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薄偏振膜和薄相位延迟膜的液晶显示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2262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此公开了一种具有薄相位延迟膜的LCD器件,所述薄相位延迟膜使用通过精确加工薄铝膜而形成的薄膜偏振膜、使用聚合物的纳米压印光刻方法的偏振膜、以及通过均匀覆盖偏振纳米材料(TCF)来形成偏振纳米材料薄膜的偏振膜和液晶材料来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薄偏振膜和薄相位延迟膜的LCD(液晶显示)器件,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显示2D(2维)图像和3D(3维)图像的具有薄偏振膜和薄相位延迟膜的LCD器件。
技术介绍
题为“用于3D显示器件的液晶光闸”的第2992-41382号韩国专利公报(未决公开日2002年6月1日)披露了一种能够从被设计用于实现基于视差栅栏(parallax barrier)的3D的显示器件上去除莫尔干涉现象的技术。美国莫克斯泰克(Moxtek)有限公司的第6,122,103号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使用薄铝膜制造的薄偏振膜。科宁(Corning)有限公司的第6,813,077号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压印(imprint)方法制造线栅的薄膜的技术。另外,第5,772,905号和第6,900,126号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使用聚合物的纳米压印光刻(nanoimprint lithography)。奥普提瓦(Optiva)有限公司的第6,174,394号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通过涉及偏振纳米材料薄膜的技术制造的偏振纳米材料(TCF)。包括德国莫克(Germany Merck)公司在内的一些公司出售涉及相位延迟膜的制造的液晶材料(活性液晶原(Reactive Mesogen))。本专利技术的现有技术之一的、题为“自动立体显示和空间光调制器”的第5,917,562号美国专利(公告日期1999年6月29日)公开了一种能够改善左眼和右眼之间的图像对比度的自动3D显示装置。图1是示出了传统的3D显示结构的视图,图2是图1的剖视图。在能够显示2D图像和3D图像的LCD器件中,第一偏振膜3被安装于背光单元2的前侧。第一透明基底4被设置在第一偏振膜3的前表面,以及填充有液晶材料的液晶层10被设置在第一透明基底4和第二透明基底11之间。相对于第一偏振膜3具有正交的90°偏振方向的第二偏振膜12被安装在液晶层10的前表面。第一1/2相位延迟膜21被安装在第二偏振膜3的前表面。当用户带上对于左眼和右眼具有90°偏振方向差的偏光镜25时,用户可以看到3D图像。在图1的能够显示3D图像的传统LCD器件中,第一1/2相位延迟膜21被安装在2D图像板的前表面。当用户带着偏光镜25并且观看3D图像时,视角会受到限制,并且观看距离也是受限制的。由于3D视角通常小于16°,因此不太可能清楚地观看3D图像。由此,在工业上迫切需要开发能够显示2D和3D图像并且能够实现简单结构的2D和3D图像显示器件。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传统技术中所遇到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显示2D和3D图像的具有薄偏振膜和薄相位延迟膜的LCD器件,其具有以这种方式设置的简单的结构,即具有不同偏振方向的偏振膜被设置在同一平面上,以及利用薄相位延迟膜来实现简单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薄相位延迟膜的LCD器件,所述薄相位延迟膜使用通过精确加工薄铝膜而形成的薄膜偏振膜、使用聚合物的纳米压印光刻方法的偏振膜、以及通过均匀覆盖偏振纳米材料(TCF)来形成偏振纳米材料薄膜的偏振膜和液晶材料来实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其中在背光单元的前表面设置有第一透明基底、在所述第一透明基底的表面以处于同一平面的正交结构形成有具有0°或45°偏振方向角度的第一偏振区域和具有90°或135°偏振方向角度的第二偏振区域、在第一准直膜和第二准直膜之间设置有液晶层、并且在所述第二准直膜的前表面设置有第二透明电极和滤色片的LCD(液晶显示)器件中,提供了一种具有薄偏振膜和薄相位延迟膜的LCD器件,其特征在于,形成于所述第一透明基底的表面的具有0°或45°偏振方向的第一偏振区域和具有90°或135°偏振方向的第二偏振区域彼此正交并且被排列在同一平面上,在所述第一偏振区域和所述第二偏振区域的前表面叠置有第一绝缘层,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前表面设置有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一准直膜,在第一准直膜和第二准直膜之间设置有填充有液晶的液晶层,并且在第二准直膜的前表面顺序设置有第二透明电极、滤色片和第二绝缘层,第三偏振区域和第四偏振区域以这样一种结构设置在相同的平面上,即,其相对于所述第一偏振区域和所述第二偏振区域在偏振方向上是90°正交的,在所述第三偏振区域和所述第四偏振区域之后设置有第二透明基底,并且在最前面的表面处设置有无反射覆层。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方案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偏振膜一体形成于传统LCD板的第一透明基底的表面的第一偏振区域和第二偏振区域中。