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阳专利>正文

一种混凝土自动输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2278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使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自动输送结构,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内壁底部的中间处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右端转动套接有轴杆,所述车体内壁底部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滑槽,通过伸缩杆、两个支撑杆和轴杆的配合使用,不仅能够调节输送角度,也能够调节输送高度,且两个支撑杆能够在装置工作时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且若干副传送轮能够增加该装置的强度,能够承受较大的重量,避免该装置出现形变或断裂现象,通过传送皮带和隔板与壳体的配合使用,两个隔板在壳体内会形成一个较大的相对密闭的空腔,在相同时间内能够输送较大量的混凝土,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小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小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小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自动输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使用
,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自动输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时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材料,而且需求量大,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的输送时一大难题,不仅需要在水平方向输送,还需要向高处输送,混凝土自动输送结构应运而生。
[0003]现有专利(公开号:CN210162668U)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自动输送结构,包括输送底座、限位挡板、伸缩气缸、转动支撑板件、斜撑板和电机,能够将混凝土由低处向高处运输使用,同时能够根据实际场地需求对输送件的输送角度和高度进行适应性调节。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仅能实现小批量的混凝土输送,输送量增加时因强度较差,电机的输出端与输送件连接处容易出现弯曲或断裂,危险性较大,且强度较差,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强度较差和工作效率较差,而提出的一种混凝土自动输送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混凝土自动输送结构,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内壁底部的中间处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右端转动套接有轴杆,所述车体内壁底部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轴杆前后两端滑动连接在限位滑槽的内部,所述轴杆表面的两侧均转动套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铰接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的一端交接在车体内壁的前后两侧,所述输送机构顶部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输送电机和进料管,所述输送机构左侧的底部固定插接有回收管,所述回收管的一端活动套接在车体底部左侧的开口内部。
[0007]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左端铰接在车体内腔的左端,所述壳体内壁的前侧左右两端分别转动铰接有主传送轮和副传送轮,所述主传送轮的表面转动套接有传送皮带,所述传送皮带的一端转动套接在副传送轮的表面,所述传送皮带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传送绳,所述隔板的顶部滑动搭接在壳体内壁的顶部表面,所述壳体内壁的前后两侧中间处均转动铰接有滚筒,所述滚筒的外表面滚动搭接在传送皮带内壁的表面上,所述主传送轮转轴的前后两端分别贯穿壳体前后两侧的侧板并延伸至其外部,且主传送轮转轴的前后两端分别转动插接在车体内壁的前后两侧,所述主传送轮转轴的后端从动轮与输送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传动皮带传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滚筒的数量为四十个,且四十个滚筒均匀排列在传送皮带内壁的上下两侧。
[0009]优选的,所述隔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微型滑轮,且隔板与传送皮带的夹角最大为75
°

[0010]优选的,所述壳体顶部和后部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L型的保护套,且L型的保护套
的内部套接有传动皮带和主传送轮转轴后端的从动轮与输送电机的输出端。
[0011]优选的,所述回收管的顶板与底板分别固定插接在壳体左侧板和右侧板上。
[0012]优选的,所述进料管插接在壳体顶部左端的中间处,且进料管处在输送电机的右方。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通过伸缩杆、两个支撑杆和轴杆的配合使用,不仅能够调节输送角度,也能够调节输送高度,且两个支撑杆能够在装置工作时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且若干副传送轮能够增加该装置的强度,能够承受较大的重量,避免该装置出现形变或断裂现象。
[0015](2)本技术通过传送皮带和隔板与壳体的配合使用,两个隔板在壳体内会形成一个较大的相对密闭的空腔,在相同时间内能够输送较大量的混凝土,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小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主视剖面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主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俯视图。
[0019]图中:1、车体;2、回收管;3、伸缩杆;4、限位滑槽;5、支撑杆;6、输送电机;7、进料管;8、输送机构;801、壳体;802、滚筒;803、传动皮带;804、隔板;805、传送轮;806、隔布。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参照图1-3,一种混凝土自动输送结构,包括车体1,车体1内壁底部的中间处固定连接有伸缩杆3,伸缩杆3的右端转动套接有轴杆9,车体1内壁底部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滑槽4,轴杆9前后两端滑动连接在限位滑槽4的内部,轴杆9表面的两侧均转动套接有支撑杆5,支撑杆5的一端铰接有输送机构8,输送机构8的一端交接在车体1内壁的前后两侧,输送机构8顶部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输送电机6和进料管7,进料管7插接在壳体801顶部左端的中间处,且进料管7处在输送电机6的右方,方便适应该装置在不同仰角的情况下,向该装置中注入混凝土,输送机构8左侧的底部固定插接有回收管2,回收管2的顶板与底板分别固定插接在壳体801左侧板和右侧板上,便于该装置在不同仰角下工作时,回收滑落的混凝土,且防止隔板804上的混凝土落到地上,弄脏工作环境,不方便后期工作人员清理工作场地,回收管2的一端活动套接在车体1底部左侧的开口内部。
[0023]输送机构8包括壳体801,壳体801顶部和后部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L型的保护套,且L型的保护套的内部套接有传动皮带和主传送轮807转轴后端的从动轮与输送电机6的输
出端,保护输送电机6和传动皮带不被雨水侵蚀,且避免传动皮带进水而出现的传动打滑现象,壳体801的左端铰接在车体1内腔的左端,壳体801内壁的前侧左右两端分别转动铰接有主传送轮807和副传送轮805,主传送轮807的表面转动套接有传送皮带803,传送皮带803的一端转动套接在副传送轮805的表面,传送皮带80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隔板804,隔板804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微型滑轮,且隔板804与传送皮带803的夹角最大为75
°
,便于输送混凝土,且防止在输送过程中出现隔板804卡住的现象,隔板804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传送绳806,隔板804的顶部滑动搭接在壳体801内壁的顶部表面,壳体801内壁的前后两侧中间处均转动铰接有滚筒802,滚筒802的数量为四十个,且四十个滚筒802均匀排列在传送皮带803内壁的上下两侧,滚筒802的外表面滚动搭接在传送皮带803内壁的表面上,主传送轮807转轴的前后两端分别贯穿壳体801前后两侧的侧板并延伸至其外部,且主传送轮807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自动输送结构,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内壁底部的中间处固定连接有伸缩杆(3),所述伸缩杆(3)的右端转动套接有轴杆(9),所述车体(1)内壁底部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滑槽(4),所述轴杆(9)前后两端滑动连接在限位滑槽(4)的内部,所述轴杆(9)表面的两侧均转动套接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的一端铰接有输送机构(8),所述输送机构(8)的一端交接在车体(1)内壁的前后两侧,所述输送机构(8)顶部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输送电机(6)和进料管(7),所述输送机构(8)左侧的底部固定插接有回收管(2),所述回收管(2)的一端活动套接在车体(1)底部左侧的开口内部;所述输送机构(8)包括壳体(801),所述壳体(801)的左端铰接在车体(1)内腔的左端,所述壳体(801)内壁的前侧左右两端分别转动铰接有主传送轮(807)和副传送轮(805),所述主传送轮(807)的表面转动套接有传送皮带(803),所述传送皮带(803)的一端转动套接在副传送轮(805)的表面,所述传送皮带(80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隔板(804),所述隔板(804)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传送绳(806),所述隔板(804)的顶部滑动搭接在壳体(801)内壁的顶部表面,所述壳体(801)内壁的前后两侧中间处均转动铰接有滚筒(802),所述滚筒(8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阳冯斌
申请(专利权)人:杨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