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苑秀娟专利>正文

一种生鲜乳检测的分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2285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37
一种生鲜乳检测的分样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样装置。以解决现有分样装置仅能延周向搅拌,搅拌容易不均,且针对液体乳品在搅拌过程极易起泡,且液体流速过快,无法达到准确缩分的问题。生鲜乳检测的分样装置:分样筒由上至下依次为固定腔室、第一搅拌室、第二搅拌室及稳流室;电机设置于分样筒上方,电机的电机轴向下穿过分样筒顶板,并依次与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相连接;内轴圆形套下端与内轴锥形套的锥形顶部相连接,内轴设置于内轴圆形套及内轴锥形套内部;内轴顶部固定设置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内轴圆形套上部外表面设置齿条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第一搅拌叶片及第二搅拌叶片后端与内轴通过伞齿轮传动的方式连接。式连接。式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鲜乳检测的分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分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判定生鲜乳质量的好坏,常进行酸度、酒精试验、比重、乳脂、乳蛋白等测定,进行杂质度、煮沸试验、细菌总数和抗菌药物残留等检测,检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有代表性的取样,即充分混合,均匀分取,对于没有机械搅拌设备的储奶罐,则采用人工搅拌器进行搅拌,然后再进行多次取样检测,但此方法无法达到准确分样的目的,且现有分样装置多适用于固态粉状或颗粒样品,通过简单搅拌混合并分样,但分样装置仅能延周向搅拌,搅拌容易不均,且针对液体乳品在搅拌过程极易起泡,且液体流速过快,无法达到准确缩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鲜乳检测的分样装置。以解决现有分样装置仅能延周向搅拌,搅拌容易不均,且针对液体乳品在搅拌过程极易起泡,且液体流速过快,无法达到准确缩分的问题。
[0004]一种生鲜乳检测的分样装置包括分样筒、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内轴、内轴圆形套管、内轴锥形套管、第一搅拌叶片、第二搅拌叶片、网体、出样口、滑道及截流板;
[0005]分样筒顶板上设置进液口,分样筒由上至下依次为固定腔室、第一搅拌室、第二搅拌室及稳流室;且固定腔室固定于分样筒内部顶板表面上,第一搅拌室、第二搅拌室及稳流室底部均为锥形漏斗,且第二搅拌室底部的锥形漏斗出口处设置网体,网体下部通过滑道滑动设置截流板,截流板一端穿出分样筒侧壁;稳流室底部的锥形漏斗出口处均布设置多个出样口;
[0006]电机设置于分样筒上方,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及第三齿轮设置于固定腔室内部,电机的电机轴向下穿过分样筒顶板并依次与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相连接;
[0007]内轴圆形套管及第一搅拌叶片位于第一搅拌室内,内轴锥形套管及第二搅拌叶片位于第二搅拌室内,内轴圆形套管下端穿出第一搅拌室底部的锥形漏斗出口,并与内轴锥形套管的锥形顶部相连接,内轴设置于内轴圆形套管及内轴锥形套管内部,且内轴与内轴圆形套管之间设置轴承;
[0008]内轴与内轴圆形套管上部设置于固定腔室内,内轴圆形套管与固定腔室之间设置轴承,且内轴顶部固定设置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内轴圆形套管上部外表面设置齿条与第二齿轮相啮合;
[0009]第一搅拌叶片后端穿过内轴圆形套管与内轴通过伞齿轮传动的方式连接,第二搅拌叶片后端穿过内轴锥形套管与内轴通过伞齿轮传动的方式连接;
[0010]所述的内轴锥形套管外表面均布设置多个棒体,且第二搅拌叶片位于棒体下方。
[0011]原理:
[0012]使用过程中,先关闭截流板,打开电机,然后向分样筒中加入待分样的生鲜乳;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的相互传动,第二齿轮与内轴圆形套管上部外表面设置齿条的相互传动,使得电机的电机轴转动过程中,带动内轴、内轴圆形套管及内轴锥形套管的同时转动,且第一搅拌叶片后端穿过内轴圆形套管与内轴通过伞齿轮传动的方式连接,第二搅拌叶片后端穿过内轴锥形套管与内轴通过伞齿轮传动的方式连接,因此,第一搅拌叶片及第二搅拌叶片在延周向运动的同时,自身产生自转,解决了生鲜乳在混合过程中仅能延周向搅拌,混合容易不均的问题。
[0013]由于内轴圆形套管下端穿出第一搅拌室底部的锥形漏斗出口,并与内轴锥形套管的锥形顶部相连接,经第一搅拌叶片初步搅拌后的生鲜乳,由内轴锥形套管的表面均匀向下流淌,且由于内轴锥形套管的旋转及外表面均布设置的多个棒体会将生鲜乳进一步打散,最后再经第二搅拌叶片的搅拌,实现更加均匀的混合。