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偏振区域和一体形成于所述第二透明基底的后表面的第三偏振区域和第四偏振区域之间设置有液晶层。即,所述第一偏振区域和所述第二偏振区域交替形成在所述第一透明基底的表面,所述第三偏振区域和所述第四偏振区域交替形成在所述第二透明基底的后表面,并且形成在所述第一透明基底和所述第二透明基底的相对应部分上的偏振区域被设置为具有不同的偏振方向。在此,所述第一偏振区域具有0°或45°的偏振方向,所述第三偏振区域具有90°或135°的偏振方向。所述第一偏振区域和所述第三偏振区域的偏振方向之间具有90°的正交角度。另外,所述第二偏振区域和所述第四偏振区域的偏振方向之间具有90°的正交角度。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实施方案中,在所述背光单元的整个前表面形成有由线偏振膜形成的第三偏振膜。在第一透明基底的表面以一定的宽度和距离排列有第二1/2相位延迟膜和透明单元。然后设置有第一绝缘层。在第一绝缘层的前表面顺序排列有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一准直膜。另外,顺序排列有液晶层、第二准直膜、第二透明电极、滤色片和第二绝缘层。在第二绝缘层的前表面排列有由第三偏振区域和第四偏振区域一体形成的透明基底。在最前面的表面处设置有无反射覆层。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实施方案中,1/4相位延迟膜被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实施方案的结构中,用于将入射光转换为圆偏振光。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实施方案中,其整体结构类似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方案。偏振区域的结构被排列为栅格形状,并且进一步提供了1/4相位延迟膜。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五个实施方案中,其整体结构类似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实施方案。在此,相位延迟膜的结构和偏振区域的结构被排列为栅格的形状。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六个实施方案中,与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实施方案的结构不同,偏振区域由导电金属形成。在这一实施方案中,由于同时提供了偏振膜功能和电极功能,因此与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实施方案不同,在液晶层之前和之后就不再需要两个透明电极和两个绝缘层。由此,减少了LCD器件的制造过程,并且降低了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参照附图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附图仅被提供用于说明并且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其中图1是描述了传统的3D显示结构的视图;图2是图1的剖视图;图3是描述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方案的具有薄偏振膜和薄相位延迟膜的LCD器件的视图;图4是图3的剖视图;图5是描述了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偏振区域和准直方向的详细视图;图6是描述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实施方案的具有薄偏振膜和薄相位延迟膜的LCD器件的视图;图7是图6的剖视图;图8是描述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实施方案的具有薄偏振膜和薄相位延迟膜的LCD器件的视图;图9是图8的剖视图;图10是描述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实施方案的具有薄偏振膜和薄相位延迟膜的LCD器件的视图;图11是描述了图1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在其中在设置于背光单元的前表面的第一透明基底的表面处一体地形成有第一偏振区域和第二偏振区域、在第一准直膜和第二准直膜之间设置有填充有液晶的液晶层、并且在所述第二准直膜的前表面设置有第二透明电极和滤色片的LCD器件中,一种具有薄偏振膜和薄相位延迟膜的LCD器件,其特征在于,形成于所述第一透明基底的表面的具有0°或45°偏振方向的第一偏振区域和具有90°或135°偏振方向的第二偏振区域彼此正交并且被排列在同一平面上,在所述第一偏振区域和所述第二偏振区域的前表面叠置有第一绝缘层,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之后设置有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一准直膜,并且之后顺序设置有液晶层、第二准直膜、第二透明电极、滤色片和第二绝缘层,第三偏振区域和第四偏振区域以这样一种结构设置在相同的平面上,即,所述第三偏振区域和所述第四偏振区域的偏振方向相对于所述前表面上的所述第一偏振区域和所述第二偏振区域是90°正交的,在所述第三偏振区域和所述第四偏振区域之后设置有第二透明基底,并且在最前面的表面处设置有无反射覆层。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性中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帕沃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