤维表面,提高了抗菌抗皱整理液的使用效率,同时提高了成衣抗菌性能的耐洗性和持久性。优选方案为: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抗菌抗皱整理液包括纳米银为0.3~0.6%、高分子有机硅树脂为7~10%,所述抗菌抗皱整理液的pH值为5~6。进一步的,所述抗菌抗皱整理液包括纳米
银为0.3~0.6%、高分子有机硅树脂为7~10%、渗透剂为0.1~0.3%、柔软剂为0.3~0.6%。
[0010]进一步的,所述成衣施加抗菌抗皱整理液喷洒方式采用360
°
旋转式喷雾机对成衣进行雾化式喷洒;整理液喷洒的转速为20~30转/min,均衣转速为15~25转/min,松衣转速为10~20转/min;所述成衣的带液率为70~80%。雾化式喷洒让整理液充分地渗透到成衣纤维内部,从微观的分子结构分析,通过抗皱剂分子中活性的官能团与羊毛纤维大分子上的-NH2、-SH、-OH等发生化学交联,形成了化学键合交联的高分子有机硅树脂,同时自身缩聚形成了网状的高聚物覆盖在羊毛纤维表面,阻止了羊毛纤维大分子之间的移动,从而达到提高织物抗皱性的目的。纳米银尺寸极小,具有表面效应和小尺寸效应,易吸附在菌体细胞壁表面阻断细胞的通透性和呼吸功能,特别是,当细胞膜上有含硫蛋白质和/或含磷物质时,纳米银会与其相互作用,进一步的,纳米银不仅与膜表面反应,同时可穿透进入细菌的细胞内,与菌体中的酶蛋白巯基迅速结合,导致酶失活,阻碍细胞代谢和细胞分裂,促进细胞凋亡;上述纳米银的抗菌活性主要依赖于银离子的释放,纳米银比表面大易遇水发生化学反应失电子生成带正电的银离子,银离子与含有硫、氧或氮的生物分子中的电子供电结合,诱发细菌细胞失活,到达更高效的抗菌效果。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次低温处理为烘焙后骤冷,温度为0~5℃,成衣冷冻时间为0.5~1.5h。成衣烘焙后骤冷,在冷热交替的物理作用下,一方面,促使羊毛和涤纶纤维表面高聚物的包覆或附着结构更加稳定,消除纤维中的内应力和面料褶皱;另一方面,提高了面料的回潮率,赋予西服丰盈的手感,增加成衣的硬挺感;得到形态稳定、平整光滑、弹性良好等产品风格的成衣。
[0012]骤冷后进行升温并将温度维持在一个较低的范围内,使得成衣的回潮率以较慢的速率恢复至标准值,再使产品升至室温,得到的成衣手感更加柔软丰厚。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二次低温处理的温度为12~16℃,处理时间为2.5~3h。
[0013]进一步的,所述成衣烘焙温度为125~133℃,时间为5~8min。
[0014]进一步的,所述清洗是将第二次低温处理后的成衣进行水洗,所述水洗温度为25~30℃,时间为10~15min,调节pH值为5~6。水洗并加入pH缓冲剂调节pH值为清除西服上残留的整理液,改善西服丰盈的手感,赋予西服抗菌抗皱性能和成型性。
[0015]进一步的,水洗后的面料进行再烘干,烘干温度为65~80℃,时间为40~50min。
[0016]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0017]1、成衣施加抗菌抗皱整理液是对成衣同时赋予抗皱和抗菌性能,仅用一道功能性整理生产多种功能的高附加值产品,产品性能高;
[0018]2、纳米银与其载体颗粒小,易渗透面料,进入面料后,纳米银离子表面活性强,其载体与毛纤维发生交联,使面料获得抗菌抗皱性。
[0019]3、烘焙后的低温处理赋予了西服丰盈的手感,并增加成衣的硬挺感。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1]实施例
[0022]纳米银抗菌抗皱西服的生产工艺,该工艺包括:缝制、成衣和后处理;
[0023]成衣面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分成:羊毛70%,涤纶30%。
[0024]面料纱线的纱支(Nm):经100Nm/2,纬50Nm/1,经纱捻度(捻/米):1050,纬纱捻度(捻/米):1050,成品克重:270g/m2,成品幅宽150cm;成品经纬密(根/10cm):经420,纬395。
[0025]后处理包括:成衣施加抗菌抗皱整理液、烘焙、第一次低温处理、第二次低温处理和清洗。
[0026]成衣施加抗菌抗皱整理液的成分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为:纳米银SLD-930为0.4%,高分子有机硅树脂RCT为8%,抗菌抗皱整理液的pH值为5~6。其他助剂的成分组成:渗透剂JFC为0.1%,柔软剂Mo为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银抗菌抗皱西服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缝制、成衣和后处理;所述后处理包括:成衣施加抗菌抗皱整理液、烘焙、第一次低温处理、第二次低温处理和清洗;所述抗菌抗皱整理液的主要组成为纳米银和高分子有机硅树脂,渗透剂,柔软剂;所述成衣为毛涤面料,第二次低温处理的温度大于第一次低温处理的温度,第一次低温处理和第二次低温处理的温度均低于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银抗菌抗皱西服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抗菌抗皱整理液包括纳米银为0.3~0.6%、高分子有机硅树脂为7~10%,所述抗菌抗皱整理液的pH值为5~6。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银抗菌抗皱西服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衣施加抗菌抗皱整理液采用360
°
旋转式喷雾机对成衣进行雾化式喷洒;整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艳赵维强佘振云陶瑞亮何良赵丹萍曹进露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