[0014]打开截流板后,经搅拌后的生鲜乳由第二搅拌室底部设置的网体流入稳流室,网体使得搅拌的流体降速,并消除搅拌过程中产生的气泡,致使稳流室内的流体平稳,此时多个出样口得到准确缩分的样品。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第一搅拌叶片及第二搅拌叶片在延周向运动的同时,自身产生自转,解决了生鲜乳在混合过程中仅能延周向搅拌,混合容易不均的问题;
[0017]2、本技术内轴锥形套管的旋转及外表面均布设置的多个棒体会将生鲜乳进一步打散,实现更加均匀的混合;
[0018]3、本技术网体使得搅拌的流体降速,并消除搅拌过程中产生的气泡,致使稳流室内的流体平稳,此时多个出样口得到准确缩分的样品。
[0019]本技术用于一种生鲜乳检测的分样装置。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一种生鲜乳检测的分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第二搅拌室底部的锥形漏斗出口处设置网体及滑道的俯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第二搅拌室底部的锥形漏斗出口处设置网体、滑道及截流板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技术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的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之间的任意组合。
[0024]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至3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生鲜乳检测的分样装置包括分样筒1、电机2、第一齿轮3-1、第二齿轮3-2、第三齿轮3-3、内轴4、内轴圆形套管5-1、内轴锥形套管5-2、第一搅拌叶片6-1、第二搅拌叶片6-2、网体7、出样口8、滑道9-1及截流板9-2;
[0025]分样筒1顶板上设置进液口,分样筒1由上至下依次为固定腔室1-1、第一搅拌室1-2、第二搅拌室1-3及稳流室1-4;且固定腔室1-1固定于分样筒1内部顶板表面上,第一搅拌室1-2、第二搅拌室1-3及稳流室1-4底部均为锥形漏斗,且第二搅拌室1-3底部的锥形漏斗
出口处设置网体7,网体7下部通过滑道9-1滑动设置截流板9-2,截流板9-2一端穿出分样筒1侧壁;稳流室1-4底部的锥形漏斗出口处均布设置多个出样口8;
[0026]电机2设置于分样筒1上方,第一齿轮3-1、第二齿轮3-2及第三齿轮3-3设置于固定腔室1-1内部,电机2的电机轴向下穿过分样筒1顶板并依次与第一齿轮3-1及第二齿轮3-2相连接;
[0027]内轴圆形套管5-1及第一搅拌叶片6-1位于第一搅拌室1-2内,内轴锥形套管5-2及第二搅拌叶片6-2位于第二搅拌室1-3内,内轴圆形套管5-1下端穿出第一搅拌室1-2底部的锥形漏斗出口,并与内轴锥形套管5-2的锥形顶部相连接,内轴4设置于内轴圆形套管5-1及内轴锥形套管5-2内部,且内轴4与内轴圆形套管5-1之间设置轴承;
[0028]内轴4与内轴圆形套管5-1上部设置于固定腔室1-1内,内轴圆形套管5-1与固定腔室1-1之间设置轴承,且内轴4顶部固定设置第三齿轮3-3,第三齿轮3-3与第一齿轮3-1相啮合,内轴圆形套管5-1上部外表面设置齿条与第二齿轮3-2相啮合;
[0029]第一搅拌叶片6-1后端穿过内轴圆形套管5-1与内轴4通过伞齿轮传动的方式连接,第二搅拌叶片6-2后端穿过内轴锥形套管5-2与内轴4通过伞齿轮传动的方式连接;
[0030]所述的内轴锥形套管5-2外表面均布设置多个棒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鲜乳检测的分样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种生鲜乳检测的分样装置包括分样筒(1)、电机(2)、第一齿轮(3-1)、第二齿轮(3-2)、第三齿轮(3-3)、内轴(4)、内轴圆形套管(5-1)、内轴锥形套管(5-2)、第一搅拌叶片(6-1)、第二搅拌叶片(6-2)、网体(7)、出样口(8)、滑道(9-1)及截流板(9-2);分样筒(1)顶板上设置进液口,分样筒(1)由上至下依次为固定腔室(1-1)、第一搅拌室(1-2)、第二搅拌室(1-3)及稳流室(1-4);且固定腔室(1-1)固定于分样筒(1)内部顶板表面上,第一搅拌室(1-2)、第二搅拌室(1-3)及稳流室(1-4)底部均为锥形漏斗,且第二搅拌室(1-3)底部的锥形漏斗出口处设置网体(7),网体(7)下部通过滑道(9-1)滑动设置截流板(9-2),截流板(9-2)一端穿出分样筒(1)侧壁;稳流室(1-4)底部的锥形漏斗出口处均布设置多个出样口(8);电机(2)设置于分样筒(1)上方,第一齿轮(3-1)、第二齿轮(3-2)及第三齿轮(3-3)设置于固定腔室(1-1)内部,电机(2)的电机轴向下穿过分样筒(1)顶板并依次与第一齿轮(3-1)及第二齿轮(3-2)相连接;内轴圆形套管(5-1)及第一搅拌叶片(6-1)位于第一搅拌室(1-2)内,内轴锥形套管(5-2)及第二搅拌叶片(6-2)位于第二搅拌室(1-3)内,内轴圆形套管(5-1)下端穿出第一搅拌室(1-2)底部的锥形漏斗出口,并与内轴锥形套管(5-2)的锥形顶部相连接,内轴(4)设置于内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苑秀娟
申请(专利权)人:苑秀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